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ubacute intraperitoneal toxicity of decursin was investigated in Spargue-Dawly(SD) rats. The rats were treated with decursin at a dose of 125 and 250 mg·kg-1·day-1for 4 weeks. All animals were observed daily for clinical signs. Their body weights were recorded weekly, no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two doses of 125 and 250 mg·kg-1of decursi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s, body weight, food and water consumption, hematology, blood chemistry, gros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r organ weight between control and treated animals of both sexes. In conclusion, no evidence of a subacute toxic potential wa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and no indication for adverse effects was noted at a dose level of 250 mg·kg-1·day-1.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在不同组的SD大鼠尾部注射不同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Mtb)溶液,探索最佳致炎剂量,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造模方法及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灭活的Mtb与矿物油混匀,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625、1.25、2.5、5.0 mg/mL的佐剂,每组大鼠均给予相应浓度的MT悬浮液0.1 mL于尾根部皮下注射,诱导SD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在实验周期内,定期测量大鼠体质量,进行足爪容积测定、关节炎评分等,最后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得出最佳致炎剂量。结果 62.5 μg组不能充分诱导出关节炎,被剔除。125 μg组、250 μg组、500 μg组成功率均为100%,该3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评分等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125 μg组大鼠关节受累范围和关节肿胀程度均轻于250 μg组和500 μg组。结论 由Mtb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高,最佳致炎剂量可能为125 mg/mL,0.1 mL/只。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SD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并检测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方法]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腹腔注射SD大鼠,通过光镜检测和PCR鉴定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并对SD大鼠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及淋转试验的检测。[结果]SD大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CD35明显升高,BBC-C3b和RBC-IC花环率明显降低,外周血ANAT+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SD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并可引起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复制SD大鼠乙酸型结肠炎模型,探讨鱼油对SD大鼠结肠炎炎症的影响.利用10%乙酸灌肠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鱼油饲喂组Ⅰ组、鱼油预饲组Ⅱ组、鱼油治疗组Ⅲ组和模型对照组Ⅳ组,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损伤和结肠组织学损伤程度,评价鱼油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的影响.Ⅰ组、Ⅱ组、Ⅲ...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钼对SD大鼠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30只),雌雄鼠分别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钼50组、钼100组、钼200组、钼400组,适应后进行试验,自由进食及饮水,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0、100、200、400mg·L-1钼酸钠(Na2MoO4·2H2O),以此建立试验动物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鞣花酸对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集持续灌胃鞣花酸SD大鼠的粪便,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灌胃鞣花酸使SD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P<0.05),灌胃期间菌群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在门水平菌群变化中,拟杆菌门丰度增高(P<0.05),变形菌门丰度则降低到较低水平(P<0.01);在属水平菌群变化中,Bacteroidales S24-7 group、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和拟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鞣花酸对大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补锌对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用亚硒酸钠复制大鼠白内障模型,治疗组双眼点0.4%葡萄糖酸锌(C12H22OM14Zn)眼药水,对照组与模型组双眼不点任何眼药水.10wk后观察各组实验大鼠晶状体的变化并测定晶状体中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白内障模型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晶状体NO含量和NOS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晶状体NO含量和NOS活性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大鼠眼内补锌对晶状体中NO含量和NOS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密蒙花颗粒对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即空白对照组及密蒙花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亚慢性毒理实验,其中3个给药组分别将密蒙花颗粒23.75 g、45 g、95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灌胃体积为20 mL/kg,空白对照组予以同等灌胃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实验组及对照组血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血钾、血钠、血氯、肌酸激酶等指标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评价密蒙花颗粒对SD大鼠血液系统、肝脏、肾脏、心脏等的毒性作用。结果 密蒙花颗粒对SD大鼠血液生化相关指标无不良影响。结论 密蒙花颗粒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慢性毒性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香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疲劳及保肝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香菇多糖对力竭后小鼠肝组织的影响,通过建立灌服香菇多糖的小鼠力竭游泳实验模型,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了小鼠安静时肝糖元及安静与力竭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丙二醛(MDA)、血浆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结果显示:肝糖元,安静对照组(RC)(36 93±9 81)mg g,安静服药组(RM)(73 44±21 71)mg g,RM组明显升高(P<0 001);高强度游泳时间,运动对照组(EC)(42 52±7 82)min,运动服药组(EM)(49 90±5 31)min,EM组明显延长(P<0 05);GSH PX,RC组(60 25±5 31)U mg,RM组(68 37±7 92)U mg,RM组明显升高(P<0 05)。EC组(56 77±7 30)U mg,EM组(63 28±4 23)U mg,EM组明显升高(P<0 05);MDA水平,RC组(5 76±0 87)mmol L,RM组(4 59±0 57)mmol L,RM组明显降低(P<0 05)。EC组(14 1±1 28)mmol L,EM组(12 53±4 93)mmol L,EM组明显降低(P<0 01);GPT活性,RC组(6 14±1 21)U L,RM组(6 25±1 02)U L,差异不显著(P>0 05)。EC组(12 53±4 93)U L,EM组(7 42±2 90)U L,EM组明显降低(P<0 05)。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抗氧化、抗损伤功效,可减轻大强度运动后自由基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11.
12.
血尔宝补铁蛋白咀嚼片对大鼠胚胎致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血尔宝补铁蛋白咀嚼片对SD大鼠胚胎的影响,将SD大鼠雌雄1:1交配,发现阴栓作为妊娠“零”天,检出的“孕鼠”随机分到阴性组、阳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并称重和编号。于妊娠第7~16d灌胃;受孕的0、7、12、16、20d称体重,并计算给受试物的量。孕鼠于妊娠20d处死,剖腹取子宫称重、取胎记录并检查胚胎、着床数、吸收胎、死胎和活胎数。活胎鼠记录胎仔体重、体长、尾长并检查胎鼠外观有无异常。半数活胎固定于鲍音氏液中固定两周后徒手切片作内脏检查,另半数活胎以茜素红作骨骼染色,并逐步检查骨骼。结果表示,20d孕鼠体重增长阳性组与阴性组、剂量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6d、20d孕鼠体重增长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相比着床总数无显著差异;活胎的仔数、吸收胎数、死胎数、平均仔重、体重、及尾长,阳性组与阴性组、剂量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阴性组、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胚胎外形畸形率敌枯双阳性组为58.96%,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阴性组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血尔宝补铁蛋白咀嚼片对SD大鼠胚胎无致畸、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大鼠和小鼠子官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鼠和小鼠子宫均含有丰富的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子宫壁各层均有分布,血管层和内膜中最多。在子宫角、子官体和子宫颈间未见明显差异。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直径大部分为3~7μm,在肌层和内膜还见到直径6~9μm,甚至16μm以上短而粗的纤维束。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子宫壁血管旁、上皮下和肌束间均有分布,提示VIP作为神经递质可能参与子宫功能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培养方法对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成熟时间、形态特征、纯度及活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DMEM培养基加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或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原代培养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纯度及活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培养的神经元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DMEM培养基加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相比,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培养的神经元成熟更早,数目更多,纯度更高,活力更强(p0.05).结果提示,原代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元部分生物学特性受培养方法直接影响;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所得神经元纯度与活性较高,这为实验目的导向的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观察壮骨胶囊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采用灌胃给予维甲酸引起大鼠骨质疏松的方法,壮骨胶囊(0.8 g/kg、0.4 g/kg、0.2 g/kg)灌胃给予大鼠,能够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升高血清钙含量,显著升高骨密度,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和抗弯截面模量明显提高,骨湿重和干重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壮骨胶囊对于骨质疏松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5μg和15μg的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免疫,结果于免疫后第4周小鼠体内的抗体效价明显上升,至第7周达到高峰,当每只鼠用90条旋毛虫肌幼虫口服攻击后,抗体效价稍有下降,但到攻虫后的第5周基本回升至攻击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应用HRP顺向追踪法,研究了大鼠和小鼠子宫植物性神经的分布及妊娠后的变化。HRP自子宫阔韧带引入。结果发现,HRP标记神经分布于子宫壁各层,在内膜和环行肌层最多,其直径3~9μm(平均:大鼠4.81μm,小鼠4.60μm)。光镜下对子宫切片整个横断面计数发现,妊娠组(妇娠14天)与非妊娠组相比,子宫各段HRP标记神经数量显著下降(P<0.01),神经纤维直径也有减少的趋势。表明妊娠子宫植物性神经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上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伤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共同对雌性SD大鼠进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研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联合作用下经口28 d染毒对雌性SD大鼠体重与肾脏的影响。[结果]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染毒会造成雌性SD大鼠体重增加受到抑制,肝、脾、肺、肾及膀胱脏器系数改变,肾脏发生结晶现象,部分肾小管与肾小球结构破坏。[结论]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经口28 d染毒可引起雌性SD大鼠体重增长的抑制与肾脏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多基因植物转化载体p096899中外源基因BtCry1Ac和NTHK1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野生烟草,经卡那霉素筛选,初步获得了10株转基因烟草植株.经PCR鉴定,证明目的基因已被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分析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量,并对转基因烟草株系进行了抗虫试验和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分别得到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2号转基因株系毒蛋白表达量最高,其含量达可溶性总蛋白的0.028 5%;饲虫试验中,部分转基因烟草株系对斜纹夜蛾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未转化烟草,其中2号转基因株系的抗虫性最高,饲喂第6天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达到75.56%,与Bt毒蛋白表达量相一致;在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叶片生长状况均好于对照(非转基因)烟草的生长.证明BtCry1Ac基因和NTHK1基因的转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草的抗虫性和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杆菌介导瞬时沉默小麦HCP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瞬时沉默小麦HCP1的方法,为简便、快速、高效地研究小麦基因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支持。研究HCP1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对H2O2的清除作用,为阐明小麦抗叶锈菌侵染中信号转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农杆菌注射法,将携带有peGFP载体的农杆菌注射到小麦叶片中,观察叶片中荧光强度及分布,分析外源质粒在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注射EHA105、LBA4404和C58C1 3种不同的农杆菌菌株,将HCP1的RNAi载体导入小麦叶片细胞中,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P1瞬时沉默效率,并结合Rohringer染色分析,明确不同农杆菌对寄主叶片侵染能力的强弱,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试验菌株。在瞬时沉默的小麦叶片上,接种不亲和叶锈菌小种260,利用DAB染色,观察接种叶锈菌后叶片中H2O2的变化,分析HCP1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叶片GFP荧光观察结果说明,在注射农杆菌48 h后GFP开始出现较高表达。RT-PCR和qRT-PCR结果表明,注射C58C1菌株的叶片12 h后,HCP1的表达量开始降低,并持续保持较低的表达量。注射EHA105菌株的叶片,在注射后72-96 h,HCP1的表达量迅速降低。而注射LBA4404菌株的叶片中HCP1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在3种不同农杆菌菌株介导的HCP1 RNAi转化中,沉默效率依次为:C58C1≥EHA105>LBA4404。注射不同农杆菌菌株叶片的Rohringer染色结果发现,EHA105侵染后引起的HR反应较其他两种菌株明显,说明EHA105对小麦叶片具有较高毒性,会引起叶片产生防卫反应,C58C1菌株在具有较高的沉默效率同时,对叶片的毒性较小,因此选取C58C1作为最适的试验菌株;沉默HCP1的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小种260后,通过DAB染色发现,接种24 h和48 h后叶锈菌侵染诱发的小麦叶片H2O2的分布及积累量均多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沉默体系,选用C58C1农杆菌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在处理后72 h可达到沉默目的基因的效果。确定HCP1参与了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H2O2的清除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