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建设国家储备林能够缓解国家木材供应的紧张局面,对于我国林业项目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家储备林项目始终面临着贷款难、融资模式单一等融资困境。PPP模式非常适合国家储备林项目,却并未被大范围推广。文中通过分析目前国家储备林项目PPP可用的几种模式,提出PPP模式的适用条件,找到相关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与应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作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建设发展好储备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系统总结云南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及经验,科学分析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建设区域覆盖狭窄等方面的问题,从出台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创新国家储备林融资模式、增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扩大国家储备林建设区域4个领域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家储备林项目PPP模式实施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国家储备林项目PPP模式实施的风险,本文对我国国家储备林的发展现状和国家储备林PPP项目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归纳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存在的项目用地权属、地方隐性债务、项目主体变更、项目建设运营、不可抗力等风险,提出顺利开展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应采取如确权项目用地、取得完整文件、严格评审项目入库资格、项目全生命周期保证、实施主体管理、项目投保、进行风险划分等主要措施,为国家储备林PPP项目管理安全开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河南省内乡县利用开发性金融采用PPP模式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的资源条件、取得的成效,探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和自然风险,提出采取多种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实行综合性森林保险等对策。指出利用开发性金融采用PPP模式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模式可增强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发展空间,并建议国家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初步建立了职责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与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在融资模式、项目管理、政策整合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国家储备林项目在基地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建设、管理体系、融资机制、财政政策配套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回报机制、构建政策组合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姚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为例,结合PPP政策要求、运作模式等,对姚安县国家储备林营造林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模式、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营造林质量总体不高等问题,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实施主体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储备林项目,是依据国家林业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利用贷款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解决我国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问题。项目整个运营周期为30年(其中建设期5年,抚育管护期25年),利率按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计算,执行现有财政贴息政策,其中中央级贴息比例3%,省市贴息比例2%,剩余部分由贷款主体承担。实行"统贷统(自)还、融资担保、契约管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郝映星 《山西林业》2021,(z1):14-15
国家储备林建设事关国家木材安全、生态安全.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关帝山林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做好今后项目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林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家储备林建设所需资金量大,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远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通过分析近年来央地合作共建国家储备林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对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创新机制的研究,提出把握“公益性”、“民生性”、“创新性”,做大做强国家储备林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储备林是国家借鉴粮食、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的通行模式,培育储备国家急需的珍稀和大径级立木资源。本文对林业外资项目所采用的尊重需求和经营主体意愿进行科学设计,创新森林经营方式,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等,安徽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可借鉴的先进理念、技术及管理优势进行了探讨,拟推动林业外资项目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相互融合,促进国家储备林的建设质量,实现国家储备林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我国为解决木材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采用PPP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是建好国家储备林的重要路径。本文深入剖析国家储备林与PPP模式之间的结合特征,并分析当前国家储备林PPP模式的发展形势,提出问题及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继品 《绿色科技》2022,(5):185-189
基于隆阳区将要开展的国家储备林项目概况、隆阳区自然概况和森林资源概况,从国家、云南省和隆阳区3个层面重点分析了隆阳区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建设国家储备林的机遇;同时从当地自然资源、林草技术力量、林业产业发展态势、林业产业支撑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外部协作条件、当地土地资源等方面对隆阳区国家储备林实施条件进行了系统探析。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扶持项目建设,强化种苗供应、严把种苗质量,加大科技支撑、提高营林水平等方略和建议,以期为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国家储备林PPP项目的风险识别为分析对象,提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要求和风险分析识别,并采取定量的方法确定风险因素,构建了风险分担机制。在国家储备林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与公共部门之间的期待与目标并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国家储备林PPP项目以往6个失败案例中的失败原因和风险因素,掌握过去有关项目中分担不明确的风险,从而识别现有可参考的风险分担方案中分担不统一的风险,再通过风险层级的划分,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并最终确定风险的影响对象与风险承担方。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储备林是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意义重大。此次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充分利用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成果。省林业厅成立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以来,邢台市抢抓国家利用农发行贷款实施储备林项目的机遇,积极运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储备林52.7万亩,核准落实项目贷款12.54亿元,涉及内丘、巨鹿、威县、清河、沙河、隆尧、广宗、南和八个县市。2017年邢台市继续以储备林项目为  相似文献   

16.
国家储备林是提高木材质量水平,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介绍了吕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吕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国家储备林是加快优质高效人工林建设、缓解木材供应紧张局面的重要举措,国家林业局在其所发布的《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中提出"探索PPP模式"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笔者探讨了社会资本进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可以参考的主要模式BT模式、标准的BOT模式、PFI模式、部分私有化模式等,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管理者和实施者在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政府监管、契约管理等方面都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些问题,为创新储备林建设PPP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试点。经过6年试点,2018年国家林业局制订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到2022年,国家储备林经过十年的试点和实施,已取得重大进展。十年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区总蓄积量增长2.7亿立方米。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绿色大世界》2014,(5):124-124
国家储备林是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意义重大。此次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充分利用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成果。省林业厅成立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初步安排我省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100万亩,预计5月底这项工作可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20.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及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广西为首批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试点省(自治区)之一,在储备林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文介绍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概况、储备定位、储备树种、建设范围和主体、建设布局及经营措施等情况,全面总结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剖析当前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广西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