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UV-B辐射对光核桃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光核桃(Prunus mira Koehne)实生苗为材料,模拟西藏地区的UV-B辐射环境,对其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UV-B辐射(280~320 nm)处理,观测其生物学和生理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能抑制光核桃实生苗新叶生长、加速老叶脱落并促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处理9天后,光核桃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都有所降低。UV-B辐射处理期间,光核桃实生苗叶片ZR、GA含量升高,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呈持续上升趋势;IAA含量从第3天开始呈持续下降趋势;叶片ABA含量从第3天开始上升,第9天达到最高值后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2.
60Co γ辐射对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辐射对毛竹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种子内源ABA、GA3、IAA、ZR的含量。结果显示,15 Gy和30 Gy辐射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提前12h萌发,加快了种子萌发进程,GA3/ABA、 IAA/ABA、ZR/ABA和(GA3+ZR)/ABA均高于对照,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辐射剂量为60 Gy、90 Gy和120 Gy时,GA3、IAA、ZR含量降低,ABA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多,GA3/ABA、 IAA/ABA、 ZR/ABA和(GA3+ZR)/ABA值与对照相比较小,抑制萌发。  相似文献   

3.
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对大田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材料,在玉米穗分化期各个阶段田间进行UV-B增强辐射处理,辐射强度比环境强度增强20%,研究了UV-B增强辐射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使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分别降低8.91%和7.71%;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显著缩短穗下节间和降低穗位,第2周处理效应最强;第3和第4周处理对株高、穗位、穗下节间长度影响均不显著。整个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株型和产量性状影响程度最大,株高降低21.30%,穗下各个节间长度降低,穗位下降15.70%,但对穗位比和根层数影响不显著;同时使玉米穗粒数降低18.60%,穗秃尖长度增加89.31%,籽粒产量下降23.40%。拔节开始后第3和第4周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比拔节前期处理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大白菜CMS7311雄性不育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利用间接酶联免疫( ELISA)测定法比较了大白菜雄性不育株花蕾和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花蕾发生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IAA、ABA、GA3、ZR以及JA含量变化均呈现差异。以花蕾纵径2.0~2.9 mm时期为转折点,前期不育株花蕾IAA含量小于可育株花蕾,而后期相反;同样的转折点,不育株花蕾ABA含量的下降趋势呈开张的“V”字形,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放缓,这与可育株中变化趋势不同。不育和可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都是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所不同的是不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幅度较可育株小且始终低于可育株。不育株中J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剧烈变化趋势,且始终高于可育株花蕾中的JA含量。在不育株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ABA和JA分别上升了12.47%和16.18%,而IAA、ZR和GA3分别下降了14.00%,23.04%和45.68%;IAA/AB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在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中的比值小于可育株,而后期正好相反;其余IAA/GA3、IAA/ZR和ABA/GA3等3类激素比值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不育株中IAA/GA3和ABA/GA3比值都明显大于可育株。由于大白菜CMS雄性不育主要发生在花蕾发育的早期,推断GA3的缺乏,导致各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失调,可能与CMS7311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胞质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辣椒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比较分析了CMS和GMS辣椒不育系(株)和相应保持系(可育株)花蕾和叶片中的内源IAA,Z ZR,GA3,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CMS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IAA,Z 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GMS不育株和可育株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不育系(株)IAA,Z ZR,GA3和ABA含量低于保持系(可育株);叶片中Z ZR,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GMS和CMS也基本一致,即不育系(株)中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可育株);花蕾中IAA/ABA,(Z ZR)/ABA,GA3/ABA激素比例的变化GMS与CMS也相同,即不育系(株)比值小于保持系(可育株)。说明虽然GMS和CMS辣椒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不同,但在调节雄性不育时激素的变化规律大多相同,辣椒雄性不育在生理生化机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于2005—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 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 d, 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 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 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 g N pot-1, 分别相当于0、240、480 kg N hm-2), 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花铃期短期干旱显著降低棉花叶片凌晨叶水势。在干旱结束时, 干旱处理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内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升高、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的含量降低, ZR/ABA、IAA/ABA、GA/ABA均降低, 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亦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花铃期土壤干旱下施氮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SOD与POD活性, 以240 kg N hm-2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Pn, 该处理CAT活性最高, MDA含量最低; ABA含量最低, 而ZR、IAA、GA的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最高。施氮不足(0 kg N hm-2)或过量(480 kg N hm-2)均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到复水后第10天, 干旱处理棉花叶片的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迅速恢复到正常灌水水平, 其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的差异较小; 但其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灌水处理, ZR、IAA、GA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却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并且施氮有利于提高复水后干旱处理棉花叶片的内源保护酶活性, 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 降低ABA含量, 增大ZR、IAA、GA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 相比而言, 复水后以480 kg N hm-2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Pn。  相似文献   

7.
1-MCP处理对采后青花菜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宁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91-295
以青花菜品种"曼陀绿"(Brassica olracea L. var. italica)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对青花菜采后叶绿素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和内源玉米素(ZR)、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延缓了叶绿素降解,降低了组织对乙烯的敏感性,延缓了GA的分解,推迟了ABA的积累。经1-MCP处理的青花菜ABA/GA和ABA/IAA比值上升缓慢。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采用可调式UV-B辐射增强自动控制系统对晚稻品种“协优432”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该水稻品种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具体表现在:(1)叶绿素a、叶绿素b在分蘖期分别上升4.60%和8.37%;拔节期叶绿素a下降3.20%,叶绿素b上升0.20%;孕穗期叶绿素a、叶绿素b上升2.57%和1.52%;(2)最大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上升1.38%和下降1.29%;(3)孕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效率(PhiPS2)、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上升幅度为10.22%、10.22%、10.21%;(4)株高在分蘖期上升0.18%;拔节期上升0.87%;孕穗期上升3.90%;成熟期上升0.14%;(5)水稻成熟后,经UV-B辐射的水稻平均穗长增加了0.16%,每穗穗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下降了0.35%、3.02%、1.23%。以上指标和自然日光UV-B辐射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分蘖期间内源激素及糖氮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分蘖期间内源激素及糖氮比的影响,本试验以小麦品种绵阳26为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作物生理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分蘖节内ZT含量和ZT/IAA、ZT/ABA、IAA/ABA、GA/ABA比值,降低了ABA含量;在分蘖前期降低了IAA和GA含量,分蘖进入两极分化阶段IAA和GA含量升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品种"南农9918"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获得一个矮秆、多蘖、长穗突变体"NM9",在该突变体中定位到一个新的矮秆突变基因Rht_NM9。内源激素在普通小麦株高建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解析Rht_NM9致矮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南农9918及其矮秆突变体NM9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各节间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小麦发育关键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株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矮秆突变体NM9中GA、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ZR含量则显著低于南农9918,IAA含量在南农9918和突变体NM9之间无明显差异。此外,突变体NM9各节间中GA/ABA比值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IAA/ABA、(IAA+GA)/ABA、ZR/ABA比值显著低于南农9918。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株高受多种激素调控,突变体中内源ABA含量升高,IAA/ABA和ZR/ABA比值降低会抑制植物株高伸长。  相似文献   

11.
DPC处理对棉株侧根组织中激素变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PC系统化控改善了侧根组织中内源激素的水平,其中CTKs中的活性组分iP+iPA的含量水平提高,而DHZ+DHZR和Z+ZR的含量水平下降(苗期除外);GAs中GA3含量下降而GA46月17日前高于对照。IAA含量在6月17日前比对照高,ABA则只在苗期(5月18日)和实花期(6月30日至7月8日)高于对照。IAA/CKs,IAA/Z+ZR和IAA/ABA在根系一生中较对照高。  相似文献   

12.
桃叶片中相关激素含量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相关内源激素含量与桃树树体矮化和生长的相关性,以期为桃树优良短枝型品种的选育和高效矮化密植提供理论依据,以普通型桃-春艳、短枝型桃-超红短枝和极矮化型桃-寿星桃为试材,对其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的含量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叶片中IAA、GA、CTK、ABA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CTK/GA的比值在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IAA、GA的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的比值与树体矮化程度呈负相关;CTK的含量与树体矮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促进生长的激素相反,ABA含量和CTK/GA比值与树体矮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植物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的调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小麦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的5大类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正在衰老叶片的乙烯和脱落酸(ABA)含量明显增加,前期和中期的功能期叶片细胞分裂素(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和赤霉素(GA3)含量较高,生长素(IAA)在功能期和后期衰老的叶片中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将这4种激素分为2大类,即乙烯和ABA诱发和促进叶片衰老,另一类的Z+ZR和GA3则维持叶片功能,抑制衰老。但IAA表现了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在不同叶片中,春6叶(旗叶)则比较复杂。旗叶与睛相比表现了特殊性,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以济薯18、徐薯18和商薯0110为试验材料,在开始进入块根膨大期时(移栽后第35天),叶面喷施矮壮素·DA-6合剂和烯效唑,观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生长类型甘薯的产量、光合作用和叶片、块根中的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促进同化物向根部的转运,提高了块根的产量。其中每hm2喷施1 500 m L矮壮素·DA-6合剂处理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225 g烯效唑处理显著提高了济薯18和徐薯18的产量。调节剂处理对不同类型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矮壮素·DA-6合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徐薯18的光合速率,而对济薯18和商薯0110的光合速率的提高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烯效唑处理对甘薯叶片的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烯效唑处理降低了3个甘薯品种的叶片IAA含量,显著降低了济薯18膨大中期的GA3和叶片ZR含量,降低了徐薯18膨大后期的块根ZR和ABA含量;增加了济薯18和徐薯18膨大中、后期的叶片ABA含量、膨大前、中期块根IAA含量以及整个商薯0110膨大期的块根IAA含量。矮壮素o DA-6合剂处理显著降低了济薯18膨大中期的叶片IAA、膨大后期的块根和叶片ZR含量,降低了徐薯18膨大前期叶片IAA、ZR、ABA、块根ZR含量以及降低了商薯0110膨大前期的叶片GA3和后期的ZR含量;增加了济薯18膨大前期的块根ABA、GA3、叶片ZR、中期的叶片ABA和整个膨大期的块根IAA含量,增加徐薯18膨大前期的叶片ZR、中期的块根GA3和ZR含量、叶片IAA、ABA、后期的块根IAA含量,增加了商薯0110膨大期的块根ZR、ABA、中期的叶片ZR、后期的叶片GA含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部分改变了甘薯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促进了地上部同化物向块根的转运,提高了甘薯的块根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异,并不是影响甘薯块根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均高于野生种;栽培种与野生种块根中IAA和ZR含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拉线期与快速增长期,栽培种迅速上升,而后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长期野生种变化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参试品种叶片中GA含量变化不大,栽培种在快速增长期根中GA、ABA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野生种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变化规律来看,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发育是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IAA和ZR是块根起始分化关键激素,决定了块根的形成,GA、ABA在地黄块根的发育与膨大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源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调控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朱中华  段留生 《作物学报》1998,24(2):176-181
以小麦京冬号幼苗第一真叶为材料,根据系统论原理,对叶片衰老的内源激素调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激素与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且激素间有一定相关,激素是以系统的方式调控叶片衰老的。(2)玉米素(Z),赤霉酸(GA3)脱落酸(ABA)对叶片衰老有直接作用,乙烯(ETH)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嘌呤及其核苷(iP+iPA)二氢玉米素及其核苷(DHZ+DHZR)是通过影响ABA,GA3和Z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