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刍、稿?     
《农业考古》1989年第1期发表的杨作龙先生之《周秦·两汉的刍、稿及其税考》一文,将“刍”释为“蔓菁”,拜读之后,未敢苟同,今略述浅见,就教于作者及读者诸君。为了考证“刍”、“稿”究系何物,杨作龙先生提出:“周秦、两汉对农业劳动者有刍、稿之征。何谓刍、稿?……历来治史者多释刍为牧草:饲草,而且至今无人怀疑。能饲牛马的饲草种类繁多,这样,刍这一概念的外延也随之被扩大到与古代史实不相符的程度。我们认为,至少在汉代以前,刍是一种特定农作物的专用语”。为了驳斥前人关于“刍”为饲草的概念,杨文紧引《古今图书集成》释苽一段文字;“苽者,蒋草也,生水中……。江南人呼为茭  相似文献   

2.
五、收藏 291.一期,选自《合集》9602正辛卯卜,宾,贞黍萑(获)。这里的“萑”,旧多释为藿或观;也有释为风的。萑,原来是一种鸟,《说文》云…“鸱属……有毛角。所鸣,其民有祸(旤),读若和”。郭沫若因而认为卜辞之萑假为祸,“年萑”,“黍萑”都有不吉之意(《卜辞通纂》447片释文),陈梦家也据《说文》释为萑,又引《说文》:“蒦,规蒦商也,从又持灌,”“获,刈谷也,从禾蒦声”故得出:“卜辞  相似文献   

3.
“茶艺”论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 ( 1 36 )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注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方面对朱关田先生《颜真卿〈竹山海氏堂连句〉考辩》一文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朱先生对《竹山潘氏堂连句》的书题分析缺少依据;对“茗”、“墅”、“器”三字不合《说文》的分析也明显有误;同时指出“颉行”并非“喜颉颃”之误。从而得出了《竹山潘氏堂连句》为伪迹有唐突之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藕,作为一种耕作方式是指“二耜并耕”,近年来经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已趋定论。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训诂的角度对耦的本义进行训释,进一步肯定上述之说;并指出:二耜并耕并不是耦的本义,而是耦的遭变义。耦的最初之义是:多耒并耕。一、禺的表层义据根“右文说”,形声字的声符不仅仅表声,它也表义,而且往往更接近于语源;而形符只起到限定一个意义范畴的作用,具体的意义则由声符来确定。如”扌”只表示与手有关,而“抑”有“下抑”之意、“扬”有“上扬”之意,却是由声符印、易给出的:《说文》:“,按也”;  相似文献   

6.
《百姓》2003,(11)
古人相信,名字代表命运。《说文》一书中,训义“名”为“命”,“名自命也”。贤哲尹文子说:“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就是说:察辩事物,必先定名然后才可以成事,事物的成败得失,又可以检验其名。古代还有“有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一说,意思是符号代表了一  相似文献   

7.
明器亦称作冥器或盟器,即神灵的器具,是随葬和祭祀而制作的象征性器具。《礼记.檀弓下》中记载:其曰明器,神灵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从器具性质上,明器可分为死者日常可以使用的器物,死后随之埋葬,如死者生前心爱之物等;专门为死者制作之器物,如纸扎。纸扎属于明器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冬稻     
一、栽种历史和发展简况我区在明代已有冬稻栽培。据《广西通志稿·地理编》内载:“《梧州府志》雪禾,十月种,三月获,冬种春熟,与来、牟同(注:来,或作(麥耒),麳即小麦;牟,或作(麥牟),即大麦)。按明一统志:雷阳界稻十一月下种,扬雪耕耘,次年四月熟,雪禾殆即此种。藤县、岑溪与雷阳接近,勤农递相移植之,以尽地力,理合然欤。[广西植物纪要]”又  相似文献   

9.
周耜略议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周又是一个靠农业兴起的民族。在《诗经》周代农事诗中,许多篇都曾谈到耜这种农具,例如西周初年诗《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良耜》篇:“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噫嘻》篇;“骏发尔私<应为耜>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灭商前后诗《豳风·七月》说:“三之日,于耜。”西周晚期诗《小雅·大田》也提到耜:“以我覃耜,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咏稻的诗共六见,其中五见都作“稻”,另一见作“稌”(音徒或杜):“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周颂、丰年》)。稌是什么?《毛亨传》说“丰,大也;稌,稻也。”《说文解字》和《尔雅》等亦以稌为稻。这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以稌和稻同作大名解,另一是以稌为稻的一种,即稌是小名,属于稻这个大名。《周礼·天官·食医》中也提到稌:“凡会膳食之宜,牛宜  相似文献   

11.
稻和黍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中下游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都已有水稻种植,河南浙川、洛阳、陕西华县、山东栖霞都有稻谷遗存出土。进入有史以后的甲骨文中却找不到稻字,早年叶玉森氏曾释甲骨文中的一个字(图1、a、b、)为稻的初文,但后来未被公认接受。甲骨文中又有一个“(米覃)”字,如图2、a、b、所示,唐兰释为稻的初文,理由是古书上(米覃)通(道禾),故(米覃)也可通稻。按(禾覃)即穇子俗名龙稷爪,(道禾),也没有稻的义。(米覃)按《说文》及段注,系指菜羹,都没有与稻有什么演变联系。于省吾则释(米覃)为“菽”的初文;陈梦家释为“秬”;郭沫若释为“酋”;杨树达释为“(米焦)”;康殷认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在先秦时代就认识、保存和使用自然冰。“冰”,篆字作“()”。《说文》:“冰,水坚也”。水凝固而变坚硬,故《说文》将凝字解为“俗冰”。由于冰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致在我国先秦古籍中常有关于冰的典故、比喻。例如“虎尾春冰”出自《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冰于冬凝春化,在溶化着的冰上行走,当然会提心吊胆。“涣然  相似文献   

1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粳条下载有“粳谷奴”一药,时珍自注:“谷穗煤黑者。”此药主治“走马喉痹,烧研,酒服方寸匕,立效。”“粳谷奴”一名,不见于古代其它本草或植物学著作,此为何物,未详。赵腾芳同志《黑糯稻的考察和研究》一文(载《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认为指“黑糯。”董国堃同志撰《对“粳谷奴就是黑糯稻”的质疑》一文(载《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提出异议,认为此物“一是指谷穗煤黑者,为粳谷奴也;二是指此煤黑者可入药,能治走马喉痹(即白喉)”。(按:着重点原文所加)上述二说,笔者均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水仙的种类、水养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属约有40个种和变种,多数主产地在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亚洲东部只产2种,中国产1种。水仙别名甚多,明朝《长物志》以水仙鳞茎似蒜头、叶如蒜叶、又是雅致之品而得名“雅蒜”;宋朝《洛阳诗注》以花朵香美如仙、秆虚通如葱谓之“天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复种轮作,多熟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复种制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三世纪)。《管子·治国》中所说的:“四种而五获”;《荀子·富国》中所说的“一岁而再获”;《吕氏春秋·任地》中所说的:“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等,说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创始了四年五熟和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官府大力推广冬麦种植,促进了复种轮作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独轮手推车发明予汉代,这是既有文献与图像可征,又为刘仙洲、史树青诸先生所著文考证过的,今日已成为定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前人也多认为是一种独轮车。然而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一项重要创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蜀记》载晋李兴祭诸葛亮文,其中说到他造的“木牛之奇,则非般模。”对之均推崇备至。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在评价诸葛亮的成就时,有“工  相似文献   

17.
《中庸辑略》系朱子删定石《中庸集解》而成,原本辑录的十先生《中庸》说被芟节多达134条,比例几近30%。经此“再造”的版本异同,固已不同于一般而论的版本文字差异,而宜视作删订者的主观故意行为。本文采用文献考证、数量统计等方法,结合整体考察和个案分析,揭示朱子芟节的“义例”及其潜在的诠释意图,并将此置于朱子学术思想的发展环节来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秦汉文献中,曾屡屡出现“种树”一词。例如: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纪》者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之书”。《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相似文献   

19.
西北农业大学方旅人同志《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柑桔史考》(以下称“方文”)一文在《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发表,因专业嗜好,读了一遍。见其主要史料来源为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甲类第十四种《柑桔》(叶静渊主编,农业出版社1958年),手头有此书,遂复将方文与之对比而读,随手作了些笔记。觉得有些问题是我们应该予以注意的,兹录如下。1.方文:柑 Cirus reticulata Blanco“Cirus”应为 Citrus  相似文献   

20.
《齐民要术》卷十“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中第二十一种“甘蔗”,收录资料四条:第一条释名,标明出出自《说文》,第三条记述交趾甘蔗,注明出自《异物志》,第四条讲种植时期,注明出自《家政法》,只有第二条介绍优良品种——雩都甘蔗,没有说明资料来源。贾思勰为学谨严,他撰著《齐民要术》是“采据经传,(?)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的。这一条也必然有所据。当时,南北分治,雩都是南康郡的一个县,属南朝;贾思勰是北魏高阳太守。估计贾没有亲自来过雩都。“雩都甘蔗”的记述,恐怕只能是“采据经传”了。缪启愉同志在《齐民要术校释》中注释这条作“脱去书名”,是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