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状水稻种传病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5%~30%,严重的造成绝收。水稻种子上常带有很多病原菌,在水稻株生长的不同时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害症状。这类由种子带菌,并传染而引起发病的病害,叫种传病害。首先,种传病害发生后,对稻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因稻种带菌(病)是引起稻株发病的初(始)次侵染源,在生长季节,可引发病害的再侵染、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水稻种传病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5%~30%,严重的造成绝收。水稻种子上常带有很多病原菌,在水稻株生长的不同时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害症状。这类由种子带菌,并传染而引起发病的病害,叫种传病害。首先,种传病害发生后,对稻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因稻种带菌(病)是引起稻株发病的初(始)次侵染源,在生长季节,可引发病害的再侵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水稻黄矮病于1964—1966年连续在广东发生流行时的调查研究报告。 水稻对黄矮病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间的抗、耐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矮秆品种极感病,而高、中秆品种较抗(耐)病,抗(耐)病性的强弱主要表现在症状轻重和潜育期长短上。 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抗(耐)病性和病害潜育期也有差异。 水稻品种的不同抗(耐)病性也表现在对传毒虫数(即病毒接种量)的反应上。在传毒虫数为每株1、3、5和10头时,中秆品种溪南矮都只表现轻微症状,而矮秆品种(珍珠矮和二九矮)则在接种虫数越多时症状越为严重。病害潜育期都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 水稻品种的抗(耐)病性还表现在病株的“恢复”现象上,高、中秆品种发病后其恢复现象显著,较抗病的矮秆品种次之,极感病的矮秆品种则基本不出现“恢复”现象。对于较抗病的矮秆品种,如在发病后迅速进行排水和施速效肥等“治理”方法,有促进“恢复”和减少损失的效果。 插值期在大暑前后的晚季水稻一般发病多而重,而在立秋前后的一般发病少而轻。秧苗期长的比短的发病虽较多,但其差异远不如插植期显著。这显然与媒介叶蝉的迁飞高峰期有关。结合上述有关水稻品种对不同传毒虫数的反应的试验结果,就不难理解在大暑前后插植时,中、高秆品种所以受害轻而矮秆品种所以受害重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的病害多由种子和土壤侵染传播,如恶苗病、干线虫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胡麻斑病等。在传统上,对种传病害的防治,现阶段们们一直采用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来消灭种传病害,并使种子和幼苗免遭土传病害和害虫的为害。一、水稻的病害种类及症状水稻种子上带有很多病原菌,可在稻株生长不同时期、阶段,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害症状。由种子传染的有恶苗病、干线病。恶苗病主要以种子过冬,种子萌芽后,侵染幼苗  相似文献   

5.
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水稻白叶枯病有慢性型、急性型及急性雕萎型三种,它们都是从叶尖或叶缘开始表现症状的“叶缘型”,故被认为是一个局部侵染性病害。1963年我们在本省的安仁、临武等县调查发现“枯心型”、“中脉型”两种新症状,并作了解剖、接种和示踪试验,初步证明白叶枯病不是局部侵染性病害,而是一个系统性(全株性)病害。  相似文献   

6.
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生理性病害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盐害、青枯等症状;侵染性病害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恶苗病等危害引起的症状。大安市育苗期间常受低温和寒流天气袭击,每年发病率约在20%~50%。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要病害有烂秧、稻瘟病、纹枯病等数十种水稻烂秧是水稻秧田期烂种、烂芽、死苗的总称。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侵(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属于不良环境造成的(如低温或阶段性干旱、盐碱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8.
黄玉林 《广西农学报》2015,30(2):15-17,21
为了提出防治水稻黄矮病的对策,对水稻黄矮病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田间表现、发病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黄矮病是属于病毒病害,各地水稻普遍发生黄矮病。近几年来,在乐业县新化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会使水稻减产20%-80%,有的农户由于播种了感病品种,造成全部受灾,有的甚至绝收;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易感病,高、中秆品种抗病强;病害潜育期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水肥管理和种植绿肥也预防和减少黄矮病害的发生。文章根据发病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齐丽 《北京农业》2014,(33):134
水稻“褐穗”百姓习惯称为“黑穗”,由几种不同病菌感染而成。目前,在水稻生产中,百姓最为头痛的病害要数水稻立枯病和水稻稻瘟病,被人们视为水稻“癌症”级病害。可是最让稻农发晕的是水稻“褐穗”病,田间既表现部分颖壳呈现褐色即“褐穗”的相同点,又有症状和部位的不同之处,往往几种病菌相伴发生,不仔细观察,肉眼很难确定病害种类,如果在显症后进行防治,则会贻误预防的最佳时期,褐穗无法恢复正常,往往只能控制蔓延和再侵染。但是,如果广大稻农了解“褐穗”发病原因,在防治稻瘟病的同时,几乎不用增加成本,有目的地优化栽培管理和选择适当药剂,根治水稻“褐穗”不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10.
棉花主要种传病害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传病害是指病原体附着或寄生于种子外部、内部或种子之间,借助种子传带的病害。种传病害会造成植株发病、田间成苗率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扩散新区、种子变色皱缩、引起生化变化降低营养价值、产生毒素、人畜中毒、增加防治费用等危害。1棉花种传病害症状1.1棉花枯萎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毒病在其危害和防治程度上被称为“水稻癌症”,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它是水稻这一类植物的重要病害,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介绍了水稻病毒病的发生症状与特征并提出了以防为主、重点抓灰飞虱的防治,同时阐述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介绍了水稻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同时阐述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螟、稻飞虱等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1.水稻病害1.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1.1.1发病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提出“水稻苗传期土病害”概念,将水稻秧苗期由土壤多种非专性弱寄生菌(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蠕孢菌等)在外界不良条件影响下,侵染秧苗造成的多种病害(立枯病,青枯病,黄枯病,绵腐病,疫霉病等)作为一个复合体进行研究。在此理论指导下,重点对目前旱育秧阶段发病严重的苗期土传病害重新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筛选出了防治该类病害的新型复合内吸杀菌剂,提出了高效、安全、经济的拌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 (白 )化病、立枯病、恶苗病为水稻旱育秧苗期主要病害。介绍了这几种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发病原因 ,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旱秧绿”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防病、治病和壮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是一种常发病害,其发病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会造成部分水稻减产,严重的甚至绝收。为防止此病害发生,针对其表现症状、发病条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预警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在我国3次流行,给水稻造成严重损失。最近1次于1989~1992年期间流行,影响了辽宁省盘锦等地的水稻生产。笔者在承担辽宁省“十五”攻关项目中,一直关注各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近年来咨询水稻病虫害的事件中,表现条纹叶枯病症状的送检样本越来越多。遂于2004~2005年在全省调查田间表现与该病害类似症状的稻株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的一种检疫性病害,具有流行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该病害在中国南方稻种植区发生较重,且有向北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该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病影响因素和病害防治进行阐述,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粮食。现阶段,水稻种植中存在一些病害,给种植户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还有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粮食作物。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报道的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在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并造成重要经济损失的病害有20余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部分稻区恶苗病菌对水稻浸种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恶苗病 (病原菌FusariummonilifomeSheld)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的种传病害 ,受其危害后水稻在苗期和生长期均可表现为徒长、矮化、死苗等症状。近几年来由于优质高产品种和新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加重趋势。通过种子处理 ,病害可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水稻长期使用某些浸种剂 ,病原菌对其抗药性增强 ,长期使用 ,最终使浸种剂杀菌能力降低 ,甚至失去抑菌作用[1~ 3 ]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采自江苏省通州、常熟、吴江等地区的田间恶苗病菌株对施宝克、浸种灵和多菌灵的抗药性 ,以期了解恶…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25-26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秩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