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归纳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显著的区别,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超越、继承、突破与创新。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对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正是在加快中国发展的主导思想指导下,邓小平披荆斩棘,果敢坚定,积极探索,勇往直前,最终开拓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文试就邓小平的发展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更不能全盘否定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社会主义性质。为此,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四个自信"体现了共产党对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的自觉担当,是建设中国梦信的力量源泉。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信念培育,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意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群众民主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四个自信"作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种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理应融进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中,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三农"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微观层面,也需要"四个自信"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三农"工作领域坚持"四个自信"具体体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继承并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振兴乡村等。  相似文献   

7.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其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与借鉴,历史逻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现实逻辑是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逻辑既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也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论述,既体现了坚定的制度自信,又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这一制度安排,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深刻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时代又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探索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用文化分析法分析文化属性,可以清晰地看出现代西方文化在征服自然过程中造成的对自然的破坏,它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是西方现代文化危机。人类要摆脱生态危机的困扰,必须转变文化范式。生态文化是合自然性的文化。它在物态层面是以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绿色产品,在制度层面是有限制的市场经济,在行为层面实行循环生产和适度消费,在心态层面是整体主义的自然观。当前应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文化的转型和升华,达成文化的历史性超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长效机制,弘扬和谐自觉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作了明确的界说,其中包含着关于思想路线及其地位、作用和内涵的新解读。思想路线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毛泽东同志观点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首要保障是解放思想;其实现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其理论目标是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其科学品质是与时俱进;其实践要求是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规划,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和总结情况,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等方面的探索与思考,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萌芽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崭新的文艺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民族性、勇敢的创新性等本质特征,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概念。20世纪中国现代性思想的起源应回溯至晚清时期。梁启超的思想显现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少年中国"的现代性时空维度,体现了现代性前进的时间观念;"新民"思想,展示了现代国家的宏伟构想。梁启超的现代性启蒙思想也为今天的时代带来反思,启发我们在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反省现代性、中庸理想道路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因此,研究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对探究当代中国现代性思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几乎成为很多研究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和热点问题。现代性是一个内涵极其复杂的概念,在它的内部,同时并存着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呈背反关系的层面。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呈现出了现代性的这两种内在张力的紧张关系,即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文化价值观构建中,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已成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新农村文化价值观构建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凝炼、改造、提升、丰富和发展,应保持必要张力,从而实现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导向与尊重多样化的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应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的同时,学习和利用西方民主政治的优秀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