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关系的研究作为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全球变化等研究的主要基础内容,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生长点。论述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的关系、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模型和今后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土壤环境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滇池流域农田N素的去向及施肥方法、不同肥料配方对农田N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肥品种对农田N的去向与利用率的影响不同,作物(水稻)对尿素的吸收利用率高于碳铵,施用碳铵的径流与渗漏损失大于尿素;合理的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适当的种植密度及适量的N、P、K肥配合既可提高白菜产量,又可降低径流中N的流失量;不同改性肥料配方可以调控农田径流N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3.
降雨强度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主要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揭示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效益的影响,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径流场试验分析2010年5月1日-7月10日6次降雨过程中紫色土坡耕地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大雨时产生的径流量分别为中雨和小雨时的2.34,7.59倍,同时大雨产生的径流中TN、TP含量高于小雨和中雨时,大雨导致的氮、磷流失远远超过中雨与小雨。大雨时产生的累积泥沙量分别是中雨和小雨的8.34,111.38倍。紫色土坡耕地径流中TN、TP的主要形式是有泥沙携带的颗粒态氮、磷,降雨量越大,颗粒态氮、磷的比例越高。中雨产生的径流中颗粒态氮占TN的74.9%~75.9%,大雨产生的径流中颗粒态氮占TN的比例更高,达到85.0%~92.6%。颗粒态磷是径流中磷的主要形态,大雨、中雨、小雨产生的径流中颗粒态磷占TP的比例分别为96.6%~97.7%,93.9%~96.2%,90.5%~94.4%。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主要是以泥沙为载体,这在降雨量较大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应着重考虑控制降雨量较大时的氮、磷流失。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小流域养分流失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 ,将流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坡面单元 ,运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坡面养分流失的研究结果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进行了重庆市丰都三合小流域的养分流失预测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流域泥沙流失量进行流域养分流失预测时 ,只能对流域全量养分 (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的流失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而对流域速效养分 (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 )流失量进行预测时 ,径流携带流失的部分不能被忽略。要对流域养分流失量进行准确的预测与评价 ,必须通过建立流域分布式径流模型 ,结合土壤侵蚀模型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苦驴河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苦驴河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为巢湖上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评估研究区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状况,分析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高程和土地利用等因子的关系。[结果]①2018年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94.45 t/(km~2·a),主要为微度和轻度侵蚀。②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且随着坡度增加,强度及以上侵蚀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同一高程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程度影响不同,以各土地利用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表示为:未利用地[1 022.55 t/(km~2·a)]林地[655.04 t/(km~2·a)]旱地[285.78 t/(km~2·a)]水田[139.80 t/(km~2·a)]。③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平均流失量分别为3.66,0.27,0.07 t/(km~2·a)。[结论]苦驴河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受地形地貌影响显著,南高北低,南部丘陵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山林地和坡耕地是该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疆绿洲区土壤风蚀现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广东省珠海正坑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小流域次降雨事件中径流流量及其非点源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的变化的监测研究发现,径流初期流量急剧增加,达峰值后逐渐衰减;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可溶磷、CODcr和BODs在整个过程中变化比较平稳外,T—N,NH^4 —N,T—P,NO3^- ——N以及SS的浓度峰值几乎同时出现,所不同的是污染物浓度峰值均比径流流量峰值提前,待污染物峰值出现后,随即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7.
泥河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对象 ,通过不同时期土壤样品的分析以及径流小区资料的统计 ,得出该流域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分水岭到沟缘 ,土壤肥力呈衰减趋势 ,沟谷地向沟床呈增大的变化趋势 ,其主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因此 ,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覆膜套种等是保护与恢复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石灰岩地区的棉花作物系统所处流域内(面积为3.8hm~2)径流引起的流失为研究对象,前3年采用传统耕作(CvT)方式,随后3年采用水保耕作(CsT)方式,并对径流中的水量、泥沙量、全N量、NH_4—N,NO_3—N以及可溶性P和颗粒中P的含量进行观测。从1984~1989年在阿拉巴马州北部的石灰岩谷地上进行试验,试区坡度为1%~6%、土壤为暗红色强发育老成土和冲积新成的暗色不饱和始成土。与CvT相比,CsT使流域中年径流次数增加,但是CvT所产生的泥沙量约为CsT的两倍。从晚冬到早春棉花尚不能发挥较大的覆盖作用的时段里,在CvT系统中几场强度较大的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占侵蚀总量的很大部分。在6年研究期内,径流中NO_3—N的年均舍量都很低,约为1.3~2.2mg/L。冬季黑麦的种植能有效地降低1月到春季施肥期径流中NO_3—N的含量,在4月作物表面施用N、P肥后的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径流中NO_3—N和P的含量较高。在研究中,流失掉的P大部分是溶解于水中而不是含于颗粒中,而且CsT中的P的流失量比CvT中要大。但总的说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如果能合理地确定N、P肥的施用量,在棉花种植时CsT比CvT更可行。  相似文献   

9.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波  华珞  冯琰 《土壤通报》2005,36(5):753-759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面源污染的产生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养分流失途径、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及调控措施方面阐述了有关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要点和趋势,以期为坡地养分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壤酶和养分流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滇池流域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本研究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利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对该区域内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分析养分含量变化,并主要探讨了坡度、植被覆盖率及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林地土壤剖面中的137Cs比活度呈指数下降趋势,以...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牧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取水方法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防沙、防污物等问题,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解决取水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京津水源区的西北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选取土地损失、土壤肥力损失、泥沙淤积损失、富营养化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估算出该流域每年流失土壤3.37万t,损失耕地8.64 hm2,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6.67万元,其中N、P、K养分损失20.72万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量的36.56%。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是目前研究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从土壤侵蚀遥感制图研究、小流域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并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冯伟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231-234
[目的]研究新时期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为各地政府提供相关决策参考。[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分析了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特点、模式与经验。[结论]民间资本逐步成为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的重要补充,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提高了治理效益。要推进这项工作,还需从政策优惠、建设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研究了次降雨过程中红壤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P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后,花生地、花-橘间作、橘园、板栗园和水田5种利用方式表层土壤N,P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花生地N,P含量下降最为明显,水田N,P含量降幅则最小;不同形态养分平均降幅依次为有效氮(5.49%)、有效磷(5.25%)、全氮(1.45%)、全磷(0.59%)。各样地地表径流中水溶态N,P养分含量花生地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而泥沙中N,P养分含量则以水田最高;各样地侵蚀泥沙中N,P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板栗园和橘园N,P养分富集率高于其他样地,水田N,P养分富集率最低。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也不同,全氮平均富集率为1.30,有效氮1.18,全磷1.11,有效磷1.38。侵蚀径流中N,P养分与表层土壤相同形态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主排水沟不同部位氮素浓度随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NO3--N和NH4 -N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但浓度变化波动大。NH4 -N浓度春季最高,达到2.11 mg/L,NO3--N浓度秋季最高,达到7.12 mg/L,与总氮浓度有显著相关关系。TON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大,TN浓度随季节变化波动较小,从上游到出口处经过河流自净作用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研究了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的试验区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的特征 ,结果表明 :径流、泥沙及有机碳流失主要集中在 5月、6月及 8月份 ,其间径流流失量占全年流失量的 68.8%~ 73 .1 %,泥沙流失量和有机碳流失量占全年流失量的 90 %以上。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大小顺序均为无保护性措施、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粗放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1 >保护性经营利用试验区 2 >保护性经营利用试验区 4>恢复保护性植被试验区 3 ;流失的泥沙主要为推移质 ,有机碳流失量的大小顺序为粗放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1 >保护性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2 >保护性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4>无保护措施、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恢复保护性植被的试验区 3 ,径流流失的有机碳和推移质流失的有机碳基本接近。从保护资源角度来看 ,恢复保护性植被试验区 3的利用方式控制水土流失和有机碳的效果最好。从农林利用角度来看 ,以有保护性经营利用综合性措施 (等高梯田、植被篱笆、农林间作等措施 )的试验区 2和试验区 4利用方式 ,既有利于水土保持 ,又有利于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