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其地处青海省青南地区青藏高原腹地,包括青海省的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的全境以及黄南、海南、海西州的部分地区。其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总面积达31.8万km2,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44.1%,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3%,三江源区人口约55.6万,占青海省总人口的11%,绝大部分为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牧民。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1%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青海境内。该地江河、湖泊星罗棋布,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众多种类的野…  相似文献   

2.
刘霞 《森林公安》2002,(2):10-11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海拔3450~6621米,素有“江河源”和“中华水塔”之称。2000年5月2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它建立为“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7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区名,8月19日,国家林业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桥畔举行立碑纪念。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31.2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2%,保护区含玉树、果洛、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1个乡,人口有55.72万人,是我国目前第二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2000年 8月 19日,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了。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区名。布赫副委员长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题写碑记。   中央电视台两套节目同时向国内、国外现场直播。   没有哪一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时那样隆重。   “三江源”受到如此特殊礼遇,不仅仅因为它地处西部,是中国最大的保护区;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生态保护的地位太重要了,称得上“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要地”、“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制高点”。   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国长江、黄河…  相似文献   

4.
正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设立的两个野骆驼保护区之一,人迹罕至,被誉为野骆驼的天然"产房"。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内的野骆驼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3。摄影/海拉提·胡斯曼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该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具有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特点,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核心保育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图为鼬科动物——香鼬。摄影/彭建生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华水塔”的主体,行政区域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全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县,共16个县,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31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分布在三江源的森林资源起着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6.
<正>7月是三江源草木茂盛、野生动物最多的季节。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组织下,我与几位生态文学作家和生态摄影师开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自驾之行,采访三江源国家公园从试点到建园6年来的变化。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青海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参与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期间的科考,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调查规划,各项生态建设工程的规划、建设成效评估,可以说是三江源生态保护由自然保护区向国家公园不断变化、深入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7.
正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上世纪末受过度放牧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这一地区发生生态退化。2005年,国家于此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启动应急式生态恢复治理。2016年4月13日,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在三江源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重要江河的发源地。“三江”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以上。由此,青海有“江河之源”的美誉,占地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省经济  相似文献   

9.
曾闻青海省林业局局长李三旦是位传奇式人物,他从乡村教师、乡管委会主任、人民公社书记、县长一直干到副州长、省林业局局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他付出的汗水和努力,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就《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投资75亿元,  相似文献   

10.
玛可河林区云杉大小蠹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区之一的青海省玛可河林区,总面积152.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05.7万亩,森林蓄积量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02%。林区以川西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海拔3200—4200米之间的森林生长极限地带,其生态区位为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我国最重要江河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之源"、"中华水塔"。其核心为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青海省气候十分干旱,年均降雨  相似文献   

12.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展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地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而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地区,其生态改善对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海东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工程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值得加以注意。退耕还林促进海东可持续发展青海省海东地区属多民族聚居区,以山体为主体,境内沟壑纵横,生态条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地区总面积的81%。全地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029.1万亩,其中有林地171.27万亩,疏林地8.937万亩,灌木林地292.21…  相似文献   

13.
玛可河林区地处青海省东南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为大渡河一级支流,是全国重点生态公益林区,2005年被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杨小区,是长江源头的唯一一处面积最大、分布较集中的原始天然林区,各树种已达到它们的极限分布地段。林木生长缓慢,林区原始性强。处于顶级群落阶段。林区东部与四川省阿坝、壤塘两县交界,林区总面积10.16万公顷。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青南高原气候区,高原温带气候带。  相似文献   

14.
守护三江源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是国内NGO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它2008年在青海注册成立,前身是玉州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这是一个以当地藏族人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一个细节格外亮眼。在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拿出两张照片,向习总书记展示了两种可爱的"猫"。据记者了解,这两张照片上的"猫"分别是雪豹和荒漠猫,两者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种"大萌猫"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里的"明星物种"。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江河源区和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青海省等有关单位经过考察和论证,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现况 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 据调查,保护区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1996年退化草场面积达250万公顷,占本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7%。同50年代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30%-50%,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20%-30%。而沙化面积也已达253万公顷,每年仍以5200公顷的速度在扩大。植被演替呈高寒草甸-退化高寒草甸一荒漠化地区的逆向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中铁—军功保护分区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分区之一,主体区域位于玛沁、同德、兴海3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峡谷地带,东北端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阿尼玛卿雪山,海拔6282米,终年积雪,地势高亢雄伟,山势陡峻。雪山脚下泉水交错,溪流蜿蜒,灌溉着无数的草滩,夏季草滩花团锦簇,牛羊成群。保护区境内河流纵横,沟大谷深,黄  相似文献   

18.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始建于1963年,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4′,北纬30°45′~31°25′。东西长53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由原林业部直接管辖,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自然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同年,原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合作,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与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部、省双重领导管理体制。1985年,国…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特征,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CP)框架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三江源区域内各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及已建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率,评估三江源地区现有保护区的保护贡献,分析分区间主要保护对象的互补性及各区保护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现有保护区的保护空缺。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现有的2个最重要的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包含6个区域)基本涵盖本研究确定的所有保护对象,已经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量的80%;不可替代性高的区域与现有保护区核心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其贡献率达到61.20%,核心区+缓冲区贡献率为77.57%,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总贡献率达到91.20%;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6大区域内核心区间的互补性较高,说明核心区区域的划分较为合理,主要保护对象类型区分较为明显。空缺分析显示:在三江源地区现有保护区体系下,还有8.80%的保护目标没有实现,未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保护对象总数的20%,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类型1种,动植物物种7种,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湖泊、冰川雪山及高寒草甸区,约改-巴干高寒草原区,泽库-河南高寒灌丛草甸区与隆宝-拉秀森林灌丛区等4个区域。  相似文献   

20.
江河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海省南部,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 2000年 8月正式定名为"三江源",并建立了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碑名,布赫副委员长题写碑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党中央、国务院所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如此重视,是因为它创造了四个最:一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覆盖了青南 3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青海省总面积的一半多。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昆仑山及其支脉雪山融化的雪水先形成千百个大小湖泊和沼泽,然后汇集成两江一河。该地区平均海拔 4000多米,最高处是长江源头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