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6-01是用两种有机磷剂复配而成的杀虫粉剂。该剂的配方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通过复配毒力测定于1986年筛选而得。海安农药厂探明了加工生产合适的稳定剂和填充剂,1988年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样品。经在扬州市多点试验示范证明,该剂对多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毒力测定 1.共毒系数: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害虫抗药性测定方法,以二化螟为材料,测定复配剂的共毒系数。试虫以水稻芽苗为食料,饲养室保持恒温28±1℃,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2000勒克斯左右。供测虫体为6龄幼虫,体重50~60毫克。  相似文献   

2.
为提出混用杀菌剂增效作用统一的评判标准,通过浸渍3~4叶期的稻苗和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三环唑和硫磺按3∶1、2∶1、1∶1、1∶2和1∶3混用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效果。用增效系数评价测定结果,发现3∶1、2∶1、1∶1和1∶2混用为相加作用,1∶3混用为拮抗作用;用共毒系数评价,则显示3∶1、2∶1和1∶1混配为增效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都是以EC50和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进行计算,增效系数乘以100后,在数值上与共毒系数完全相等,是不同的评判标准造成了不同的评判结果。将混剂的EC50分解为三环唑和硫磺的单剂浓度,代入单剂回归方程计算的期望抑制率均大于50%,说明三环唑和硫磺混用后对稻瘟病菌没有增效作用,用Mansour的共毒因子进行计算,则3∶1、2∶1和1∶1混用为相加作用,1∶2和1∶3混用为拮抗作用。在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计算中,EC50只对应50%的病菌抑制率,没考虑对病菌的抑制率范围,而共毒因子则涉及了抑制率范围,研究结果证实用增效系数或共毒系数再辅以共毒因子,能更准确地判断混剂的联合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共毒系数在杀虫剂混用联合作用评判中的偏差及校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剂的LC-P线计算混剂的期望LC-P线和相加作用区间(期望死亡率±20%期望死亡率),并与混剂的实测LC-P线和95%置信区间一起作图;分解混剂的LC50值为相应单剂的浓度,并由浓度对应的死亡率计算共毒因子;用单剂LC50值95%置信区间的上限/下限与混剂LC50值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上限计算共毒系数区间等方法来分析共毒系数在杀虫剂混用评判中的偏差及校正方法。结果发现①当整个共毒系数区间在100以上或100以下时,共毒因子则大于+20或小于-20,实测LC-P线在相加作用区间外侧或期望LC-P线在95%置信区间外侧,表明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之间有毒力差异;②当整个共毒系数区间在100左右、跨越拮抗-相加-增效作用之间时,凡共毒因子大于+20或小于-20的,实测LC-P线在相加作用区间外侧或期望LC-P线在95%置信区间外侧,同样表明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之间有毒力差异;③凡共毒因子在-20与+20之间的,虽然用LC50值计算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但相加作用区间和95%置信区间重叠,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彼此交缠,表明2条LC-P线之间没有毒力差异。因此,只有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同时共毒因子大于20时,才能确认混剂对供试害虫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久效磷、倍硫磷、西维因、马拉氧磷、虫螨磷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西维因、倍硫磷或马拉氧磷与氰戊菊酯混用(3:1)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8,276.7和411.1;久效磷、倍硫磷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9.9,488.2和592.7。对桃蚜,马拉氧磷+氰戊菊酯(3:1)共毒系数为328.1,虫螨磷+氰戊菊酯(1:1)共毒系数为699.8;久效磷、西维因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43.2,258.0和448.1。这些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桃蚜或瓜蚜羧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_(50)值为10~(-5)~10~(-8)mol/L),其抑制能力与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蚜虫体内水解拟除虫菊酯的羧酸酯酶的抑制是主要的增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触杀联合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化螟、褐稻虱、粘虫为试虫 ,采用原药丙酮溶液昆虫背板点滴法 ,测定了 33个杀虫剂复配组合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 ,其中具增效、相加和拮抗作用的配组分别为 10、12和 11个 ,复配后联合毒力趋势 ,是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类和沙蚕毒素类复配以增效作用为主 ,有机磷类之间的复配以相加作用为主 ,有机磷与沙蚕毒素类复配以拮抗作用为主。研究结果可作为农药混用或混剂研制开发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与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毒死蜱与甲维盐以适当比例混配,经室内对二化螟的毒力测定,其优选配方的共毒系数达246.64,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复配剂20%毒.甲维可湿性粉剂90 g/667m2对二化螟保苗效果为88.51%,杀虫效果为89.37%,对纵卷叶螟束叶防效为88.04%,杀虫效果为93.30%;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两两混用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剂中以咪鲜胺、双苯菌胺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EC50分别为0.144 5、0.147 9μg/m L,精甲霜灵的抑制作用弱,EC50为9.549 9μg/m L;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5∶1和1∶4混用,其共毒系数分别达为198和355,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3∶1和精甲霜灵与双苯菌胺按1∶3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01和105,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彩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27-9529
[目的]寻求能有效防治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农药。[方法]以威廉斯B6为供试香蕉品种,选用18%杀虫双水剂、30%敌百虫乳油、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敌杀死乳油6种农药,采用单用或混用叶面喷洒方式对褐足角胸叶甲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参试农药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以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18%杀虫双3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药后1、3、5 和7 d对褐足角胸叶甲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0%、98.0%、96.2%和95.7%。阿维菌素分别与杀虫双、辛硫磷和敌杀死等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混用能明显提高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防治效果,药效也更持久。[结论]阿维菌素不管是单用还是混用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阿特拉津与扑草净混用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稗草为试材,采用微区培养法测定了阿特拉津和扑草净混用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扑草净与阿特拉津混用有增效作用,混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223.94,最佳配比9∶16。同时探讨了除草剂混用试验方法的选择及最佳配方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适当比例的混配 ,经室内对二化螟的毒力测定 ,其优选配方的共毒系数达 2 95 2 ,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药效试验 ,其复配剂 15 %阿维·毒乳油 5 0ml/ 6 6 7m2 对二化螟螟害率防效为 93 79% ,杀虫效果 95 30 % ;6 0ml/ 6 6 7m2 对稻飞虱 3、7d防效分别为 90 5 1%、95 37% ;对稻纵卷叶螟束叶率防效 92 2 5 % ,杀虫效果 88 96 %。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15,阿维毒乳油对水稻害虫的毒力与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5个配方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组配方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LD50为1.8720μg/g,共毒系数295.2,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5%阿维·毒乳油750~900mL/hm2对二化螟螟害率防效为93.79%~97.09%,杀虫效果95.30%~96.10%;900mL/hm2对稻飞虱3d,7d防效分别为90.56%,95.87%,对稻纵卷叶螟束叶率防效93.02%,杀虫效果88.95%,表明该复配剂对水稻害虫具有优良的综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 氧化乐果与敌敌畏混用对麦蚜毒力的室内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混用对麦蚜的共毒系数(CTC)为152.6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5个配方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组配方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LD50为1.8720μg/g,共毒系数295.2,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5%阿维·毒乳油750~900mL/hm2对二化螟螟害率防效为93.79%~97.09%,杀虫效果95.30%~96.10%;900mL/hm2对稻飞虱3 d,7 d防效分别为90.56%,95.87%,对稻纵卷叶螟束叶率防效93.02%,杀虫效果88.95%,表明该复配剂对水稻害虫具有优良的综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棉蚜和麦蚜为试虫 ,通过对烟碱和常用 1 4种有机合成杀虫剂的混用研究 ,筛选出了增效作用显著的烟碱 -氯氰菊酯组合 ,并确定了二者混用的最佳质量配比 (烟碱∶氯氰菊酯 =1 0∶ 1 .5)和混剂配方。该混剂质量稳定 ,对人、畜低毒 ,对棉蚜、麦蚜、苹果黄蚜和桃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 2 61 .89,2 0 4 .1 4,1 89.91和 595.0 5。陕西渭南和甘肃敦煌两地的田间试验表明 ,在有效成分剂量为 1 1 5~ 2 30 g· hm- 2 时 ,对棉蚜 7d的防效为 88%~ 96.9%,显著优于其他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5.
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苄嘧磺隆和甲黄隆复配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测定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株高的 ID5 0 值 ,ID1 0 值及其共毒系数 (CTC) .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中 ,仅有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19.2× 10 - 3 g/m2 等 5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低于 10 0 ,安全性明显提高 ;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 2 .4×10 - 3 g/m2等 2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接近 10 0 ,对稻苗的联合作用为相加 ;其他组合的混合处理共毒系数均大于10 0 ,对稻苗安全性下降 ,不宜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其混剂对小菜蛾幼虫的胃毒效果,结果表明甲维盐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后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增强,其中当甲维盐与高效氯氰菊酯以1.0∶4.0的比例混合后的共毒系数最大,为177.9063,表现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木醋液与化学农药混配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增效作用及最适比例优选。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中,木醋液与达科宁混配时,毒力比率均1,表现为拮抗作用;木醋液与克菌丹混配比例为9∶1时,毒力比率1,为1.12,表现为相加作用。另外5种供试药剂与木醋液混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木醋液与福美双、代森锰锌混配的共毒系数分别为385.36和749.00,均远100,为增效作用。木醋液与福美双、代森锰锌混配可有效抑制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为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ogsis 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配比对茶毛虫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表明Bt与EpNPV混用对茶毛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以1.0万PIB/μL EpNPV与2 000 IU/μL Bt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LC50为984.215 μg/mL,共毒系数为221.7.多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EpNPV·Bt制剂用1 500 mL/hm2,药后7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79.80%~92.84%,药后14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94.99%~95.80%.  相似文献   

19.
抑杀净是一种昆虫蜕皮抑制剂,从本试验结果看,该药剂无论是单用还是与杀虫单或三唑磷混用,对纵卷叶螟均具有优异的防效,对二化螟也具有良好的防效。氟虫腈与杀虫双混用对二化螟、纵卷叶螟也具有很好的防效,对二化螟的防效仅次于三唑磷,对稻飞虱也具有很好的防效,持效期长,对环境也比较友好,通过混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水稻田多种害虫总体防治的经济效益,是水稻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辛硫磷、杀虫单及其混配对二化螟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辛硫磷、杀虫单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毒力,用Su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以上两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辛硫磷、杀虫单有效成分之比以处理D的共毒系数最大,为310.48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