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1)防护林的区域气候效益,主要有防护林的防风效益,防护林对大气水分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2)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益,包括防护林的固沙和降低风蚀作用,防护林对土壤质地的改良作用,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等;(3)防护林在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效益等.文中针对以上问题,对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的科学管理进行了研究。采用Foxpro2.5B关系型数据库,建立了气象因子、农作物产量、森林(林带)覆被率等因子数据库,并编制了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数据库管理、数据统计、计算与查询、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和数据图形分析4个子系统组成。每一子系统都由若干功能模块(程序)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搜集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县近30年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风速)、农作物产量、森林覆被率等数据,经过研究分析认为,防护林体系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植被指标体系和气象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计算后构成了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4.
5.
于信顺 《绿色科技》2019,(3):188-190
指出了为创新、保护和建设好三北防护林,要扩展其内容,能使山水相连,林草相间,让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基于此,提出了增加科技含量,创新办法,完善责任制和奖惩机制,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期不断创新三北防护林建设,发挥绿色长城的生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论述和林格尔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建设效益,即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该县防护林的三大效益十分明显,并且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是1998年5月28日,经中德两国政府发展政策混委会第16次会议正式批准立项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成以三北局为监测中心、三北工程建设的13个省(区、市)  相似文献   

8.
三北防护林工程与科技兴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义 《防护林科技》1998,(4):10-13,31
三北防护林工程20年来,始终注重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它是工程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作者认为,当此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切实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以更为辉煌的建设成就,将工程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束缚工程发展的制度缺陷日显突出,迫切要求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延长盛世兴林的高峰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分析影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政治、管理制度等因素,从而证明,林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是盛世兴林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防护林区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张掖地区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区域防护林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并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计算生态效益综合指数,建立评价体系,从而动态地、综合地评价防护林区域生态效益的差异,指导防护林体系建设。通过计算张掖、高台、临泽3县(市)的生态效益综合指数表明,临泽县的指数为0.34,成效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要求,全面准确地监测和评价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实绩,为省政府和国家提供科学翔实的工程建设情况,本文以2016年案例对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宋晓英 《国土绿化》2009,(11):28-28
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实施以来的30年中,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风沙危害逐步得到遏制,林业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期,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体系建成以来,比60年代平均年风速降低14.93%;年平均气温上升42.4%,平均增加0.9℃;年平均≥10℃积温上升2.1%,平均增加50.9℃;无霜期增加7.4%,延长9.5天,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绝对值减少45.3mm;年平均降水增加6.1%,绝对值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林网内垂直高度1-5m范围内,水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业》2001,(12):15-16
经过全区各族群众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区全面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据统计,1978~2000年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721万亩、飞播造林469万亩,封山(沙)育林1524万亩,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内蒙古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在平原农区和滩区,区域内农田林网化程度由建设前的22.8%提高到70%以上,使3000多万亩的农田得到林网庇护。 在沙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进沙退”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中德合作三北防护林工程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从技术需求、人力资源,软、硬件环境的视角提出了在三北工程范围内大规模推广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关注的问题和遵行的原则,探索了在数字林业建设的大背景下,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建军 《防护林科技》2007,(5):71-72,91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是德国政府援助中国政府的一项林业技术合作项目。项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等高新信息技术,实现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效益评估的数字化管理。文章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等,详细论述了系统设计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及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的论述,揭示了工程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绥化地区各县三北防护林体系生态服务功能效益的研究评价,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予以了量化,并根据防护林特点建立了服务功能评估体系框架,评估结果能够直观反映当地生态建设成果,检验其林业建设成就,对其今后防护林体系结构调整、树种选择、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土绿化》2007,(6):1-1
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实施以来,已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6.6万平方公里,建设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1%提高到现在的19.1%,使黄土高原地区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过去的8000吨减少到4000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北宁市在三期工程中,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三北三期工程累计造林合格面积 7 647 hm2,加之三北一、二期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这个市的生态公益林已达 4.9万 hm2,比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初期有林面积翻了近三番,森林覆盖率由 1978年的 13.2%,提高到 29.1%;全市林业产业项目已发展到 l14个,年产值达 3 100万元。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