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红外相机观察研究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日、年活动节律,结果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都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红腹锦鸡日活动高峰期在8∶00-10∶00和16∶00-18∶00,红腹角雉日活动高峰期在6∶00-8∶00;红腹锦鸡在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其次是秋季和夏季;红腹角雉在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和秋季差距不大,冬季活动极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变化,为保护区珍稀雉类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08—09、2011-03—09月的研究期和2013-08—2015-05的研究期,分别利用36和60台红外相机,在保护区的90和188个研究相机位点,监测研究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共获得295张有效独立照片。【结果】1)红外相机的拍摄率在4—9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5月拍摄率最高;2)红腹角雉雌性和雄性每日均只有1个活动高峰期,其中雌性出现在10:00—12:00;雄性出现在06:00—08:00;3)人类干扰活动有2个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在人类活动干扰后,平均间隔10.28天±4.07天才能再次拍摄到红腹角雉活动;4)在有人类活动干扰出现的区域,红腹角雉为了避开人类活动高峰期,变成有2个活动高峰期,分别出现在06:00—08:00和16:00—18:00。【结论】初步明确了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和受到的人为活动干扰情况以及红腹角雉在适应人为干扰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开展同域分布物种生态位分化研究对于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区内同域分布的白马鸡和血雉开展持续监测,利用红外相机数据来比较二者在分布海拔与植被类型以及日活动节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白马鸡(Crossoptilon cr...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情况,布设62台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调查发现,1 433张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兽类7目、12科、19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是小麂、中华斑羚、野猪、猪獾和花面狸;记录到鸟类5目、14科、33种,物种相对丰富度前3位的是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松鸦。节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与春季、秋季差异不明显,野生动物在夏季活动频繁,冬季动物活动频率较低;小麂、中华斑羚和野猪在早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属昼行晨昏型动物,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活动集中于早晨和黄昏。3种偶蹄目兽类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优势物种间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重叠,相互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以期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和节律信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2019年红外相机调查中采集到的红腹角雉相关信息,使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预测红腹角雉在保护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其在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差异.结果表明,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红腹角雉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30.38?km2,占保护区总面积...  相似文献   

6.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群、数量繁多,仅兽类就有滇金丝猴、猕猴、雪豹、云豹、鬣羚、斑羚、岩羊、林麝、马鹿、小熊猫:棕熊、株熊等几十种;雉类则有淡腹雪鸡、雪鹑、藏马鸡、勺鸡、血雉、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环颈雉等10多种。这些珍稀动物在这里之所以能世代繁衍生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本地藏胞合理利用资源的习俗。 白马雪山保护局叶日管理所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部,其管辖面积为42 854公顷,其中核心区为23 694公顷,实验区为19 160公顷。保护区内有2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锦鸡在研究区域内分布范围最广,限制其进行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和森林起源类型。具体表现为:主要活动于海拔1 200~2 000m的范围内,不利用海拔高于2 700m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其相对丰度呈递减趋势;在栖息范围内喜欢在人工林及次生林中活动,较少利用天然林;典型的日间活动动物,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活动时段,分别为12:00—14:00,16:00—18:0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水鹿(Cervus equinus)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分化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二者进行持续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资源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2年4月在该保护区国有林范围内通过划分网格布设相机的方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覆盖61个网格,布设相机104台,累计相机工作日24 639 d,收集独立有效照片数为9 718张,共监测到兽类7目14科24种,鸟类6目20科58种。结果表明: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林麝和小灵猫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中华鬣羚、中华斑羚等1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受威胁物种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20种;新记录种6种,分别是凤头蜂鹰、蛇雕、黄腿渔鸮、小黑领噪鹛、灰翅鸫、灰头鸫。兽类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列前三的分别为小麂(RAI=9.70)、野猪(RAI=7.66)、毛冠鹿(RAI=3.26),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三的依次为红腹锦鸡(RAI=0.24)、红腹角雉(RAI=0.23)和勺鸡(RAI=0.21)。兽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小麂(GO=93.44%),其次分别是野猪(GO=85.25%)、果子狸(GO=72.13%),鸟类中网格占有率最高依次是勺鸡(GO=32.79%)、红腹角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梵净山东北部同域分布的黔金丝猴和藏酋猴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二者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深认识二者的种间关系及其生存适应特点。【方法】2017—2020年,在梵净山东北部的不同海拔与植被类型中布设了66台红外相机,监测研究黔金丝猴和藏酋猴的时空分布。【结果】藏酋猴在研究区域内普遍分布,黔金丝猴则主要分布于远离旅游索道的高海拔区域,且完全重叠于藏酋猴分布范围内。在栖息地选择方面,藏酋猴呈现普遍选择,黔金丝猴呈现专一选择。在植被类型选择上,藏酋猴的分布未见显著差异(P=0.27),黔金丝猴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 600~1 900 m海拔范围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在植被类型选择上,藏酋猴的分布未见显著差异(P=0.27),黔金丝猴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在共现位点中,发现黔金丝猴与藏酋猴15天内相遇的位点有45个,占总监测位点数的68.18%,占黔金丝猴分布总位点数的91.84%,栖息地空间重叠度极高。它们在同一位点的的相遇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48),平均5~6天一次,且不存在季节性变化(P=0.35)。黔金丝猴...  相似文献   

11.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动植物资源第二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雉类和兽类因在野外警觉性高,而成为野外调查工作的难点。本次科学考察中运用了红外感应相机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在保护区范围内拍摄到国家I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和黑麂,国家II级保护动物白鹇、勺鸡和鬣羚等。调查实践证明,该技术运用于山区的野外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机制,选取44块样方,利用TWINSPAN分类和典范对应分析,对白云山雉类分布及其与生境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雉类对TWINSPAN分类确定的群落类型有不同的生境选择倾向,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与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选择4种以上的群落类型,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选择尖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为优势种的群落,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选择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为优势种的群落,进一步通过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雉类的这种选择倾向依赖于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日,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雉类——白颈长尾雉,这是在广西西部石灰岩地区首次监测到该物种。  相似文献   

14.
<正>勺鸡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但是分布区不连续,种群密度低,数量并不多,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勺鸡对生活环境很挑剔,一般只在较原始的乔木林中活动,不常光顾灌木林、高山草甸或裸岩等生境,是典型的森林雉类。  相似文献   

15.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57-165
红外相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兽类的监测研究中。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河北六里坪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69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共累计26 86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有效照片10 403张,共鉴定出兽类5目8科12种,鸟类7目16科33种。2)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苍鹰(Accipiter gentilis)、游隼(Falco peregrinus)、燕隼(Falco subbuteo)和灰林鸮(Strix aluco)6种,通过计算可知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和狗獾(Meles leucurus)的相对丰富度最高。3)对拍摄率较高的兽类和鸟类——岩松鼠、勺鸡的全年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发现岩松鼠全年的日活动曲线呈单峰型,夏季和秋季活动较频繁;勺鸡每日的活动多集中在白天,为日行性动物,在春季和夏季活动比较频繁。4)在不同季节中,秋季兽类和鸟类具有最高的物种数(12种和33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2.38和4.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与分析是指定保护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情况,为大兴安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策略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连续三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采用相对多度指数进行鸟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记录到兽类3目7科9种,鸟类3目3科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貂熊、紫貂、原麝、驼鹿和黑嘴松鸡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猞猁和乌林鸮等3种。有效独立照片数、位点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名前三位的野生动物为狍、驼鹿和猞猁。【结论】未来呼中自然保护区需科学规划野生动物监测布局,逐步完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和体系,搭建广泛的科研合作平台,以期获得更全面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原鸡与白鹇的活动节律和种间关系,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糯扎渡保护区安装触发式红外相机共40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一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0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12283个工作日,拍到白鹇独立有效照片93张,统计到白鹇122只/次,雌雄比为1:1.65;拍摄到原鸡独立有效照片43张,雌雄比为1:2.59。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均为日间活动,其中原鸡的活动时间为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上午7:00~8:00,11:00~13:00和下午14:00~19:00;白鹇的活动时间为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上午8:00~10:00,下午14:00~15:00和16:00~19:00,原鸡与白鹇都出现3个活动高峰。原鸡在3~5月活动强度较大,白鹇在1~5月份活动强度较大,其余时间活动较少。原鸡和白鹇种间联结性不强,遇见率低。虽然原鸡和白鹇在日活动节律和月活动节律相似,但通过错峰活动以减少直接的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境内的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常年山顶白云缭绕而得名,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关键地区之一,是列入国家15个野生动物拯救工程之一的野生雉类及其自然生境为主的保护区。在这片浩瀚的森林中,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70多种珍奇植物,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黄腹角锥以及红腹锦鸡等50多种珍稀动物。守护好如此庞大、险峻、复杂的山林,心血与汗水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哲峰 《山西林业》2008,(6):I0003-I0003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鸟类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脉南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这里崇山峻岭,相对高差大,雨量充沛,植被茂密,种类繁多,物种丰富,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分布着多种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此处的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属于古北界东南部,是南北方动物分布和迁徙的通道。已查明的各种野生动物有17目、33科、88种,其中鸟类9目、20科、52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勺鸡、红腹锦鸡等。红腹锦鸡是近两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山西新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