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卢良恕、李振声、石元春、朱显谟、汪懋华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近就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进行了座谈。 院士们指出,我国长期以来抓紧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的不断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农业奇迹。但传统农业结构和耕作系统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常态。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1.3亩。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耕地面积将再减少25%。要满足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益。草地农业就是提升我国传统耕地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草地农业,是将以谷物籽粒生产为主的现有主粮型耕地结构,转变为以籽粒与绿色营养体生产并重的粮草兼顾型结构。  相似文献   

3.
覃以智 《猪业科学》2010,27(11):72-75
养猪业是现代农业中的主要产业,在我国发展养猪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养猪一是解决人民的主要肉食,二是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几千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保持着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在国营的农牧场开始了规模化养猪,起初仍处于初级阶段,解决农场职工的肉食问题,为大片农场耕地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料,有着"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之说,把养猪业当作农业中的副业,农业生产仍然处于生态平衡之状态.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农业的出路在草地畜牧业(演讲提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环境因素.以籽粒为主要生产对象的耕地农业,必然过度开荒种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农业效益低下.这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基本根源.世界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农业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重要部分.其核心问题是食物的消费和生产失调.我国食物安全的真正压力来自饲料.以食物当量来计算为"2 5"模式.即人用口粮为2亿t/年,饲料用5亿t/年.要满足5亿t饲料的食物当量,必须走出耕地农业的阴影,施行草地农业.岩溶地区生产耔实日照尤其不足.草地农业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比耕地农业多3~4倍;可利用的生物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多许多倍,农业收入也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国家对于“三农”问题十分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加快,我国土地已经由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向集体大规模经营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发展日益成熟.但是从我国农业生产整体来看,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同时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耕地机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要对耕地机械进行发展和推广,本文将针对耕地机械的发展和推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问题相对较多的国家。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壤肥下降、污染严重、板结等耕地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它也使得人们必须将耕地保护问题放到日程上来,同时对耕地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食物、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由此构成的营养级组成"食物系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食物系统既是能的载体也是能的流程,它将能异化为社会产品--食物.食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决定性地作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国对食物=粮食=谷物的传统概念,形成畸形的食物结构.畸形的食物结构又导致畸形的农业结构,两者互为因果,酿成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其性质属悖离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的"系统相悖",非枝节措施所能解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能离开食物系统的全面开发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全面改造.草地农业系统是食物生产与生态建设兼顾的生态农业系统.它的4个生产层,即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的全面开发建设,适应我国人民食物成分中动物性食物的成倍增长,谷物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并从多方面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草地农业,预期可以新增土地资源0.79亿hm2农田当量,可满足我国食物中长期规划7亿t食物当量的目标,其中2亿t口粮和5亿t非口粮.农民增收为目前的1.15倍.  相似文献   

8.
开栏语     
<正>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坚持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土壤肥率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应面临挑战。加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过量低效利用,以及工业"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农田土壤综合质量退化,污染问题日益凸现,显现出退化、干旱、酸化、水土流失、结构不良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专家指出,对农田土壤综合治理势在必行,让土壤恢复活力刻不容缓。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让土壤恢复活力"专栏,从不同侧面介绍土壤恢复活力的观点、方式和方法,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加入到土壤恢复活力队伍中来。欢迎有关人  相似文献   

9.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其中人的口粮中长期预测不过2 亿t,我国自给无虑,而饲料等非口粮用粮达5 亿t,现有耕地农业系统难以承担。而国际粮食市场容量不足,价格波动过大,不可依赖。数量巨大的饲料用粮需求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真正严重的威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必须向动植物产品并重型食物结构转变,进行新的食物生产与消费结构的调整是面对国际粮荒的长期战略。农区草业是将牧草引入传统耕地农业,在保证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在大幅度提高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为第二性生产提供优质、充足、廉价的饲料资源,以先进养殖业,提高饲料报酬率,提高草食型畜禽等节粮产品的比重,以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充分发展而不加重谷物生产负担。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无可替代。我国农区尚有4 968.5万hm2的土地资源发展农区草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农区草业将酝酿一次对耕地农业的革命,不仅为改进农业系统提供最初的动力,而且可发掘农区草地资源,解放巨大食物资源潜力,实现人-畜分粮,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泰民安之本!农业是“四化”建设之首!农业是全国、全党、全民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生产体系还未达到科学、健康的现代农业的生态主义模式,依然沿袭过去以成本、产量和产出价值优先为主的生产主义模式。这就导致了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把国家资源、人们的生存环境、社会效益和人民健康等众多重要的元素,都放到了次要地位。导致了生产者越来越缺失正义、关爱、良心和诚信。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文中通过对1997-2005年重庆市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以2001年为分界点出现逐年减产和增产的现象,并提出基于粮食安全的重庆市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庆市1996-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直辖十年来耕地动态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0年来,重庆市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2001年后,耕地占用的速率明显加快。其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加、生态退耕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红古区农用地分等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了兰州市红古区的农用地等别。结果表明:(1)全区有24.69%的耕地为自然质量一般的5等地,15、17等自然质量高的耕地占56.84%;(2)农用地利用等共分为6个利用等别,4等地占参评耕地总面积的24.69%,而13、14等较高,占56.67%;(3)农用地的等别划分为4个,其中,2等地所占比例为24.69%,6等地所占比例最大,为56.67%。  相似文献   

14.
高小叶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1,28(8):1556-1560
摘要: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区域是我国地形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过渡区,以夏河-渭源-通渭样带为例分析农业系统结构和经济特征,自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农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草地面积逐渐减少;粮食作物在农作物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饲草作物比例则逐渐降低;人均草食家畜牛、羊出栏数及羊毛产量和肉类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食粮型家畜猪出栏数逐渐增多;农业生产总值升高,但人均产值下降;农业GDP构成中,种植业和林业的比例呈增加趋势,畜牧业比例逐渐减少;农牧民收入构成中,人均GDP、农牧民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均逐渐下降,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5.
徐炳成  山仑 《草业科学》2004,21(6):6-10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人工草地的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驯化利用可以显著提高白羊草草地的生产力(至少较天然草地增产20%),其人工栽培草地在川地的生产力显著高于山坡地(约为山坡地的3倍).川地人工草地在维持高生产力的情况下,260 cm以下土壤层出现雨季期间及休闲期后均不能够得到水分补偿而稳定在低湿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区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和草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在“粮改饲”等政策的推动下,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农区饲草间混套作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我国农区具有代表性的饲草间混套作模式及其生产力。其次,综述了间混套作饲草的营养价值、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展示了农区饲草间混套作在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最后,对饲草间混套作在农区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因地制宜开发饲草种植模式,以期为农区饲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发展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宿彦贵 《草业科学》1998,15(4):40-41,44
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系统的植物生产过程应包含种植生植物和一年生饲料作物两方面,动物生产过程是以草食畜禽为主综合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把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是广泛建立生态模式家庭牧场,以期达到增加收入和农牧业持发展的目的。规划固定饲物用地可使耕种农业形成新的三元种植结构。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最基本、最严格的制度之一,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制度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政策、法律、经济、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实现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以3S技术为支撑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以保障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草地学报》2014,22(2):229-233
草原保护事关我国生态及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是构筑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是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前提,是确保我国畜牧业产业安全的保证,是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草原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保护红线一样,具有不可撼动的国家战略意义和重大历史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草原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和意义,阐述了划定生态红线的基本思路,给出了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物供需格局变化和光温水资源战略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黔 《草业学报》2010,19(2):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城乡食物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随着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我国粮食供应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光温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了保证我国食物安全,应在保护和建设1.07亿hm2(16亿亩)基本农田的同时建设0.67亿hm2(10亿亩)栽培草地,像种植粮食一样精心栽培牧草,应制定南方山地建设规划,综合部署生态综合治理专项、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和生态畜牧业扶贫专项,把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放在与粮食生产同样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