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紹兴县平水区西渡口农业社有茶园200亩(每亩平均200叢茶树),以一年的时間完成茶树树冠改造工作。他們采用了全叢台刈和局部台刈,輕重修剪等方法,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行动,到6月底止完成了148亩,还有52亩將在1959年“春分”前  相似文献   

2.
旧茶园改造的五大好处嵊县长潭公社遁山大队东丁生产队于1957年12月底选定了一块1.5亩有700丛茶树的老茶园进行了树冠改造试验。当时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300丛台刈,400丛重修剪。改造以后,两年来,不仅获得了高速度的增产,在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质量,增产茶  相似文献   

3.
要促使茶叶高产,除了水、肥、土、种、密外,必須改善树冠,但人們顧虑对衰老茶树的树冠改造后,眼前一、二年內要減产茶叶,因此不敢下手大搞。究竟改造的当年会不会减产茶叶呢?茶叶季刊第三期王家斌、姚国柱同志所介紹的,紹兴县平水区西渡口农业社一年內改造树冠当年就获得增产的事例,答复了这个問題。这里,我也想介紹一下我們所作的老茶树重修剪試驗,这个試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摸一下老茶叶經过改造(重修剪)倒底当年是否会减产或当年还能增产一点。  相似文献   

4.
孝感市凤凰山茶场一九七三年建园于凤凰山南麓的山坡上,现有投产面积250亩,但由于建园的质地较差,标准不高,茶树长势瘦弱,到一九八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公斤。为了改造低产茶园,发挥壮年茶园的生产潜力,一九八四年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对这个场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使茶叶产量连年上升。一九八五年生产干茶16000公斤;  相似文献   

5.
邹勇  汪倩  吴继华 《茶业通报》2005,27(2):66-68
我场从事茶叶生产已50多a,地处黄山市屯溪西郊,远离工矿企业,公路主干道。茶园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茶树生长环境优良。在茶树栽培管理上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方法。1搞好茶园生态建设生态条件好的茶园茶叶产量高、品质好,受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也较小,搞好生态建设是无公害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茶园周围、园区道路两旁,园区土层较浅处广植树木,在全场41.3hm2成片茶园中均匀分布,开挖了18个大大小小的鱼塘,既方便了生产用水又改善了茶园小气候。对于茶园自身而言,通过合理密植、园相改造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增…  相似文献   

6.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拥有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生长,但茶叶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茶园基础管理也出现了茶园老化低产、管理不当、茶园的基础环境差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更新茶树、改造树冠、土壤、园相,加强生态建设并辅以改造后的管理等方法改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乌桕茶树复合种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桕的遮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 乌桕、茶树) 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池州地区的低产茶园改造季昆森(池州地委办公室)五年来池州地区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进行后已取得成效,对今后低产茶园方面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五年的回顾池州地区在1988年11月上旬,召开全区第一次农业会议,突出抓茶叶、蚕桑。抓全区的茶叶生产,从战略上...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3月3日,笔者从贵州省黎平县茶叶产业协会获悉,2016年2月20日,该县苗冲(地名)茶园的乌牛早茶树品种开采;3月1日,地坪乡高岩茶场茶园的龙井43号茶树品种开采;3月2日,高屯天益茶园、地青的板鸡亚(地名)、洪州包寨茶园的龙井43号茶树品种和岑冲茶园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等茶园开采,黎平县迎来了2016年春茶开采的浪潮。据悉,黎平县是贵州省产茶大县,茶叶产业是黎平县重点特色产业。目前,全县茶园达19 000hm~2,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是老茶区,前不少一老、二稀、三矮小、四不成园、五跑土的低产茶园,因而全省平均单产较低。1985年3月在霍山县召开的低产茶园改造会上确定,全省180余万亩茶园中60%为待改造低产茶园,要求今后每年改造10%,并把改造低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发展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全省茶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东至、歙县、休宁、祁门等县以及一些国营茶场对低产茶园改造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但是,  相似文献   

11.
为更多地采收经济价值较高的早春茶叶,印度大吉岭茶区已由五十年代的隔年(低海拔区)和三年(中、高海拔区)对茶树剪一次,逐渐减少到每4~6年修剪一次,为了摸索山区茶园的最适修剪周期和方式,Tocklai做了几个延长茶树修剪周期的实验,并统计各季茶叶产量分析评价各种修剪处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聂晓平 《科学种养》2008,(11):16-17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至今,一部分乡、村所有的茶园由于生产经营权的转变、转换、过渡、交接,使不少茶园处于抛荒半抛荒状态,从而导致茶树长势衰退,茶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为使荒芜的茶园尽快恢复生机,提高其经济效益,笔者坚持了20多年的荒芜茶园改造研究,探索出一整套综合技术措施,指导多个濒临倒闭的茶场进行改造,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茶树新的栽培技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杭州地区茶叶工作者在余杭县漕侨、双汗两个大队进行茶树密植栽培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获得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干茶超两百斤”的良好效果。到一九八二年春为止,全地区密植速成茶园已发展到四万亩左右,其中已投产的近万亩。为了摸清密植速成茶园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杭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我县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发展前途宽广,由于种栽历史较短,因而产量、质量稳而不高。为了提高茶叶产量、质量,近年来我们对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作法是: 一、调查分析现状我县的茶园,基本上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1958年、1964——1966年、1674——1976年三个时期发展得较快。前两个时期以发展国营茶场为主,共5,004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安徽农垦皖南茶区的茶叶生产,正在从过去的单纯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开始转向优质、高效并重,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一个以科技为先导,创名优增效益的热潮正在掀起;抓好春茶、多产名优茶、增质增产,已成为茶叶生产、经营者的共识;以机采为龙头的茶叶生产技术革命,推动了茶园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带动了茶园改造技术配套运用;繁育推广茶树良种,改变茶园结构,提高茶园整体素质工作早在起步;搞好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日照市是我国江北茶区最北部的集中分布区,近几年,始终把茶叶列入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抓,茶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到2009年,茶园面积已达到1万hm2,其中投产茶园面积0.87万hm2,茶叶总产量7200t,总产值5.3亿元。但茶树鲜叶采摘有粗有细,  相似文献   

17.
在茶叶季刊第二期登载了刘祖香同志的“为茶树所需要营养问题进一言”一文后,颇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和争论。刘同志根据李森科的“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和他在农业社茶园施肥的结果,提出茶树在小的年发育周期可分为初期(早春)中期(夏季)和后期(秋季)三个阶段,依照这三个阶段进行施肥供给茶树的营养可以得到丰产质优的茶  相似文献   

18.
孙玉雷 《茶业通报》1999,21(4):22-23
乌jiu茶树复合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jiu的蔗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乌jiu、茶树)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皖南垦区有省属五场一公司,即十字铺、祠山岗、周王、九连山、敬亭山茶场和宣郎广茶叶公司,茶园集中分布在宣(州)、郎(溪)、广(德)、芜(湖)的低丘缓坡一带。茶园总面积44629亩,1988年,垦区年产干茶6194.6吨,全园平均单产138.8公斤,其中平均亩产干茶150公斤以上的高产茶园33698亩,占总面积的75.51%,单产水平已达到171.8公斤,是全国平均单产(41公斤)的4倍,是全国农垦系统(83.4公斤)平均单产的2倍。垦区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要夺取茶叶大面积高产优质,关键在于掌握茶叶高产优质规律,发挥茶树的高产优质特性,采取综合的栽培技术措施与为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文发 《茶业通报》2001,23(2):33-33
沿江丘陵茶园所产茶叶品质低下 ,产量徘徊不前 ,主要原因是土壤粘重 ,通气不良 ,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植被少 ,温湿条件差 ,不利茶树生长。茶树和泡桐间作后 ,由于受泡桐生物特性等有利因素影响 ,改善了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小环境 ,使茶园温湿度得到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调节 ,同时泡桐 (叶、花 )凋落物改善了茶园的营养状况 ,使各季节 (特别是夏、秋 )茶树代谢旺盛 ,茶叶干物质积累和有利茶叶品质物质大幅度提高 ,对沿江丘陵茶园茶叶品质和产量形成十分有利。1 调节茶园夏秋季光照泡桐盛叶期在 5月 1 5日左右 ,此时春茶已近尾声 ,不影响春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