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湖南省生猪产业波动的特征、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肉类消费安全,关系农村养猪户(场)农民的收入,关系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生猪产业波动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并已经在畜牧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分析生猪产业波动机理,探讨建立长效熨平机制.本文选取1995-2006年湖南生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产量、贸易、价格等角度,分析湖南生猪产业波动特征,并分析了生猪产业波动的原因和机理,最后提出熨平生猪产业波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粮食生产具有"波动中增长"特征。1978~2010年期间湖南粮食生产先后出现了7个波动周期,人均粮食产量先后出现8个波动周期,每个波动周期具有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莉  郭庆海  史洺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12-20814,20818
采用速度法对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特征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猪肉产量波动的因素,并提出了保障东北地区猪肉产量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即:发展集约经营的生猪生产模式、加大支持科技支持力度、健全重大疫病监测与防控体系、落实生猪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湖南近10 年水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 ~2010 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 CDI) 、波动指数( VI) 为主要指标,对全省各主产区近10 年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排序存在差异,但波动指数排序相同; 明确了各主产区中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结论]为优化湖南水稻生产布局,促进水稻生产集聚发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猪生产波动是引发猪肉价格波动进而扰动CPI的重要因素。为了弥补现有实证研究中样本量和指标选取方面的诸多缺陷,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猪肉价格对生产波动的影响最大,价格变动10%将引起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同向波动1.5%左右;2玉米价格变动10%将引起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反向波动0.5%左右;3疫病对生产波动构成显著的负向冲击,当生猪重大疫病死亡率达到1‰,出栏量将负向波动3%;4养殖规模化水平具有稳定波动的作用,而补贴政策并无明显的波动稳定作用;5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饲料成本上涨和大范围疫病爆发对200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大幅度下挫的贡献率分别为47.4%、14.9%和8.3%,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疫病的贡献率高达27.3%。  相似文献   

6.
采用EMD和FFT方法对中国的生猪产量波动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生猪产量总体发展特征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但年增长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就产量而言,我国生猪波动周期以3.33年短周期为主(贡献率高达53.7%),此外还存在一个较为清晰的5年中周期以及更长周期的波动尺度;(3)近几年生猪产量波动越来越大,波动周期性也越加模糊。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08-108
针对当前猪肉价格波动情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5月23日表示,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猪肉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目前,农业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满足市场需求。这位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6.81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猪肉产量5197.2万t,增长3.7%。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2.3亿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5%;猪肉产量1773.4万t,增长3%;存栏4.67亿头,下降0.3%,猪肉供应来源充足。这次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养殖成本增…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生猪产业的周期波动问题探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养猪业向市场化迈进和产业结构及生产者行为的变迁,生猪周期逐渐显现出来。生猪市场的波动必然影响广大养殖企业和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生产波动及利润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缓解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特征与平抑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取1980-2009年生猪出栏量数据,利用同步系数法,对区域与全国、区域之间、各省与全国之间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进行测度,结果为:(1)区域与全国的同步系数平均值达到0.9023,其中,中南地区的测度结果最高为1;(2)各区域之间生产波动的同步性较高,同步系数达到0.7931以上;(3)各省与全国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主产省份的测度结果要高于一般省份。以上分析表明,各区域(间)、各省与全国生猪生产波动均存在较高的同步性,这种突出的生产联动现象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生猪生产剧烈波动的变化特征。因此,应该从统筹全国生猪生产和加强监测两方面来平抑我国生猪生产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生猪生产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问题,生猪价格的波动周期渐长,波动幅度加大,"蛛网现象"异常明显.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给养殖企业和养猪户、消费者以及社会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本文针对湖北省生猪生产的现实情况,分析猪价剧烈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建立科学的生猪生产的预警体系,引导其合理安排生猪生产,调整存栏结构,从而促进生猪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稳定市场供应,防范生猪价格非理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和平滑预测法及Excel软件,在分析1986~2005年济南市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虽然济南市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田艳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06-4108
为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选取1996~2010年四川省的相关数据,采用总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建立基本模型,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增加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农产品出口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效应,且这种关系是长期均衡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山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山西省农林牧副渔内部各产业的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关系,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得出了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都俊杰  何先平  乔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64-9465,9481
基于2002 ~2010年湖北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时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影响湖北省消费需求的主成分,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与湖北省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回归,得到主成分回归方程,并对其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人均储蓄余额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指标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分别增加1.33%、1.30%和0.73%;而就业率、城乡收入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其值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下降0.29%、0.28%、0.29%、0.22%、0.13%.  相似文献   

16.
姜再明 《北京农业》2011,(24):54-58
北京市怀柔区畜牧业产值83029.7万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48.6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37%,占全区GDP的5.59%;渔业产值15226.9万元,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8.9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5%,占全区GDP的1.03%。但怀柔区养殖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宜渔水资源的减少与冷水鱼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矛盾,因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荒山、荒地建设养殖暖棚发展肉驴、肉牛养殖。目前,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具有综合功能的休闲渔业度假园区60处、1000.0万元的30处、2000.0万元的10处。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hog production in China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Cost-Benefit Compilation(NDRC 2005–2013) and the First National Census of Pollution: Manual of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IEDA and NIES 2009).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a great variation i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ranging from 0.344 to 0.973 with a mean value of 0.672 that declines over time. Southwest China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efficient region, while the Northeast and the Northwest are the least efficient. Another finding is that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ies are highly correlated in hog production;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efficient regions are usually found to have high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vice versa. In addition, we computed the output elasticities with respect to each factor inp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ed is the most efficient input, with an output elasticity of approximately 0.551,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elasticity of the nitrogen surplus, other capital or labour. The output elasticity with respect to the nitrogen surplus is 0.287 on average. Finally, the scale elasticity in hog productio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1.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选择反映湖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人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农业劳动力比重、化肥使用量、劳均产值、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8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提取出代表各市州农业发展现状的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地州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将各地州市分为农业核心区、农业优势发展区、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农业生态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猪不同饲养方式生产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和2003年我国生猪饲养业不同饲养方式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散饲养50 kg生猪,2003年的生产成本较2000年增加了6.83%,折算金额为19.15元,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上升了7.69%和人工费用增加了5.09%,分别使生产成本增加了16.58元和3.08元;规模饲养50 kg生猪,其2003年的生产成本较2000年增加了8.74%,折算金额为23.79元,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上升了11.19%和人工费用降低了6.85%,分别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了26.94元和降低了1.63元。直接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各项物资的价格及劳动日工价上涨所致。最后提出了鼓励发展中等规模的生猪饲养模式;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加大工业反哺饲养业的力度;提高劳动效率,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加强疫病防疫,降低疫病防疫项目费用等四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云南粮食产能安全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分析1 949-2008年云南省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对未来云南粮食产能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总体有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K也呈波动变化,变幅在1.03-1.1 1之间。根据预测结果,在未来25年内,无论按何类粮食消费水平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耕地所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水平,但要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