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美国白蛾是国际检疫性有害生物,武汉市毗邻4个美国白蛾疫区,为了加强监测与防控研究工作,从2019年开始将全市15个行政区划分为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两个监测区域,共布设性诱捕器监测点位490个,安装智能监测灯50台。研究结果表明,2021~2022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在5个行政区监测诱捕到16只美国白蛾成虫,人工调查未见网幕、幼虫及越冬蛹。分析监测诱捕到成虫的时间、地点及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推断为物流带入。针对美国白蛾疫情威胁的严峻防控形势,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迅速封锁扑灭,是阻止疫情入侵蔓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本研究连续4年通过野外观察以及性诱捕器诱捕准确掌握了美国白蛾在枣庄地区的生活史以及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具体时间。研究表明:美国白蛾在枣庄地区一年发生3代,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29-5月3日、7月4-10日、8月13-21日。同时雨天等环境因素对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影响较大,这为科学指导飞机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2012年~2014年在沈阳地区进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沈阳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蛹期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美国白蛾虫态有重叠现象,1~2代历期不等,第2代成虫产卵期较之第1代明显变短,而幼虫期和蛹期又明显较之第1代变长。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园林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美国白蛾可有效监测成虫发生期 ,调查成虫虫口密度 ,为防治下一代白蛾提供准确的防治时间。文章介绍了该诱捕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新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多有报道,但缺少北京地区的相关确切资料,从2005年4月开始,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在试验区内,美国白蛾1 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之间;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777.4±204.4粒/头;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98.8%;4~6龄幼虫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少量取食油松、侧柏等常绿树叶,但对用于铺设草坪的崂峪薹草,即使被饿死也不取食;第2代蛹的羽化率最高,平均为92.4%.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美国白蛾传入北京密云县的东绍渠、河南寨、巨各庄3个乡镇,在23棵树上发现美国白蛾幼虫。到2006年5月10日首次在城区密西公园一棵黄栌树上发现美国白蛾越冬代雄成虫,2006年密云城区共发现美国白蛾成虫226头。2007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在四平市1 a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 000~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房山区越冬代美国白蛾已经进入成虫发生高峰期,也是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9.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具有杂食性,能够危害多种阔叶树,在四平市1a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过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1987—1991年对全省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虫情观测的结果表明:在辽宁省美国白蛾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27日左右,发生期20—30天。第2代高峰期在7月31日前后,发生期15—20天。利用期距法和回归法进行发生期预报,实践证明预测结果与害虫发生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监测抚顺地区的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成虫发生期,并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的应用。结果表明:2010—2011年清原县大孤家林场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始见期是6月6—7日、盛期是6月9—10日、末期是6月24—25日,持续期约19 d;抚顺县温道林场连续2 a监测的成虫发生期有所不同,2010年成虫始见期是6月5日、盛期是6月11日、末期是6月17日,持续期13 d,2011年成虫始见期是6月2日、盛期是6月3日、末期是6月12日,持续期11 d。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大量诱杀防治后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平均为29.27%。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白蛾成虫态进行了庭院养成观察试验,在为以后迅速准确地辨认美国白蛾成虫提供科学依据的同时,也为越冬代成虫发生危害时间测报找到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五加肖个木虱是危害短梗五加的专食性害虫。作为无公害的防治手段,粘虫板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短梗五加的药害残留,还可以预报五加肖个木虱的种群数量动态。使用黄、蓝、绿3种颜色粘虫板在短梗五加田间诱捕五加肖个木虱成虫,结果显示:在第1代成虫期,黄、蓝、绿3种颜色粘虫板对五加肖个木虱的成虫诱捕量分别为每板682.3±35.7头、104.3±9.1头、172.0±15.8头,黄色粘虫板的诱捕量显著大于蓝色和绿色粘虫板的诱捕量;五加肖个木虱成虫在田间7月10日开始出现,之后日诱捕量逐渐增加,7月30日的日诱捕量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到9月7日第1代成虫期结束。从7月16日至8月6日,黄色、蓝色、绿色粘虫板的诱捕量之和分别占诱捕总量的86.6%、82.6%、85.3%。在3种颜色粘虫板上,每2 d清除1次成虫时的日诱捕量都小于每8 d清除1次时的日诱捕量,而大于每40 d清除1次成虫时的日诱捕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省龙里县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种群动态和成虫发生规律,及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贵州省龙里林场两个工区的3个样地进行调查。2016年诱捕器诱捕成虫结果表明3个样地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为6-8月,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明显多于雄虫,雄雌虫量平均比率为1:1.72,且雌虫比雄虫先羽化;林木成分是影响松墨天牛数量的一个因素,在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收集到的虫量明显高于马尾松P.massoniana林。ZM-60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ZM-80和6层漏斗式诱捕器。而通过其发生高峰期及有效积温计算推测该地松墨天牛年发生可能为2 a 3代。2017年在和平工区设置诱木,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松墨天牛为2 a可3代。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近年来逐步向我国南方扩散传播,给江苏省苏南地区的防控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明确美国白蛾能否在长江以南地区定殖、爆发危害及其发生规律等问题,该文通过野外随机调查、定点观测、室内观察和灯诱、性诱监测相结合等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白蛾在芜湖地区1 a发生3代,泡桐、臭椿、桃树、枫杨等寄主植物受害偏重;夏季高温对美国白蛾幼虫发育进度、蛹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美国白蛾天敌资源较为丰富。夏季高温和丰富的天敌资源是制约当地美国白蛾虫口密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野外的天敌资源需加以合理利用,以此可有效防控美国白蛾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在辽宁发生三代的调查及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辽宁全省范围内普遍发生第3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mea。其原因是:早春温度变化大,降水多影响越冬蛹羽化,使成虫发生不整剂,高峰期不明显;幼虫期低温、多雨使孵化期加长,幼虫暴食期遇高温,使各早态发育加快,期距缩短,但对幼虫和卵的发育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气温是导致第3代美国白蛾发生的重要条件。夏季持续高温,秋季降温缓慢是决定第3代美国白蛾出现早晚、数量多少的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地区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监测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新疆伊犁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在不同管理水平果园的发生期及发生量,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器作为苹果蠹蛾监测预报手段在该地区的可行性,分析温度和湿度对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的影响及果园管理水平与苹果蠹蛾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伊犁地区1 a可见3代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与温湿度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果园管理水平与苹果蠹蛾发生程度密切相关(P0.01)。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对发生期监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室笼养、解析木调查、诱捕器调查开展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松墨天牛在十堰市1年1代,以幼虫在松树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初始羽化,林中成虫羽化集中期为5~8月;成虫通过取食嫩枝及1~2d松枝韧皮补充营养,7~10d性成熟,卵孵化期5~7d;成虫平均寿命>28d,记录雌、雄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