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历史回顾 对人类来说,饥荒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公元前436年的罗马饥荒和公元1291年的印度饥荒,成千上万的人投河自尽;1769—1770年间的印度大饥荒使大约1000万人丧生;1866年、1869年、1876—1878年和1900年的印度大饥荒中,分别有100万、150万、500万和100万人丧生;1877—1879年中国的饥荒使大约900—1300万人失去生命;1846—1847年,爱尔兰马铃薯绝收,发生大饥荒,大约有150万人丧生,并诱发和促进了向美国的大移民。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08,(7):50-51
<正>随着人们对全球性饥荒的担忧,IBM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推出了一个新项目来研发更强壮的稻米品系,这些品系的稻米产量将会更高,而且营养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曾一度困扰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饥荒已成为历史.然而,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又被另一种"饥荒"--农业信息"饥荒"困扰,严重制约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对全球性饥荒的担忧,IBM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推出了一个新项目来研发更强壮的稻米品系,这些品系的稻米产量将会更高,而且营养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我县播面最大的粮、菜、饲作物,在饥荒年代作为人们解决温饱的主食,如今用于丰富人们的餐桌,并作为养殖生猪的重要饲料来源,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得以长期广泛种植而经久不衰。不断研究探索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高效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导致“五风”盛行,“左倾”泛滥,再加上天灾影响,梁山县发生严重饥荒,百姓缺粮断炊严重、人口大量外流、水肿病流行、许多人因饥饿非正常死亡,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破坏和深远影响.饥荒发生后,通过发放救济物资、推广代食品、节约用粮、发展生产等措施加以应对,终于渡过这场大饥荒.为了从1959~1961年饥荒及应对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悲剧重演,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以山东梁山为案例,研究了紧急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六十年代是世界充满绝望的十年。世界面临着如何解决人口与食物的平衡问题,尤其在热带地区。国际组织和相关专业人员正忙于开展各种研讨会和会议,以提高接踵而来的食品危机感,并动员全球资源解决紧急状态下出现的问题。Paddock兄弟在1967年出版的论著《饥荒时代》中预言:“十年后,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遭受饥荒,十五年后,饥荒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8.
刘亮 《古今农业》2019,(4):61-68,50
与以往通过官方统计数据及赈灾过程反映近代华北饥荒状况不同,本文透过外国传教士和记者的视角,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对近代华北农村在遭受多次饥荒打击时的真实场景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做了详细的描绘,充分展现了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关系走向解体的过程中,华北地区农民遭受的种种苦难。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人类历史,马铃薯几次将人们从饥荒边缘拯救过来,还带来了农业进步与人口膨胀,马铃薯消费总量连年攀升,连带着麦当劳薯条和乐事薯片一块儿风靡世界。虽然在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已经扬眉吐气,但不能否认,马铃薯曾经有一段异常曲折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从1973年开始,特别是1975—1976,第三世界的粮食产量有了引人注目的增加。这说明过去有人以为即将发生饥荒的预言是错误的,同时也证实了格里芬在他那本《农业变化的政治经济》书中所作的看法是恰当的,他说:“饥饿和营养不良在世界上不少地方确乎存在,但是饥荒似  相似文献   

11.
1959 ~ 1961年中国发生“大饥荒”,其成因与自然灾害有关,但主要是人为因素.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得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盛行,造成浪费严重、征购过量、农业减产,再加上天灾的影响,导致百姓缺粮断炊严重、人口大量外流、水肿病流行、许多人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该文就1959~1961年粱山县饥荒成因进行探讨,全面破析深刻认识1959 ~ 1961年中国“大饥荒”成因,从中汲取教训,为当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FCDO)的支持下,正在加强全球在使用人道主义无人机方面的合作,这种无人机是快速、准确、灾难影响评估和应对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随着饥荒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人们希望一个新的在线平台将有助于应对未来的挑战,目前在莫桑比克应对热带风暴埃洛伊斯(Eloise)的行动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与粮食 现在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有的自给有余,有的则不足本国消费。亚洲和非洲有很多国家粮食生产不足,而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则生产有剩余。但是这只是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国家虽然粮食生产不足本国消费,可是它有钱,因之粮食生产不足并不会造成饥荒。例如1972—1973年时,苏联就从美国和加拿大大量购进粮食。与之类似,日本虽然除米之外的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等粮食都欠缺甚多,但因为有经济实力,可以大量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进口,所以也并不会发生饥荒。从这一点出发,可知粮食不足,即饥荒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问题。然而从整体来说,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5.
<正>作物病害的传播威胁到坦桑尼亚马拉区和姆万扎区的食品安全。在非洲开放农业生物技术论坛上探讨的病害主要有木薯花叶病、木薯褐条病、玉米致命坏疽(Maize Lethal Nicrosis)和香蕉枯萎病。这2个地区几乎90%的作物受到疾病侵袭,导致成千上万的农户受到饥荒影响。他们只能依靠政府的食物援助。由于这些病害侵袭了90%的香蕉、玉米和木薯,该社区的人们急需食物救济。  相似文献   

16.
刘训华  朱正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67-1068,1070
分析了康熙年间苏北地区水利修建的状况,列举了当时苏北农业受灾和政府赈灾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到兴建水利未能从根本上使苏北农民摆脱饥荒的成胁。  相似文献   

17.
蘑菇的食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营养学的人预言,增产蘑菇既可以使食物匮乏的世界防备饥荒,又可以预防人们可能患的癌症。 英国植物学家弗雷德·海斯认为,对食用真菌——蘑菇是其中之一——进行新的研究证明,真菌“有成为可以养活千百万人的营养物的巨大潜力”。 两位日本科学家提出的报告说,服用野蘑菇浸膏的老鼠,其肿瘤细胞的成长要比没有服用的老鼠缓慢。  相似文献   

18.
蒌蒿别名芦蒿、水蒿,是一种野生蔬菜,以嫩叶及地下根状茎作为蔬菜供食用。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以及我国东北、华北等省,生长在山坡、荒滩、河边。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蒌蒿的记载,在那时人们就以它为蔬菜,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古老的蔬菜了。在明朝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时,人们每年在清明节将它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可后来除在饥荒年代,人们当野菜采食它,平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近年来,这种野菜又焕发了青春,开始被人们作为“家菜”栽培,开始走上了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完成了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基因测序,这有助于找到对付这一病菌的新手段。晚疫病病菌曾导致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  相似文献   

20.
树叶乍看起来平凡,可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比如,上古时代的先民还不会养蚕缫丝的时候,就是用树叶织成片穿在身上,可以挡风御寒;历史上多次的大饥荒中,榆树叶、荚在助人渡荒,延续我们同胞的生命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说,栽上榆村,三年春,可将荚、叶卖之。可见,从古代人们就重视榆树荚、叶的经济价值了。至于一些经济树木树叶的用途,更是人们所共知的了。我国从殷商时代起就已经广泛地栽植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