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白花泡桐调查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泡桐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发展泡桐生产不仅可以加快我省绿化步伐,扩大森林复盖率,增加群众收益,而且对改变我省目前木材生产落后状况,为实现我省林业总产值翻番都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内外学者近年调查研究,目前已确定我国泡桐属有九个种二个变种。①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是泡桐属内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种,遍布长江以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是我国优良的速生树种之一,是我省平原绿化的优势树种,又是林粮间作的理想树种。我省对泡桐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多,但对泡桐立地条件的研究,仅停留在一般定性描述的水平上。如何对泡桐立地条件进行定量评价,目前,国内外尚无报导。为了更好地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发挥泡桐的速生优势和林地的生产潜力,一九八五年八月,我们运用数量化理论和计算机新技术,对予  相似文献   

3.
<正> 泡桐是速生优质的用材树种,在我国分布很广、种类很多,随着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集约栽培水平的提高,要求对泡桐的生物学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蒸腾作用是树木水分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树木在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蒸腾速率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该树种对于土壤水分条件的反应和要求。为此,我们于1980年以毛泡桐和白花泡桐为试材,初步观察了它们在土壤干旱、湿润和水淹条件下蒸腾  相似文献   

4.
泡桐单芽接干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泡桐属假二杈分枝,自然接干能力差,一般主干较低,往往形成二节材或三节材,严重影响泡桐材的经济价值,如何使低干变高干,培育出4m以上通直无节良材,增加外贸出口,提高经济效益,是泡桐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于1987年在新乐县对泡桐单芽接干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泡桐单板染色因素对上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泡桐单板染料上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材料为0.5mm漂白泡桐刨切单板,染料为酸性大红,结果表明,NaCl对上染率作用显著,随NaCl浓度增加,上染率明显增加,但超过1%时反而下降,染色温度对上染率影响极显著,随温度的升高,上染率增加,90℃时达到最大值;随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染率逐步增加,直到染料在木材中的扩散和吸附达到平衡,0.5mm泡桐单板在90℃染色3h,可达到要求的染色效果;染料浓度不同,上染率也不同,1%浓度的上染率最大;随着染液材积比的增加,染料吸附量也增加,适宜的染液材积比是15:1;乙酸对泡桐单板上染率有促进作用,最佳浓度1.5%。  相似文献   

6.
泡桐原产我国.国内分布很广,品种及种源间差异较大.若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泡桐资源,有目的地进行杂交育种,可不断地为泡桐生产提供良种,这是进一步提高泡桐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开展泡桐杂交育种方面的工作,并进行了杂交技术方面的研究.惟有些地方泡桐杂交座果率不太高,而自然座果率却比较高.为了提高泡桐杂交座  相似文献   

7.
泡桐是世界上最速生的3大用材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它材质优良,深受广大林农喜爱。然而,泡桐在中亚热带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适宜的施肥方式尚不清楚。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泡桐地力和蓄积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湘阴县新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泡桐专用肥,普通商业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3次,连续10年观测,分析了造林以来不同施肥处理对桐林蓄积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连续10年的观测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泡桐蓄积量,且施用专用肥蓄积量增长效果更为显著;造林后第1~3年,泡桐专用肥与普通商业肥的增产效果间无显著差异,但从第4年开始施用专用肥蓄积量增长效果更为显著,到造林的第10年,施用专用肥的泡桐蓄积量明显优于商业肥,比施用商业肥的蓄积量提高了28.27%,比对照提高了127%。(2)施用专用肥和商业肥土壤地力贡献率在泡桐种植10年后分别下降了57.4%和35.5%,并于造林第5年后,泡桐人工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和土壤肥料贡献力变化趋于稳定。(3)不同施肥对泡桐蓄积量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差异显著,其中施用专用肥后有利于泡桐蓄积量的稳定和持续性增长。(4)与商业肥和对照相比施用专用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所述,施肥能有效提高泡桐蓄积量,且施用泡桐专用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商业肥。泡桐专用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肥料的贡献率,泡桐蓄积量稳定和可持续性增长以及土壤部分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泡桐良种选育从7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选育出了一批泡桐优良无性系,使我国的泡桐育种研究和泡桐生产良种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概述我国泡桐育种成就,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泡桐良种选育发展方向的意见。1 我国泡桐良种选育的成就我国泡桐良种选育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选育出一批泡桐优良无性系。根据  相似文献   

9.
以8~11年生泡桐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泡桐枝材、根材的生物量分配比及木纤维变化规律,研究泡桐枝材、根材用于制浆造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桐枝材、根材在整株生物量中所占分配比较高;泡桐枝材木纤维含量、纤维长度随枝龄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并逐渐接近于树干材;泡桐化学性质稳定,综纤维素含量高;用枝材、根材制得的纸浆理化性质符合国家标准,多数物理强度指标表现优异。泡桐废弃枝材、根材可作为造纸纤维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泡桐木改性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对泡桐木变色的不同看法;对现有的防止泡桐木变色和变色后泡桐木处理人法的优缺点加以概述;对泡桐材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泡桐木表面强化技术和泡桐木的阻燃研究技术作厂介绍;分析厂泡桐木改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干形培育对泡桐的高干壮苗、人工接干、修枝、栽培密度与干形、混交与干形及其上述栽培管理措施与泡桐丛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国泡桐干形培育的上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泡桐干形培育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 泡桐育苗虽然不是个新问题,但在河北却是一个新课题。泡桐分布于东经100—140°和北纬20—40°之间,气温24—28℃生长良好,38℃以上生长受阻,-20—-25℃不易越冬。气候条件是划定泡桐分布区域北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天然生长的泡桐分布在0℃的一月份等温线以南的地区。超过这个界限范围,雨量减少,气候干旱,生长期短和冬季低温,影响泡桐的自然分布。但通过人工栽培,可在一定条件下,使泡桐分布区北移。涿县近于泡桐分布北界边缘,有必要对培育高干壮苗技术和苗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期给河北泡桐育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泡桐丛枝病是我国重要的林木病害。病原可通过嫁接传染和昆虫介体传染,将泡桐丛枝病病枝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病株的新梢和叶柄的皮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类菌原体。但是泡桐丛枝病与其它植物类菌原体病一样,病原物至今未能分离培养成功,病原的研究尚在电镜研究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类菌原体的性质,我们采用抽提的方法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好的泡桐丛枝病的病原类菌原体,并用病原抽提物制备成功泡桐丛枝病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泡桐遗传改良研究已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今后泡桐遗传改良,在基础研究方面应重视对泡桐属内遗传多样性和配合力的研究,建立形式多样的泡桐属种质资源保存库;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讨论了今后泡桐遗传改良目标、泡桐遗传改良程序及泡桐种源试验。此外还讨论了建立泡桐无性繁殖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圆冠泡桐是河南濮阳林业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一个天然杂种,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它的形态介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之间,它与分类学家1995年以前记载的各个种不一样。经过分类学家鉴定它是一个泡桐属的新种,命名为圆冠泡桐Paulowuia×henanensisC·Y·ZhangetY·H·Zhao,研究结果于1995年在《植物分类学报》33卷第5期上以题为"泡桐属一新种--圆冠泡桐"发表。该研究1995年获河南省"星火计划"三等奖、濮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研究其分类学、生态学特性基础上,又对其生长发育规律、木材性质研究,以及抗旱、抗寒、抗淹、抗  相似文献   

16.
泡桐是一种材质好、用途广的速生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对营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邵阳、攸县、湘阴、茶陵、浏阳的泡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泡桐林生长及土壤主要的物理、营养、生理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模型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泡桐林土壤的容重(BD)、pH值、速效钾(AK)、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脱氢酶(DH)是泡桐林的土壤关键要素;2)泡桐林地条件对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区泡桐人工林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均值0.88),有近一半的地块达到最有效,其中,湘阴县的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最优,其次为茶陵、邵阳、攸县、浏阳;3)泡桐间作类型影响泡桐养分利用效率,泡桐与油菜、油茶间作或纯林种植能够提高其养分利用效率,但与杉木、橘树间作不能促进泡桐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4)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速效钾、权重为0.71,其次为有机质(0.55)、土壤容重(0.50)、脱氢酶(0.29)、阳离子交换量(0.06)、土壤pH值(-0.36),土壤肥力状况对生物量影响明显,其相关系数为0.76。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泡桐品种在湖北低山丘陵区的生长适应性及不同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在京山市虎爪山林场对6个不同泡桐品种1 a生苗期生长量及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泡桐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桐1号表现最为优良,与9501相比,胸径生长量提高51.38%,树高生长量提高37.56%;造林密度对泡桐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泡桐原产于我国,以其超常的速生性、稀疏的树冠结构和适应性广、材质佳等重要特性,成为迅速提高森林覆被率与克服农林争地矛盾的受欢迎的树种,近二十多年来激起国内外浓厚的兴趣并广泛的引种。扩大泡桐生产要求对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尽管近来我国在泡桐的分类、分布和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上有重要进展,然而对各种泡桐的气候生态特性仍然了解不够。本文试图从地理分布与生长发育两方面定量地探讨泡桐的某些气候生态规律,提供林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价值高,是我国著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深受群众喜爱。近十年来,我省泡桐推广工作进展较快,一些地区在推行农桐间作和开展“四旁”植树上,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对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增加木材产量,扩大外贸出口和增加社员收入,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随着泡桐栽植面积的扩大,近几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泡桐是玄参科,泡桐属,前人已发表过名称的有20个种和变种,以后有人合并为6个种,近年林业科研单位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有8个种和4个变种。它是我国生长最快的树种之一。据调查兰考泡桐、毛泡桐、天水泡桐是天水市、县优良速生树种之冠(泡桐属的其它品种今年引进试验)。桐材在国际市场列为贵重材种之一,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