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1990—2018年云南省云南松分布区气象数据和森林火灾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比分析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指标与森林火灾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防火期平均气温在1998—2018年达显著上升水平,年均与防火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均在1995—2018年达显著下降水平;年均及防...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绿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进行监测研究,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天心区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 TM数据,利用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天心区的建设用地和绿地,使用扩张速度指数ESI、扩张强度指数EII和综合扩张程度指数EDI来描述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天心区建设用地所占比重较大,且从2008年至2017年持续增加,从2008年的57.73%增加到2017年的67.94%;长沙市天心区绿地/林地所占比重逐渐减少,从2008年的36.80%减少到2017年的28.90%。在2008~2017年期间,长沙市天心区建设用地处于持续扩张中,综合扩张程度指数显示:2008~2013年阶段建设用地扩张速率与强度均略大于2013~2017年阶段;辖区绿地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而逐步缩减,且前5a缩减速度要大于后4a,说明绿地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1)公众绿地意识的水平在总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中,受教育程度高的职业和企事业干部群体具有较高的绿地意识水平,受教育程度低的公众绿地意识水平较低,个人因素对绿地意识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3)在对经济发展和绿地建设优先性的选择上,多数公众认为应优先考虑绿地建设;(4)大多数公众认为自身的参与对城市绿地建设起重要作用,城市的绿地建设正在向体现市民自身喜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他们自身也积极投入绿地建设活动中,但有部分公众认为绿地建设的好坏也依赖政府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减少的绿地主要转为了建设用地、耕地;(2)空间布局上,2000-2018年,建设用地由三环向外围扩张,大斑块绿地和大量农田、菜园等生态绿地退到外围郊区,绿地空间分布不均,且主要向外围郊区的东北角和东南角集聚,东北角破碎度高于东南角,南部生态质量优于北部;(3)景观格局上,2018年,由市中心到中心城区边缘,绿地斑块个数增多、斑块破碎度下降、斑块形状指数和聚集度上升,"外围近郊区"景观格局优于"主城区",2000-2018年,二环到三环的斑块形状指数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以区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在外围郊区设置"禁建区"控制城市蔓延。同时,增加廊道绿地建设,促进"城"与"郊"绿地联系和均衡布局。  相似文献   

5.
《广东园林》2018,(6):49-49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宜居生活圈的快速发展,提升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产业竞争力,促进生态园林的转型升级,推动公园绿地花境景观营造,提高我国大型活动和美丽城乡建设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建设水平,2018年11月25日广东园林学会第二届华南花境发展与花城建设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季花境实训营在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主城区绿地信息提取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州市主城区2004年、2008年及2012年SP5影像数据,应用遥感分类技术中的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以及先提取植被技术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广州市主城区的绿地信息,将提取的结果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档案更新资料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分类提取方法;应用最优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广州市主城区2004年、2008年及2012年绿地信息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先提取研究区影像植被指数然后作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城市绿地信息,这是一种可行的城市绿地监测手段。2)从2004—2012年,广州市主城区绿地面积明显减少,特别是在2004—2008年减幅较大,2008—2012年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以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主的12个省份的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均有待提高。中国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上稳定发展,耦合协调度基本低于耦合度,华中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西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整个系统基本处于由良性耦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最终阶段,11年间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的省份占比增加,华东和华中地区保持高水平耦合稳定发展,东北地区耦合程度下降。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平稳,整体属于失调衰退类型,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31个省份均属于森林旅游经济效益滞后发展,生态环境带动森林旅游经济发展。因此,提出了在推进森林公园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推动绿色产业来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忽视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旅游城市三亚为例,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2013~2018年三亚市生态文明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2013~2016年其间,压力子系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2016~2018年期间压力子系统明显升高。而状态子系统变化表明2013~2014年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在2016年这个拐点后增加较快;响应子系统表明:从2013~2015年表现为上升趋势,2015~2016年略有回落,之后表现为稳步增长。总体上三亚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应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环保与发展并重,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良种选育滞后、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种苗供应体系不健全、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含量较低等种苗科技问题,提出了提升种苗科技水平,加速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校园是师生成长的家园,校园绿地的可达性关系到校区不同人群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公平性使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借助ArcGIS平台运用sDNA(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软件,建立校园线段模型并分别计算了不同搜索半径下的接近度参数作为对全局与局部空间两个尺度的分析,基于对道路可达性的研究进而分析校园绿地可达性。针对可达性处于较低水平的校园绿地,提出了优化建议:合理规划校园路网,增强校园核心区域中心与校园活力较低区域的道路连通性;将校园绿地合理布局在道路可达性较高的路网上;提升绿地空间品质,满足绿地功能需求,以期为后续的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8年Landsate 5TM、2014年和2019年Landsate 8OIL的3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采取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取义乌市近11年建设用地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与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宏观研究义乌市2008—2019年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8—2019年间,义乌市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达5.55 m2/a,各镇街的面积扩张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不同镇街的建设用地变化速度和相对变化率不同;建设用地的图斑数、最大斑块指数逐步增加;2008—2019年建设用地的重心转移方向出现先向东北方向后向西南方向偏移的特征。对人口,经济,政策等因素分析表明,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政策诱导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京市崇文区绿化美化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对“十五”期间绿化美化工作的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危旧房改造和拆违建绿为龙头,以创办“绿色奥运”为动力,以建设高标准园林城区为目标,积极落实“绿色奥运—2008”生态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大了万米大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及居住小区、单位庭院绿化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市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新世纪全区绿化美化建设的良好开局,全区的环境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临淄区2008年、2012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对2008-2018年这10年间临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2018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10年间,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小,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草地增加的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耕地和水域为生态高敏感类型,林地为中敏感,草地低敏感,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不敏感。2008~201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临淄区中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加,而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面积不断减少,临淄区区域总体生态风险增加;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下降,2008~2012年,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耕地转换为草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2012~2018年,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绿地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江苏省东台市市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缓冲区分析法,依据人口与公园绿地的空间匹配程度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人口与公园绿地分布不平衡:59.61%的人口集中在市区西南部,56.36%的公园绿地分布在城东地区。2)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西南部较低、东部较高的特征。西南部与中部主城区可达性等级偏低,可达性指数为0.25~1;城东地区等级高,可达性指数在1.33~5之间;北部开发区绿地可达性适中,可达性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对浙江省温州市主城区的绿地生物量进行实测,其数据与Landsat OLI遥感数据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利用2005年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对同时期城市绿地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得到绿地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分析温州市主城区绿地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建模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城市绿地生物量反演结果;城区内绿地主要以混合像元的形式存在,像元生物量密度普遍较低;随着建成区的不断扩张,城市绿地总生物量明显增加,从2005年的223 783.80 t增加至2015年的405 191.09 t,生物量平均密度从12.36 t·hm~(-2)上升至15.96 t·hm~(-2),且2010-2015年的增速更为显著;旧城区生物量也有较明显的增加,但平均生物量密度仍然明显低于建成区整体水平。未来城市发展应加强旧城区人口的疏导和绿地的合理规划,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绿化,提高绿地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18年,以福建农银大学福建分校公共建筑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种类及配置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福建农银大学福建分校附属绿地共有植物21科27属29种;植物配置方式主要以“乔木—地被”与“灌木—地被”方式为主,部分绿地具有“乔—灌—草”3层结构;主要以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为主,乔灌比为1∶0.3...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榆林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平衡发展,对2020年榆林市两大城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绿地类型及景观指数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表明:(1)榆林市2020年城市绿地率为34.22%,绿地斑块主要为大型斑块和特大型斑块;绿地类型主要为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2)榆林市城市绿地分布格局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边缘及开发区,大而聚集,破碎度低,生态调节作用比较局限;附属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人口密集度高的区域,小而分散,破碎度高,可利用率较低。(3)横山区城市绿地以防护绿地为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够科学合理。建议在今后城市绿化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秉持防护绿地为主,其他类型绿地交错有序分布的原则,加强横山区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层面的面板数据和2017—2018年部分家具企业调查数据,基于OP法、ACF-OP法和ACF-LP法测算了中国家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家具企业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家具企业在1999—2007年期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仍然较低。2017—2018年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中国家具企业存在“出口-生产效率”悖论情况,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02—2006年,在不同季节对广州市城区的不同绿地开展了园林害虫发生现状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与20年前害虫的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近年来广州城区绿地害虫发生为害及其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