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177份武育粳3号突变体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突变体材料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碾米品质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并分析了其碾米品质指标与粒形、垩白、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生化组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之间在碾米品质上呈现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糙米率分布区间为69.5%~86.2%,平均值为81.7%;精米率分布区间为52.0%~76.3%,平均值为71.4%;整精米率分布区间为29.4%~73.9%,平均值为68.3%。筛选到的整精米率较低和较高的20份突变体可为碾米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提供新材料。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1**),与粒长和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r=0.209*,r=0.400**)正相关。整精米率与总蛋白、谷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9**,r=-0.42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了垩白粒率、粒形和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与整精米率之间的关系,为揭示碾米品质形成的理化基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其所配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与其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恢复系的整精米率高于不育系,而食味及其相关性状不如不育系,杂交组合的各项指标偏向于恢复系;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碎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评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以及米饭的粘度、味道综合评价值等性状在恢复系与杂交组合间以及双亲均值与杂交组合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各性状在不育系与杂交组合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要提高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应重点选育蛋白质含量低、糊化特性好和食味优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4.
优质食用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6
对全国各地选送的78个优质米样品进行了食用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其中理化指标包括:粒长、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9项指标。结果表明:(1)籼稻的粒长因子、垩白因子对食味有极显著正线性效应,粒形因子对食味有极显著负线性效应,对食味的重要性顺序为:粒长因子>粒形因子>垩白因子;(2)粳稻的透明度(级)与食味呈显著负相关系。并对农业部部颁“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中,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的Ⅰ、Ⅱ级米的划分标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从定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两方面简要介绍了评价稻米蒸煮食昧品质的实用指标,并从水稻品种的血统和熟期、产地的土壤和水质、选用肥料的品种和用量、收获时期和方法四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稻米蒸煮食昧品质的主要因素,旨在为发展名牌稻米生产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8.
9.
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提供的65个水稻品系为试材,分析了这些水稻品系食味值的总体表现,及食味值与各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系品质普遍较好,但品系间各品质性状有一定差异;各参试品系食味值在60.44~84.00之间,品系间差异显著,并接近正态分布;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选择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籽粒长宽比较小的品种,这样可以提高食味值。但是,食味值的提高会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10.
11.
黑龙江水稻食味和其他品质性状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1999~2007年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了食味品质和13项常用品质性状,分析了食味品质和其他品质性状的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体看食味值在80分左右,年份间变化不大;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有所降低,精米率变化不大;粒长变化不大而粒宽降低,因此长宽比增大;垩白性状明显改善,2002年以后各年平均值均达到一级优质粳稻标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变化不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食味值与碾磨品质、粒宽、垩白性状和蛋白质含量有负相关的趋势,而与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有正相关的趋势,但是年份间差异很大;提高籽粒长宽比有利于改善外观品质,但是对碾磨品质有负面影响,年份间也有较大差异。北方粳稻将直链淀粉含量控制在17%以下,蛋白质含量降低到7%以下,可能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2.
稻米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为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今后育种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以6个北方粳型两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I/设计配组30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其植株农艺性状与食味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探讨通过株型选择提高和改善水稻食味品质的途径。结果表明:剑叶形态、株高和穗颈粗度对食味值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水稻上三叶特别是剑叶对食味值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北方杂交粳稻优质育种过程中应选择株高中等、穗颈较细、叶片较窄、穗数较多、株型较紧凑且剑叶叶片角度较小的材料有利于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参加联合品比试验的89个水稻新品系为试材,比较不同品系间的产量结构、穗部性状和米质性状的差异,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明确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新品系平均产量为612.24 kg/667 m2,符合国标2级和3级优质米的新品系分别有10个和17个;稻穗越长的品系,粒型越长,垩白越少,糙米率和精米率越低;一次枝梗结实率越高的品系,整精米率和精米率越高;粒型越长的品系,二次枝梗结实率越高。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越多、着粒越密、籽粒越偏向穗轴下部分布的品系;蛋白质含量越高。产量越高的品系,米饭的外观越好,硬度偏软,食味越好。蛋白质含量越高的品系,米饭外观越差,硬度高、黏度低、平衡度差,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系,热浆粘度、最终粘度越大,峰值时间越长,糊化温度越低,崩解值越小。消减值越低的品系,米饭外观越好,食味值越高。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是粒型较长,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较低,当消减值为1 005.5 cP时食味表现最好。结果可为培育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大豆-玉米-甜菜-杂粮四区轮作制近60年的50hm2试验田中,以上年栽种玉米、大豆、甜菜、杂粮农田的土壤及相邻农田防护林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理化因子与土栖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农田土壤中,共收集土栖节肢动物214只,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和蛛形纲。对不同土壤中动物发生数量的比较结果显示:土栖节肢动物的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呈正相关;土栖节肢动物个体数随着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土壤pH值是土栖节肢动物分布的限制因素;未经扰动的农田林带土壤中的动物数量明显高于相邻的玉米、大豆、甜菜、杂粮田。 相似文献
15.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株型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株型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及典型冗余分析等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株型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型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倒2叶基角、单穗重在株型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及粒长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倒2叶基角、株高和单穗重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和透明度受株型性状影响较大。选择指数模型表明米质较优的北方杂交粳稻的株型为:剑叶、倒2叶较宽,倒3叶较短且窄,株高偏矮,秆长较短,穗子较长,穗数较多且单穗重较轻。 相似文献
16.
17.
籼粳稻之间的亲和性及其杂种优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现粳稻品种秀水117和籼稻品种IR58分别表现亚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秀水117与IR58、二九丰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别为85.9%和88.4%;IR58与T8340及粳型不育系双百A、农六209A和六千辛A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别为81.1%、76.5%、74.5%和67.0%”秀水117/IR58”的F_1在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单株稻谷产量等性状上均存在很强的正向超亲优势。该组合的亲和性在F_2及回交世代中仍可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在籼、粳稻内各存在着亚种间杂交的亲和性材料,但其亲和性的表现范围可以不同。讨论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