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兴国 《绿色科技》2014,(11):34-35
指出了云南岩溶区大面积出现的石漠化现象,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岩溶石山的存在为石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漠化的产生。在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治理石漠化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不利于石漠化治理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8个有石漠化分布的省(市、区)中,云南石漠化分布区总体上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他7个省(市、区)属于湿润气候区,与之相比,云南的降雨量偏少。云南属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漫长干季极不利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湿季过于集中的降雨又加剧了其土壤侵蚀。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在上述气候背景下,叠加了"焚风效应"和"岩溶干旱"的影响,在三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使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石漠化治理的难度。针对基于气候因素对云南石漠化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广南县石漠化现状的分析,结合广南县自然地理条件,对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针对广南县岩溶地区现有植被状况,提出了封山育林具体措施;同时,对岩溶坡耕地退耕还林中有关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种设计、造林技术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东南部红河州的半干旱暖热石漠化地区,年降水量仅800mm左右,而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倍左右,是云南石漠化植被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探索出半干旱石漠化地区白刺花双月苗育苗造林技术,研发的育苗、造林技术将在当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石漠化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监测结果显示5年监测期内石漠化面积减少6.2万公顷,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云南东南部红河州的半干旱暖热石漠化地区,年降水量仅800mm左右,而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倍左右,是云南石漠化植被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筛选出石灰岩山地原生树种——白枪杆的育苗、造林技术,在当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石漠公园是我国石漠化区域实施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的一种创新性举措,是为保护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石漠化区域资源而建设的一类自然公园。云南泸西白石岩国家石漠公园属于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带,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性高,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区。为提供云南泸西白石岩国家石漠公园选址、建设与科学管理的依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景观资源条件、合理利用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云南泸西白石岩国家石漠公园建设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石岩石漠公园建设条件评价总得分为80.3分,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适宜建设国家石漠公园。  相似文献   

8.
云南石漠化的生态特征及其危机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是我国岩溶石漠化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6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2.149万km^2。论述了石漠化的生态特点及其脆弱生态结构的表现。石漠化治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岩溶面积达11.0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14%,是西南地区岩溶集中分布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已达2.15万km2.分析云南岩溶的分布,以及岩溶地区生态脆弱给当地人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生态危机,并结合云南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曲靖市石漠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据2005年石漠化本底调查,全市岩溶区面积141.96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8.8%,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6.8%。对石漠化面积的分布,按各县市区、地类、石漠化程度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造成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提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能源措施、农艺措施等石漠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业简讯     
《广西林业》2014,(10):33-35
70多人参加全国石漠化治理高级研修班 2014年9月23-27日,广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河南9省的70多名林业技术骨干在平果县参加内容包括石漠化防治与石漠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支持政策、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调查与监测技术等的全国石漠化治理工程管理与技术高级研修班。  相似文献   

12.
广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广西是全国岩溶分布面积大、石漠化严重的省区之一,居贵州、云南之后,位列第三。据2005年首次开展76个县(市、区)石漠化土地监测结果,我区现有石漠化土地237.91万公顷,占岩溶区土地面积的28.6%;潜在石漠化土地186.71万公顷,占复.4%;非石漠化土地408.39万公顷,占49.0%。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中,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8.05万公顷,占7.6%;  相似文献   

13.
蒜头果是石漠化地区极小物种,具有生态、经济等多重价值,蒜头果产业是被称之为“明星”产业,是石漠化地区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载体。基于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从全产业链角度分析了云南蒜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云南发展蒜头果全产业链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丰富和完善云南构建世界一流“三张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引发自然灾害,压缩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区域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云南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岩溶面积达  相似文献   

15.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16.
根据郴州市北湖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北湖区石漠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以往治理石漠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湖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石林县土地特点,将石漠化区石漠化表征程度划分为: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在生态治理时,按不同等级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的增长以及不合理利用资源等因素导致岩溶地区石漠化,石漠化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广西石漠化现状及其分布状况,提出石漠化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愈演愈烈,已经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分析石漠化问题的成因,努力探索石漠化问题解决办法,加强石漠化治理,其中,生物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在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如何加强石漠化整地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石漠化已经成为曲靖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科学的治理方法和有效的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对石漠化治理5年多的实践,对曲靖市石漠化治理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成功的治理措施,指出了存在问题及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便今后石漠化治理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