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良种陕桐3号、4号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桐3号、4号是陕西省林科院泡桐良种选育课题组经过11年时间,从毛泡桐×白花泡桐杂交组合中选育出来的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它综合了毛泡桐材质优良、抗逆性强,白花泡桐生长迅速、树干高大的优点。陕  相似文献   

2.
毛泡桐种内有性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育种目的,正确地选配亲本,这是杂交育种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近年来我国做的泡桐有性杂交试验,多以种间组合为主。各地初步试验结果说明,有些种间组合表现比较好,苗木和幼树杂种优势显著,但为数不多。另外还有许多种间组合表现不如亲本。我国泡桐种类较多,分布广泛,种内类型尤为丰富,无论种类或类型都是我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的宝贵原始材料。为了探索泡桐种内杂交的利用价值,我们于1972年至  相似文献   

3.
杂交泡桐色斑防治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试验结果,提出了两种杂交泡桐木处理技术,一是适应脱除杂交泡桐木材表面已产生的经,褐色斑,二是适应防止杂我泡桐木材表面红,褐色斑的产生。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两种木材处理技术可有效的脱除,防止杂交泡桐木材表面产生的红,褐色斑,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取以人工杂交为主的选、育、引常规育种结合辐射等新技术,在河南、浙江、辽宁选育优良亲本,人工杂交81个组合(亲本单株158个组合),克服了某些泡桐种间花期不遇的困难,人工授粉24186朵花,采杂交果947个。从1218个无性系测定试验中培育出豫桐1一5号泡桐,为具有优质、抗病、速生、丰产、于良等综合柱状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泡桐叶的营养成分及其作饲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兰考泡桐和杂交泡桐叶的营养成分,并与其它树种进行比较;探讨了泡桐树叶作饲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5-1998年杂交泡桐在我省试验研究的结果,对5个泡桐参试品种的适应性,生长特性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3号和4号杂交种表现性状景好。  相似文献   

7.
泡桐原产我国.国内分布很广,品种及种源间差异较大.若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泡桐资源,有目的地进行杂交育种,可不断地为泡桐生产提供良种,这是进一步提高泡桐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开展泡桐杂交育种方面的工作,并进行了杂交技术方面的研究.惟有些地方泡桐杂交座果率不太高,而自然座果率却比较高.为了提高泡桐杂交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培育泡桐比良干材的最佳途径,选出了影响泡桐胸径生长和主干高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最佳水平组合,并进行综合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9.
泡桐种间杂交遗传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泡桐属内10个种的双列杂交材料,用遗传值评定亲本和杂交组合,分析遗传值的表现规律得知,亲本对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有较大影响。杂交育种中,母本的遗传作用大于父本;父母本的交互作用因性状而异,对树高影响最大,胸径其次,对枝下高和冠幅则没有影响。根据遗传值,可以评选出优良的亲本和杂种组合,取得一定的遗传改良效果,为泡桐杂交亲本的选配和杂种组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泡桐是平原地区四旁造林和农田林网的适生树种之一。江苏60年代引种的河南兰考泡桐,到80年代后期生长有所衰退,故生产育苗曾中断多年。1990年3月,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种了42个泡桐杂交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发现其中50个单株生长较好,可供以后繁殖利用,但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研?..  相似文献   

11.
泡桐对丛枝病原MLO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通过试验林自然发病调查、病根苗抗病性测定及DAPI染色等方法,对不同无性系及杂交组合的泡桐试材抗病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7年生泡桐自然感染MLO后的地面部分发病现象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丛枝型(WB)、黄化型(Y)、丛枝黄化型(WB+Y)和丛枝花变叶型(WB+P)。外部发病差异与其韧皮部筛管中MLO的含量有直接联系。一般情况下,MLO的浓度高低依次为花变叶部位、丛枝部位、黄化部位、无症或健  相似文献   

12.
林业文摘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和河南民权县林科所合作,历时八年的试验,选育出对泡桐丛枝病具有较高抗牲的泡桐优良无性系C_(161).其形态特征表现为,主干圆满,树皮淡灰色,树冠广圆锥形;与豫东一带的毛泡桐相比,树冠稀疏,下层枝粗且分枝角度大,上层枝条纤细,人工接干性能良好.通过自然鉴定结果表明,C_(161)无性繁殖后代的丛枝病发病率为零;自由授粉子代的发病率也是零;杂交子代中一些组合的发病率低于或同于兰考桐,一些组合至今仍未发病.而同时引进民权县的上百个无性系,其中包括在其它地区原认为是较抗病的无性系,几乎在三年之内全部发病,人工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上述这些无性系无论是采用芽接还是枝接均诱发出丛枝病,而C_(161)无性系除个别出现丛枝,后又很快干枯外,大都没有发生丛枝病.这充分说明C_(161)具有高度免疫力.区域性试验也表明,C_(161)适应范围广,耐干旱、盐碱.适于北方较寒冷地区栽培.摘自《林业信息快报》1985年第24期  相似文献   

13.
用本省白包桐和川泡桐优树经人工杂交选育出黔杂1-4号4个优良无性系,苗期比白花泡桐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1.7%-99.3%和17.3%=58.5%;比川泡桐分别提高28.3-130%和14.8-55.1%,以黔杂3号和黔杂4号最佳。经不同授粉方式试验表明,白花泡桐和川各族花不孕 。  相似文献   

14.
泡桐是速生用材树种,也是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质。南亚热带水、光、热条件优越对泡桐的速生丰产非常有利。以下介绍南亚热带的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1南亚热带发展泡桐的优越条件(1)南亚热带拥有我国泡桐的优良品种——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台湾泡桐和杂交泡桐。其中尤以白花泡桐和杂交泡桐两品种为好:生长速度快,自我接干能力强,杆材通直,尖削度小,成材利用率高,抗性好,易于培养高于良材。(2)南亚热带雨热同季,植物生长持续时间长。泡桐在此地的速生期可达3个半月以上,而且冬季气候温和对泡桐不易造成冻害。(3)适地栽培,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泡桐及其杂交新品种优良特性的介绍,结合笔者10年来在泡桐繁育及营造林方面积累的经验,总结了泡桐的繁育及栽培技术,为各地在引种、育苗、造林和管理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1973年开始,先后在郑州、禹县、鄢陵、临颖、鲁山等地进行了泡桐开花习性的观察、人工杂交和杂种苗的培育工作,初步显示出泡桐的杂种优势现象。供验泡桐属树种包括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楸叶泡桐(P. Catalpifolia)、毛泡桐(P. tomenrosa)、光泡桐(P. tomentosa var. tsinlingensis)以及兰考泡桐的白花变种等。1974—1976年春,我们分别到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省资中县集约栽培的试验林内采集了泡桐无性系CO20和泡桐各五株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证实了泡桐无性系CO20的木材纤维长度、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优于泡桐;综纤维素、α-纤维素以及木材物理力学的主要性能指标低于泡桐。制浆得率低。浆张物理性能接近或燬过两种相思树木材指标。  相似文献   

18.
泡桐花粉在自然条件下,入夏后生活力全部丧失。经试验,在干燥器内于0—5℃冰箱内贮藏,其生活力可保持15个月,从而使某些种类泡桐因花期不遇而不能进行人工杂交的难题得以解决。泡桐人工发芽以采用5—15%蔗糖固体培养基为佳。简便的方法可采用3—10%的蔗糖溶液培养基,但花粉发芽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林科所从1978年开始,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和实生选种方法,从12个杂交组合和8株泡桐优树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陕桐一号和陕桐二号两个优良无性系。通过造林对比和区域栽培试验表明:这两个优良无性系生长快、干形好,材积生长量比对照种兰考泡桐分别大61.6%和42.9%;适应范围广,在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地区,都具有速生特性;抗性较强,丛枝病的自然发病率比对照低20—40%左右,受大袋蛾危害亦较轻,陕桐二号还有一定的抗盐性。现已用陕桐一号和陕桐二号营造农桐间作示范林1万余亩,栽植5万多株,均生长良好。该项成果已于10月中旬由陕西省林业厅主持通过鉴定,认为具有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 泡桐是我国栽培历史较久的用材树种之一。由于泡桐对立地条件的要求高(特别是水、肥、土),以往多用于平原地区四旁栽植和农桐间作。为探讨泡桐在我县丘陵山地条件下造林的可行性,适宜的品种及其具体技术措施,我们于1981年春选用了宜昌、兰考、毛×白、白花、楸叶、毛×川、大堡、日本和毛泡桐等9个泡桐品种在我县宋山进行山地造林试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