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山鸡,白耳鸡肌肉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肖山鸡,白耳鸡4,8,12周胸岂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肖山鸡,白耳鸡随着日龄的增加,肌纤维密度逐渐减小,肌纤维直径逐渐变大,矶肌束内肌纤维根数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召  康相涛  李国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72-5873,5878
综述了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类型、肌纤维面积比例、肌节长度等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鹅的肌肉品质及其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石蜡切片法,测定了兴国灰鹅、广丰白银鹅、丰城灰鹅和莲花白鹅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距、肌束间距和肌大束间距。结果表明:肌纤维密度以莲花白鹅最高,其次是广丰白银鹅和兴国灰鹅,丰城灰鹅最小;肌纤维直径以丰城灰鹅最大,其次是广丰白银鹅、莲花白鹅和兴国灰鹅,各品种均表现出母鹅大于公鹅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肌纤维间距、肌束间距和肌大束间距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与肌肉嫩度、系水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冰冻切片法,借助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对南海麻黄鸡、江西鸡、黄鸡M系、黄鸡N系、黄鸡K系的胸部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肌纤维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江西鸡(30.1±3.1μm)、南海麻黄鸡(35.3±7.8μm)、黄鸡N系(36.7±1.9μm)、黄鸡K系(37.2±0.7μm)、黄鸡M系(38.1±3.1μm),江西鸡与黄鸡N系、K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②肌纤维密度(根/mm2)由小到大依次为黄鸡K系(424.5±39.3)、M系(465.5±91.9)、N系(471.5±63.0)、南海麻黄鸡(568.1±59.7)和江西鸡(655.5±182.6)。③优质肉鸡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肌肉品质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肖山鸡、白耳鸡肌肉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肖山鸡、白耳鸡4、8、12周龄胸肌、腿肌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肖山鸡、白耳鸡随着日龄的增加,肌纤维密度逐渐减少,肌纤维直径逐渐变大,而肌束内肌纤维根数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3个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形态的差异性,取成年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的小肠空肠段,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绒毛长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及夏洛莱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肌层厚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显示: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要求肉牛养殖业对肉牛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提高性培育.我国通过3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适应我国环境、产肉量较好、抗逆性较强的中国特色杂交肉牛品种.本文对近年来的新品种肉牛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小结,力求为肉牛品种培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部分地方鸡种肌肉组织学特点及其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江苏农业研究》1998,19(4):52-58
  相似文献   

9.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肉牛业是我国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肉牛业的经济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从肉牛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化发展与组织模式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N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我国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并对其走向进行经验性预判,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进行评价反思。研究表明,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在提高肉牛良种化水平、带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完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低、政策宣传缺位以及政策供需错位等原因,肉牛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三低一模糊"现象,即养殖户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认知程度低、肉牛良种补贴政策惠及程度低、养殖户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低以及肉牛人工授精服务收费标准模糊。总体而言,肉牛良种补贴政策没有很好地实现政策设计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失败的,存在取消之嫌。肉牛良种推广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避免政策供需错位引致政策失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9个南方黄牛和3个引进品种的品种内遗传变异情况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选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联合推荐的15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9个南方黄牛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15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23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为15.8个;各座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7 2~0.821 7,均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各品种的平均杂合度均较高,为0.665 1~0.800 3,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迪庆黄牛,最低的是德国黄牛;12个黄牛品种聚为4类,吉安黄牛、徐闻牛、隆林黄牛、皖南牛和涠洲黄牛聚为第一类;威宁黄牛、务川黑牛和迪庆黄牛聚为第二类;三江牛自成第三类;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和德国黄牛聚为第四类。【结论】15对微卫星座位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个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个中外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对微卫星DNA标记对14个中外牛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聚类分析,评估各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各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基因,Ne为1.194 7-11.175 2,H为0.618 9-0.782 9;12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为0.528 1-0.810 5。恩施黄牛与郧巴牛相聚,枣北牛与南阳牛相聚,然后二者聚为一类;湘西牛自成一类;郏县红牛与秦巴牛相聚,再与黄陂黄牛聚为一类;早胜牛与平陆山地牛聚为一类;安西牛自成一类;德国黄牛与西门塔尔牛相聚后,再与夏洛来牛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以3个日龄的5个品系F、D、Y、S、B优质肉鸡为试验对象,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优质鸡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肌纤维的发育呈明显变化.70-90日龄的肌纤维面积的生长强度小于90-120日龄,而肌纤维密度70-90日龄的生长强度大于90-120日龄.同一生长阶段不同品系间肌纤维的生长强度也明显不同,生长较快的D系肌纤维生长强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硫胺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嫩度、肉色、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可见,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及硫胺素、肌苷酸等风味物质的产生有利.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数字成像方法观察长白山野猪和东北民猪骨骼肌组织的肌纤维形态特点,分别对两品种各30头供试猪40日龄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三角肌组织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进行显微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骨骼肌组织中,东北民猪的肌纤维直径均显著大于长白山野猪的肌纤维直径(P<0.05),其肌纤维密度均显著低于长白山野猪的肌纤维密度(P<0.05)。在同品种内,不同性别猪的同一种骨骼肌组织之间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品种间,同性别猪同一种组织之间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差异显著(P<0.05);长白山野猪和东北民猪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可见,至40日龄时,猪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生长发育受品种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受性别效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不同月龄早胜牛的肉品质和加工性能,为充分挖掘早胜牛的肉用潜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标方法检测6,12,18和24月龄早胜牛背最长肌,测定其常规养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含量)、氨基酸组分、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pH值、剪切力(鲜肉剪切力及排酸24 h后剪切力)及蒸煮损失、滴水损失率和系水率等指标,对不同月龄早胜牛肉品质和加工性能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月龄增加,早胜牛肉的剪切力、系水率显著增加,滴水损失显著减小(P<0.05),其中6月龄牛肉剪切力和系水率均最小,滴水损失率最大;24月龄牛肉剪切力和系水率最大,而滴水损失率最小。随月龄的增加,肉色亮度显著下降,而红度显著上升(P<0.05)。18和24月龄早胜牛肉的pH值显著低于6和12月龄(P<0.05);18和24月龄牛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6和12月龄,且以24月龄最小;随月龄的增加,早胜牛鲜肉剪切力显著增加(P<0.05)。24月龄牛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6月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2与18月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含量与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12与24月龄牛肉中的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6和18月龄(P<0.05)。各月龄牛肉中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以18月龄最高,显著高于6月龄(P<0.05),而与12和24月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月龄牛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最高,分别为38.33%和62.00%,均显著高于18和24月龄(P<0.05),但与12月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月龄早胜牛肉最嫩,12月龄早胜牛肉营养价值最高,而24月龄早胜牛肉能获得较高得率的加工熟肉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迪庆藏猪与野猪×迪庆藏猪(野藏杂交猪)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迪庆藏猪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胎次相同、出生日期相近、体质量约20 kg的迪庆藏猪及野藏杂交猪各12头进行育肥试验,体质量约60 kg时屠宰,比较其生长、胴体、体组分及肌肉品质。结果野藏杂交猪平均日增质量[(316±39) g]显著高于迪庆藏猪[(273±43) g] (P<0.05);屠宰率[(71.93±4.86)%]、骨率[(9.44±0.94)%]和瘦肉率[(50.43±2.25)%]分别比迪庆藏猪高8.94% (P<0.05)、18.74% (P<0.01)和15.59% (P<0.05),肥肉率[(30.33±3.19)%]、花油率[(2.48±0.63)%]和板油率[(4.46±0.24%)]分别比迪庆藏猪低21.30%、52.31%和41.78% (P<0.01);肌肉水分含量[(73.99±2.79)%]极显著高于迪庆藏猪[(69.14±2.65)%] (P<0.01),干物质含量[(26.01±2.79)%]和粗蛋白含量[(21.35±2.38)%]极显著低于迪庆藏猪[(31.92±2.98)%和(24.89±2.14)%] (P<0.01);肉色评分(3.81±0.26)显著高于迪庆藏猪(3.46±0.32) (P<0.05),大理石纹评分(1.88±0.23)和熟肉率[(61.30±1.96)%]显著低于迪庆藏猪[3.42±0.49、(65.37±1.54)%] (P<0.01、P<0.05),其他肉质指标与迪庆藏猪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野猪杂交可提高迪庆藏猪生长速度、胴体骨率和瘦肉率,降低胴体肥肉率、花油率和板油率,且产肉性能优于迪庆藏猪,但是肌肉水分含量升高,干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大理石纹降低,野藏杂交猪肌肉的营养价值及食用品质不如迪庆藏猪。  相似文献   

19.
肌纤维是肌肉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改变肌纤维类型组成提高肌肉品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按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C)的多态性表达可分为Ⅰ、2a、2x、2b型4种类型,Ⅰ、2a型属偏氧化型肌纤维,2x、2b型属偏酵解型肌纤维.动物出生前,肌纤维MyHC异构体一般表达为胚胎型、胎儿型、Ⅰ和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