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适宜播期及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该品种的生育期持续时间缩短,单位面积穗数无明显变化,穗粒数呈减少趋势;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收获期的表现趋势不同。在同一播期下,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呈显著递增趋势。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耗时间随之减少,这为玉米晚收增产创造了条件。通过对比最近五年的9月中下旬温度与常年同期温度发现,这一时期的温度升高明显。在保证充足水分供应的前提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灌浆强度,延长了玉米后期灌浆时间,增加了玉米产量。通过研究发现,本地区玉米主栽品种在本地区恰当的收获时间是9月30-10月10日,此时收获能达到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对登海661和郑单958做不同播期对比试验,研究发现:5月下旬套种玉米易造成苗整齐度差、苗弱,尤为不利的是粗缩病发病率较高,收获密度低,造成减产;6月12日前后播种玉米,盛花期易受阴雨影响,授粉不良,穗粒数减少;6月15日之后播种玉米,灌浆期受温度限制,灌浆强度不足,千粒重显著下降,造成减产;6月6~9日播种的玉米,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较高的产量。此研究表明,中高产田的中晚熟玉米品种在该地区的最佳播期为6月6~9日。  相似文献   

4.
进行皖北地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夏玉米的播种期在6月13—18日范围比较适宜,在不影响秋季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中早熟品种最佳收获期应在10月5—10日,晚熟品种可在10月10日后收获。  相似文献   

5.
鲁西南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近3年玉米夏直播超高产攻关试验成果,提出鲁西南地区夏玉米直播晚收关键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为指导当地玉米改麦田套种为夏直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鲁西南2010年夏玉米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西南2010年度夏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探讨了夏玉米主要发育期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找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鲁西南6、7月份降水量偏少,有利于夏玉米苗期根系生长,9月份降水量偏多,农田过湿对夏玉米后期生长不利;略偏高的气温对夏玉米生长十分有利;阴雨寡照对夏玉米后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收获期对夏直播玉米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就不同收获期对夏直播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显示,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平均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直播夏玉米收获期越晚产量越高,中晚熟品种曼应适时晚收。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乳线位置品种间变化较大,如10月10日,2个品种籽粒乳线消失,6个品种乳线位置在7...  相似文献   

9.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农技服务》2014,(11):63-63
<正>由于近几年推广玉米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明显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且效益较大豆有所提高,目前,太和县玉米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且产量在逐年提高。玉米面积的增加,但如何落实收获期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现根据多年基层实践经验,浅谈夏玉米收获期的关键技术。1、适时浇水据研究,玉米亩产600—750kg,需耗水320—380M3,耗水系数530.夏玉米高产需水量:苗期占25%,拔节期25%,抽  相似文献   

11.
选用近几年在鲁中地区表现突出的玉米高产品种登海超试一号,6月9日播种,安排6个收获期,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比较它们的百粒重和单产,得出登海超试一号玉米适宜收获期在10月1日前后。  相似文献   

12.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烟嘧磺隆防除夏玉米田间杂草的每666.7m^2最佳使用剂量为90 ml,用药适期为7~8叶期,对玉米安全无药害,不影响生长且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是MRDV的传毒介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遥感分类与识别是提取农作物种植范围和面积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作物长势、产量、所受灾害等相关信息监测的基础。油菜和小麦是江苏省越冬主要农作物,为解决江苏省主要夏收农作物快速、准确提取的难题,以宜兴市为例,提出了基于时序影像及关键物候特征的夏收农作物提取方法,基于不同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差异性特征,结合农作物的物候信息,采用表达作物每个生长期阶段特征的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对不同的农作物进行提取,提取结果显示,总体精度为92.65%,Kappa系数为0.86,说明利用该方法提取江苏省夏收农作物技术可行,提取结果可为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提供参考,为农作物精细监测、耕地非粮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夏玉米区域化苗情长势遥感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样点布设获取农学参数叶面积指数等,将河南省分为4个遥感生态区,经过数理统计分析,获得分区域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指标;在MODIS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获取和观测时间一致的遥感参数,进行叶面积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DVI和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则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农学参数指标确定遥感指标,对处于不同发育期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指标划分夏玉米苗情等级,提高了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各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1930年发现于意大利,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1965年由williams等明确了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 mosaic virus MDMV)侵染所致。我国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辉县发现,随后扩展到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辽宁等地都有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随着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断演变,该病在我国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山东省淄博、潍坊、泰安、莱芜、济南、济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2000~2002年连续3年对鲜食糯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播种期玉米适宜采收期在吐丝授粉后的天数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制于授粉后有效积温的变化。适宜采收期的有效积温随播期推迟有下降趋势,其中春播高于夏播,夏播高于秋播。根据有效积温的变化,春播玉米采收期正值高温的7月份,适宜的采收期提前且缩短,秋播玉米采收期正值凉爽的10月份,适宜采收期延迟且变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的不断改革,玉米价格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 玉米种植面积也急剧下降。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科学推广和应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是当务 之急,同时也是玉米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从精细播种、苗期管理、玉米穗期 管理、花粒期管理五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夏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种植人员 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鲜食糯玉米采后水分变化及对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是鲜食糯玉米保持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鲜食糯玉米采后的水分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低温可以减缓水分散失速度,苞叶的存在则可以加速水分的散失。鲜食糯玉米采后放置过程中,5%失水量为其保持风味品质的临界丧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