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水灌溉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灌具有显著的产量和水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限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相应提高,日耗水量增大,2m土层土壤供水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供水效率依次增大。集雨节灌妈拔节期效果最佳,增产57.1%,同时拔节期供水12mm,较其它时期等量 水的效率提高2倍-6倍,表现出旱地集雨节灌的超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份、灌水时间、耗水量对花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品质及新生枝条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灌溉条件下,降水量较多的年份花椒产量较高;干旱年份,在水量缺乏的情况下,应把有限的水量灌到果实膨大期,保证果实膨大期的花椒需水,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及WUE,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花椒品质;枝条生长量与生长期水分供应有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保树势健旺。同时为便于花椒需水量计算,确定出花椒的作物系数为0.9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渭北旱塬沟壑区盛果期苹果不同水文年的节水灌溉制度,选取洛川县为代表性区域,利用该县近56年的月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陕西省两个不同成熟期的苹果品种(中熟嘎拉、晚熟富士)在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管灌、滴灌)各水文年的充分与非充分灌溉制度。结果表明:1不同成熟期苹果各水文年均应补灌,补灌时间和灌水量主要集中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2中熟品种充分灌溉在湿润年、平水年、干旱年、特旱年的灌水次数分别为2、3、3、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60、85、120、165 mm,管灌为90、130、180、245 mm;非充分灌溉各水文年的灌水次数为1、2、3、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45、70、110、150 mm,管灌为65、110、170、220mm。3晚熟品种充分灌溉在相应水文年的灌水次数分别为2、3、4、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65、90、125、160 mm,管灌为95、140、195、240 mm;非充分灌溉各水文年的灌水次数为2、3、3、4次,相应滴灌灌溉定额为55、75、120、150mm,管灌灌溉定额为85、125、175、220 mm。  相似文献   

4.
策勒县农作物节水灌溉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节水技术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冬小麦,棉花,玉米三种作物的管灌试验,结合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象等诸要素的系统监测,初步确定了当地通常年份下的作物灌溉期和灌溉量,为建立适于当地条件的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生育期防止天然降水情况下,研究了节水灌溉对2个冬小麦品种(系)若干重要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2个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为3d-24d,水分利用率较高。豫麦34抽穗-成熟阶段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5,且灌浆开始早,速度快,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洛阳8716由于前中期生育时期长,开花迟,节水灌溉又使开花-成熟期大幅度缩短,导致粒重变小,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水土资源现状及非充分灌溉原理 ,自 1 991年至 1 994年 ,我们对该地区的小麦、玉米和高粱 ,做了非充分灌溉试验 ,选择了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水模型 ,采用系统经济灌溉制度及多目标规划方法 ,制定了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模式 ,旨在探索节水农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籽瓜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88 ̄1992年甘肃民勤县的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籽瓜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了籽瓜的最佳耗水量与最佳灌溉定额。建立了籽瓜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及产量与各阶段耗水量的关系,分析了籽瓜高产的阶段耗水量,最后提出了民勤籽瓜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安区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西安市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需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它们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冬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060~2450m3/hm2,夏玉米的灌溉定额为2250~2775m3/hm2;并制定了3种一年两作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高产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以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郑川村盐分胁迫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集雨灌溉对果园土壤剖面盐分离子和果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淋洗前后全盐(P=0.001<0.01)和水溶性Na+(P=0.000<0.01)有极显著的差异,Cl~-(P=0.040<0.05)和水溶性Ca~(2+)(P=0.045<0.05)有显著的差异,而K~+、Mg~(2+)、HCO_3~-、CO_3~(2-)和SO_4~(2-)在淋洗前后差异不显著.通过果园土壤淋洗,能够明显改善树体的生长状况,叶缘焦枯的叶片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集雨节水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和生产用水问题,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中不同降雨量地区集流面的集流效率、工程规模和不同类型蓄水窖工程的结构设计和造价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不同降雨量地区的不同生产模式和不同用(灌)水量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集雨节灌和庭院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玉米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集雨补灌旱作区农业节水的方法和途径,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分组合处理对玉米光合作用、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因子的日变化曲线均呈现抛物线型,各光合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受光照强度影响很大;覆膜坐水结合拔节期补灌22.5 mm处理在13∶00左右之前和19∶00左右的细胞间隙CO2浓度较其它处理大,而在其它时间内较其它处理小,其它光合因子与此规律相反,表明光照强度对光合因子的日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补灌处理在光照强度大的下午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使得细胞间隙CO2浓度减少。分析各光合因子日变化中的最大值可知:在13∶00左右,覆膜坐水结合拔节期补灌22.5 mm处理、覆膜坐水结合拔节期补灌15 mm处理的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9%、15.0%,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47.7%、17.7%;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3.02%、29.48%。拔节期补灌不仅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还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干物质累积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河北南部平原地区农田用水现状,在ArcGIS的支持下,采用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线性代数模型,对河北南部平原各个县近年来的农田用水情况进行估算和时空分析;然后结合河北平原各个县的农田用水实际,讨论灌溉方式和灌溉保证率对农田用水的影响,并在目前作物布局不变的基础上,对不同县的农田节水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用水有增加的趋势,灌溉保证率对农田用水影响较大;建议对农田用水变化大、节水潜力大的地区先建立节水示范基地,然后逐步推广到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资源现状分析,提出了采用消能淤泥坑,通过直接、间接将路面雨水引入农田"土壤水库"或时空可调节的自压式集流水窖等贮水设备中,并采用一定的耕作农艺措施将路面雨水利用到农田中的方法和技术.多年的甘肃定西试验和实践表明,使用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而且简单易行,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雨水资源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该技术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燥红土地区微咸水滴灌的水盐运移规律,对该地区容重为1.2 g·cm-3的红壤土,进行了不同灌水矿化度(2.88 g·L-1,4.86 g·L-1,8.33 g·L-1)的单、双点源入渗试验及不同滴头流量(2.68 L·h-1,3.74 L·h-1,4.68 L·h-1)的单点源入渗试验,采用室内三维土箱入渗,分析滴头流量及矿化度对该地区红壤土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点源入渗试验中,矿化度一定(2.88 g·L-1)的条件下,灌溉时间在150 s后, 3.74 L·h-1滴头流量下湿润锋运移速率快且稳定,平均推进速率达1.65 cm·s-1,最终推进深度达22 cm,可以达到灌溉要求,优于4.68 L·h-1滴头流量的综合性能且节省灌溉水;在滴头流量一定(3.74 L·h-1)的条件下,湿润锋推进深度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速率排序为:2.88 g·L-1<4.86 g·L-1<8.33 g·L-1,其推进深度分别为21.5、22.4、22.78 cm。双点源试验中,矿化度为8.33 g·L-1和4.86 g·L-1的滴头正下方及交汇部分含水率均达到0.4 g·g-1左右;但8.33 g·L-1矿化度下含盐量可达0.4%,不适合作物生长,而矿化度为4.86 g·L-1的微咸水灌溉时,在交汇部分会形成一个含盐量0.1%左右的适合作物生长的低盐区域。在滴头流量为3.74 L·h-1时,将单、双点源入渗试验的同一入渗深度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矿化度增大,地表湿润比由87%增加到90.8%;8.33 g·L-1矿化度下交汇时间比2.88 g·L-1矿化度下提前16 min;矿化度为8.33 g·L-1时在0~15 cm土层,交汇区含盐量相对于相同湿润位置处单点源的含盐量增加了37%,而矿化度不大于4.86 g·L-1时,含盐量增加比率几乎为负值,可知矿化度为4.86 g·L-1的土壤积盐不显著且含水率高。在灌溉水资源匮乏的云南燥红土地区推广应用微咸水滴灌时,可参考滴头流量3.74 L·h-1,微咸水矿化度≤4.86 g·L-1用于作物栽培实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畦灌试验,分析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水分盈亏量,评价不同畦灌处理下的灌水质量及节水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畦灌小区50m×2m与漫灌(CK)相比较,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78%,产量增加了13.08%,具有一定的节水增效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生产情况合理推广利用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石羊河流域干旱缺水的民勤县种植大田玉米耗水量大的实际,根据多年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玉米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及干旱区地膜玉米控制性交替灌溉节水高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灌溉生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开展不同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浅湿晒灌、深水灌溉(CK)〕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主要降低了渗漏量和需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节约用水量4 014.0 m3/hm2,节水幅度达39.5%,水稻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65.3%,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了82.1%,在农艺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成穗率,具有较好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9.
民勤绿洲膜下滴灌洋葱节水高产灌溉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DR土壤水分测定仪结合PC-2S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及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常规测定方法测定了膜下滴灌洋葱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水分利用效率、耗水规律及经济效益,并结合TRM-ZS3全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比较不同滴灌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水热变化、产量、灌溉水利用、耗水特性及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膜下滴灌土壤水热变化均匀、利用率高,有利于洋葱生长;适宜的滴灌定额条件下(T4)洋葱单株重、横茎及纵茎均较大,产量较对照(CK)增加8.65%,节水21.6%,灌溉定额降低120 mm,生育期耗水降低136.9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7.31%,水分生产力达27.0元·m~(-3),净收入增加13.8%。与对照覆膜畦灌相比,滴灌处理生育期耗水强度较对照均降低0.8 mm·d~(-1)以上,能有效降低棵间无效蒸发损失,减少生育期耗水,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一种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节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