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林下山参片中有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林下山参片中有机酸的含量。方法以食品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标准GB/T 5009.157-2003,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林下山参片中富马酸、柠檬酸、马来酸、琥珀酸、酒石酸、香草酸和肉桂酸等7种有机酸的含量,采用XAqu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NH4)2HPO4-H3PO4缓冲溶液(p H=2.7)为流动相分离测定前五种有机酸,流速为0.8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10 nm;用Unita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5%冰乙酸梯度洗脱测定香草酸和肉桂酸含量,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马来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香草酸及肉桂酸的含量分别为0.015‰、2.619‰、0.030‰、0.009‰、0.025‰。结论首次通过RP-HPLC法对林下山参片中的有机酸进行含量测定,为林下山参新产品的科学服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园参与林下山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的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对照组,园参原粉小、中、大剂量(0.17、0.34、0.51g生药/kg)组,10年以上林下山参原粉小、中、大剂量(0.17、0.34、0.51g生药/kg)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园参原粉和林下山参原粉高剂量组显著增加正常成年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园参原粉和林下山参原粉大、中剂量显示出提高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结论人参对于免疫器官重量及指数、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且林下山参活性强于园参。  相似文献   

3.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8,20(1):16-17
林下山参是2005年药典中的新药名,它的生长特点:1、始终生长在森林中;2、毫无移动;3、年限短。掌握了生长特点才能在一系列的类似药材中准确无误地甄别林下山参。它和质优的野山参、芋变区别在年幼,性状色白、质嫩、体胖,很容易鉴别,因野山参、芋变数量稀少,这项鉴定实际意义不大。它和质劣的半野生人参区别在毫无移动,性状主根上部肩膀无纹或有浅纹,主根中部绝无跑纹。药典中相关描述有误。因半野生人参的数量十倍于林下山参,千方百计冒名林下山参上市出售,这项鉴定社会意义重大。中药教材编写应重视相类似药材的鉴别,才能形成鉴定技术。突出生长特点的教学,才能掌握关键的性状特征,才能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建立林下山参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引入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生长年限的鉴定和与园参的鉴别提供依据.首先基于HPLC方法建立26批林下山参和8批园参样品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螟和桃蛀螟在夏玉米茎秆和雌穗上的生态位差异及其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在玉米茎秆上,玉米螟和桃蛀螟的虫口数量接近;在雌穗上,桃蛀螟的数量明显多于玉米螟。两个种群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显示,玉米螟在茎秆下部和雌穗基部的分布比例较大,桃蛀螟则较多地分布在茎秆下部和雌穗端部。在茎秆上玉米螟的生态位宽度大于桃蛀螟;在雌穗上后者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前者。对其空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进行分析,两者在茎秆和雌穗上的相似性比例分别为0.934 9和0.742 6,竞争系数分别为0.990 9和0.873 1,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雌穗上的竞争程度小于茎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长脖类林下山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对宽甸县长脖类林下山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0.1~0.9标度,在确定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数量评价、质量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5个方面21个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相对关联度,以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权重方面,经济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质量评价>数量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在综合评价得分方面,基地2总评价得分最高,主要贡献来自于经济效益评价子系统。结论该评价体系权重设置合理,该评价方法具有综合性、客观性,可为仿野生栽培中药资源的发展与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利用种类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H')和均匀性(J)指数分析了超级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害虫以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二化螟、黑尾叶蝉数量较多;天敌以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居多;整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高,均低于3;黑肩绿盲蝽和八斑球腹蛛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小,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八斑球腹蛛与各类害虫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是超级稻田重要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8.
茶园瓢虫群落结构、动态及优势种生态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宝瑜  崔林 《茶叶科学》1996,16(1):77-78
茶园瓢虫群落结构、动态及优势种生态位韩宝瑜,崔林,王成树(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安徽省宣州市森防站,宣州242000)关键词:瓢虫,群落动态,主成分分析,生态位Keywords:LadybugCommunitydynamicsPrincip...  相似文献   

9.
以TN1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稻株挥发物在褐飞虱、白背飞虱寻找寄主及调节两种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健康稻株挥发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当稻株被一种飞虱为害12 h后,其所释放的挥发物对另一种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但对同种飞虱则无显著的吸引或驱避作用。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为害1 d以上),两种飞虱均避开虫害株而趋向健康稻株。  相似文献   

10.
对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χ~2统计量和Ochiai(OI)指数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揭示该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及种对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香蒲桃是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19个主要种群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反映了该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的演替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优势种群正关联种对与负关联种对数量相当,无关联种对数较少,分别占总对数的42.7%、43.3%和14.0%,显著正关联种对数为1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为2对;Ochiai(OI)指数显示66对种对的OI值落在[0.6,1],反映出热带海岸次生林主要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为紧密。综上所述,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为加快热带次生林演替的进程,应重点保护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