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通讯》2005,(7):53-53
我国育种科学家历经10余年努力在矮败小麦高新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培育出“轮选”系列矮败小麦新品种。这一成果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6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矮败小麦轮选987现场观摩会”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麦生产在世界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既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小麦贸易大国。研究中国小麦贸易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中国小麦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麦市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11):19-21
分析了近期小麦市场的主要特点。今年中国小麦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增产,国内小麦供求平衡有余,一举扭转了之前六年产不足需、动用库存供应市场的局面。当前主产区小麦收购价平稳略升,国内小麦批发价稳中有升,国内面粉市场基本平稳。今年国际市场小麦供应趋紧,全球小麦产量预期连续教月下调,从而提振了国际市场小麦期现货价格强劲上涨,创近十年采的新高。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以来中国小麦出口大幅增加,而进口大幅减少,再次呈净出口格局。受小麦生产效益影响,各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减略有差异,全国冬小麦面积与上年持平。展望后市,国内小麦供应充足,后期市场将以稳为主,并伴有季节性微小波动。国际市场由于供应趋紧,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4.
对2007年中国及国际小麦市场变化做了回顾。指出2007年中国小麦市场主要受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在国际小麦价格涨幅超过1倍的情况下,国内小麦库存充足确保了中国小麦价格未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2008年中国及世界小麦市场进行了回顾,对2009年中国小麦市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2009年中国小麦市场仍将由政策主导,预计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受其他农产品的影响也将很小。文章对2009年世界小麦市场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品种有了品质评价体系和改良技术。我国科学家用10年时间建立的“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成果,对小麦遗传育种与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商品粮分级检验与质量控制、主要面食品质评价指标和国家标准修(制)订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13年努力,来自20个国家73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终于绘制完成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这项"里程碑"工作为培育产量更高、营养更丰富、气候适应性更强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会16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以一种叫做"中国春"的小麦遗传研究模式品种为材料,研究整合了21条小麦染色体参考序列,获得107891个基因的精确位置、超过400万个分子标记以及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美国播种“WS3”紫小麦近60年来,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家对多种小麦进行了研究和培植。5年前,加拿大农科专家成功地培育了用作饲料的紫小麦;后来,新西兰科学家又培育出一种供食用的可做面包的紫小麦。1995年春美国种植一种名为WS3号小麦,呈鲜紫色...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布局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在1亿t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入世以后,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小麦经济,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优化品质、精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份之一,在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新产品开发以及小麦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9,(5):55-55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作物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启动,31项粮油制品国家标准通过审定,科学家筛选出小麦抗真菌疾病基因,美国公司落户“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相似文献   

11.
<正>肯尼亚农业研究所和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的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玉米种子,它发芽后可杀死名为独脚金的寄生杂草。  相似文献   

12.
中美小麦成本和价格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中美小麦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比较分析,来揭示制约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便进一步研究探讨提升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12):16-19
从小麦价格走势和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心态两方面分析了今年9月以来小麦市场形势,指出国际国内小麦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存在连动。分析了影响今年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指出国际小麦价格主要受世界小麦减产的影响,而国内小麦价格则主要受到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流通量减少的拉动,认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没有实质影响。中国小麦出口将有所提高但并不会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并且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不大。在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稳定进行后,国内小麦价格将小幅回落。对后期小麦市场行情作了初步预测。认为小麦价格短期长期可能看涨;红小麦价格稳中超涨,优质小麦价格将稳步上涨;面粉价格将有所回落。麸皮价格难以上涨。此后,2006/07年度小麦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冬小麦长势和玉米价格涨幅。  相似文献   

14.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1):23-24
2005年以来,中国小麦市场总体呈现供给充足,消费平稳,价格稳中趋弱的特点。估计2005年小麦产量增幅在5%以上。小麦消费基本平稳,维持在1亿t左右。近两年小麦进口量也较大,2004年进口720万t,2005年前10个月进口300多万吨。2005年以来,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整体呈稳中趋降的态势。由于国内小麦总供给比较充裕.2005年小麦批发价格也是呈现平稳趋弱的态势,整体看,2005年小麦批发价格低于上年同期。受美国小麦减产和库存明显下调的影响,2005年9-10月份国际小麦价格连续上涨,因此国际小麦价格与国内小麦价差明显增加。从总的供求格局来看,连续两年的丰收和大量进口,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国内小麦供求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5.
<正>肯尼亚农业研究所和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的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玉米种子,它发芽后可杀死名为独脚金的寄生杂草。  相似文献   

16.
吴花 《吉林农业》2013,(3):269-269
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物。科学家们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分子水平进行充分的研究,把提高农作物产量问题归结到基因水平,找到相关的控制基因并改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小麦现状分析,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表明其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2):18-20
2005年国内小麦收购价和批发价总体平稳趋降,国际价格波动上行。2005年小麦平均收购价比2004年高3.32%:小麦平均批发价整体略低于2004年。2005年小麦国际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预计2006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将以稳为主.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2005年中国小麦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均大幅减少,预计2006年中国小麦进口将进一步减少.而出口则要逐步增加。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小麦收获面积3.4亿多亩,单产与2004年的284kg/亩相比.持平略增;总产量约9700万t,比2004/05年度增5%左右。小麦进口200万t左右,比2004/05年度减少70%以上。两项合计新增供给9900多万t.比2004/05年度减少112%左右。预计2005/06年度小麦消费总量为1.01亿t左右.比2004/05年度微略减少。由于小麦新增供给不能满足当年需求量,需动用库存弥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小麦、玉米和稻米市场的厚度变化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机制,发现厚度更大的国际小麦市场,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无论是通过调整供给数量,还是通过调整需求数量以响应价格变化的能力都强于国际玉米和稻米市场,国际小麦市场贸易量的变化对小麦价格带来的冲击相对更小。因此,从市场厚度视角看,国际小麦市场可以成为中国未来进一步利用的、稳定性和可获程度都更高的外部国际粮源进口市场,中国未来应当适当增加小麦进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较GARCH-N、GARCH-t、GARCH-GED模型下中国小麦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规律发现,固定参数为1.51的GARCH-GED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小麦价格波动的条件异方差现象;而且小麦价格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受国际能源价格影响波动显著。中国小麦价格在长期不具备价格波动非对称性的条件下,短期存在杠杆效应且收敛很快。小麦价格对能源价格的交叉弹性较大,说明中国小麦价格对WTI原油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反应敏感,但是对WTI原油波动呈负相关而对国际煤炭价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四海集萃     
澳大利亚育出无须研磨的酥软小麦由澳大利亚科学家与小麦合作研究中心及悉尼大学和政府的农业部门共同培育出一种生物工程小麦,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无须研磨的小麦;这种产品煮熟后既可作速食食品,也可做成同现在各种薄脆米食相似的松脆面食。目前这种小麦已通过现场试验。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加速传统的培育过程,创造出这种“新式小麦”。目前,这种小麦已经在实地测试中生产了100t。在2003年年底以前将有足够的新品小麦用于商业生产,预计该产品可在2004年前进入超市。用新品小麦作的主要产品将是新的早餐麦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