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北京农业》2014,(1):1-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乡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城市的珍贵养分,记住乡愁的城镇化才有幸福味道。”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住乡愁",作为一个文学词汇,已从歌坛、词坛和诗坛步人寻常百姓的家常言谈,更难得的是,已经成为官方语言并且作为战略架构出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一个系统的逻辑思维和根本的战略指向,其精神要义指导着城镇化建设和"三农"工作的战略筹措,推动着深化改  相似文献   

4.
乡愁如歌     
正乡愁,这个十分感性而略带忧伤的名词,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唤起人们对正在消失的乡村景观及其文化特色的重视。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的一段话,的确令人深思:"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义而言,乡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情感,是刻印在美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次将“记住乡愁”写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古代的乡愁在诗句中均有描写。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相似文献   

6.
<正>六盘水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城市,还是一个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走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1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出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以人为本"成为新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一切终将成为回忆,迎来的将是不一样的未来。我们需要做的也许只是留下一些东西,让它勾连住我们过去的时光、勾连住故乡的山水、勾连住生命中至亲至爱的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建设新要求,诗意一般拂人心弦、引人向往。落诸于文字,有些惶恐,担心微言难喻大义。深藏每个人心中的美丽乡愁,似  相似文献   

8.
最近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颇具清新诗意的表述——“乡愁”,引发专家和网民的热议。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盛夏时节,人们走进南川区大观镇,鸟语花香、推窗见绿,眼前犹如一幅自然淳美的田园画卷,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大观镇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坚持"农旅融合、一三(产)互动",打造"重庆乡村旅游十二金钗大观园",跻身全国重点镇、  相似文献   

10.
人的城镇化     
《福建农业》2014,(1):16-17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日前在京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有序实现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居民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变,蕴含文化生态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具有岭南水乡特征的江门市石头村为例,通过分析其保护和发展中存在村落文化挖掘不够、文化生态整体规划缺位、乡愁要素呵护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欠统筹的问题,提出石头村在融入新城区建设上,要加强乡愁记忆保护,重视乡愁记忆载体的环境生态、空间物态、人文文态的保育与活化建议,让乡愁得以安放。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4,(4):36-37
在人类进入短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就是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了数万年。在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说的“记得住乡愁”,会令你有一丝的疑惑和不解吗?原来只是城市小资的一缕乡愁,为什么要记住它?其实这是我们试图让这一缕乡愁转化成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记得住乡愁”是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是人类在工业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及时提出把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不是工业,是农村,是广大的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农村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蔡家村依靠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关东农耕文化乡村,成为记住乡土味道、保住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的美丽乡村民俗文  相似文献   

14.
“记得住乡愁”,这很好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精神需求等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精神幸福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注重气派与豪华,还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种空间能激活我们的充沛激情、丰富创意和归宿感,这种充分融入感情、灵魂、文化的城镇,当然也就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一个个村落,承载着中国人绵长的情思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资》2014,(12):24-27
"让居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期望与要求。这是一个大课题,几乎涉及了我们生活与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和农药的生产、使用环节相比,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和对环境的影响远未能引起社会的重视。为此,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包装工业》杂志社联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进行了调研,梳理农药包装在使用过后的的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的当下,如何停止传统的建房造镇的模式?如何做出自身特色?如何让新型城镇化做得生机勃勃?如何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进辽宁农垦热水畜牧农场,你定能找到答案!冲破大建楼房的城镇建设模式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初,热水农场缺乏整体性的思考,没有整体的规划理念、没有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李乾  李玲  刘鹏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52-8454
尽管目前我国乡土文化传承和城镇化建设单方推进的态势良好,但这仅是相对孤立的单线发展,而未能实现有效的深度融合.在深入开展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乡土文化失真以及商业化气息过浓、城乡文化冲突等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土地城镇化还是人口城镇化中,都要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性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现今,农村发展已抛弃不计后果的掠夺性开发,逐渐注重"文化研究先行,保护利用为主"的新模式。与此同时,我国进入博物馆建设快车道,大到国家级博物馆,小到村镇级博物馆都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不断建设与完善。博物馆作为社会群体文化载体,观众在参观时,会引起对所处群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乡情村史陈列室作为博物馆中的一个种类,正是横跨文化建设与农村建设的重要桥梁,已被许多地方重视和采纳。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31-233
城镇化的根本性质是由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转变,主要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其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关键作用。目前农民素质还存在不足,必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