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的特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吴斌 《绿色科技》2022,(1):125-12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乡村的振兴,也是平衡好城乡关系的一种方式.乡村振兴不仅可提高村庄内部人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也对城市输出本土有优势的价值内容,故乡村振兴是统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者湾村灾后重建景观规划为例,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深入分析了者湾村的特色文化要...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传承型乡村的景观特征与状况,该文以广西省北流镇鸭埌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景观的评价模型.结合鸭埌村的现状条件,选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民风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方面17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鸭埌文化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4.
景观叙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建设要求,乡村同质化、经济产业单一等问题导致的乡村社会不稳定现象亟待解决,重塑人对土地的精神寄托和归属感是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文章引入景观叙事理论,从叙事理论运用的可能性、叙事框架的构建和文化内核的表达3方面系统探讨了以景观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计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以民为本、尊重民意,保护民族与乡土文化,保护生态多样性,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等乡村景观规划计原则,基于乡村文化、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实现多产业交融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转型关键期,乡村备受关注,乡土景观的发展与保护研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对于乡土景观“发展还是保护”的矛盾问题,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在《一种地方感,一种时间感》一书中提出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此问题,他指出乡土景观具有适应性与变化性特征;新技术的发展会形成新乡土景观与新地方感;地方感与时间感保护的核心是归属感与体验感的共现。据此,归纳出美国乡土景观理论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首先,要避免景观大跃进与景观固化等错误,要对风貌管控留有余地;其次,要积极应对交通互联、网络互联等现代化技术对乡村带来的影响;最后,要高度重视乡土空间更新和地方感知保护的共现,使乡村建设不仅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留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7.
宁召臣  汪心国  许兴成  宁国君 《绿色科技》2021,(17):191-192,195
以山东省宁阳县为例,对乡土树种在乡村绿化中的应用优势和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从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树种结构管理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乡土树种在乡村绿化中的应用途径.实践表明:在乡村绿化中采用乡土树种可以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庭院在新时期呈现出开放性、体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文章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例,通过实地测量、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庭院景观营造进行分析,根据服务对象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庭院分为村民常住型、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公共服务型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庭院景观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庭院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戴瑶  姚磊 《绿色科技》2022,(23):52-57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遗址保护与乡村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协调遗址保护与乡村发展的矛盾至关重要。以道县玉蟾岩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了景观评价指标,结合专家评价法进行了因子权重确定和一致性检验。景观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专家更注重遗址价值中科学研究价值的体现、遗址保护中遗址本体遗存程度以及遗址利用中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最终综合指标权重结果对玉蟾岩遗址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协同建议:一是加快玉蟾岩遗址相关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遗址地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发挥区域联动性,加强景观资源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角度,梳理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方法,阐述了粤北客家地域文化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征。通过对深塘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提炼,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选取深塘村三大核心景观资源——百臻生态农业园、古子坑八仙村和观音庙,作为乡村景观重塑的突破点。以优化核心景观吸引物、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控制两大策略为抓手对村庄旅游景观进行提升。最后提出以地域化乡村旅游景观环境改善促进乡村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吴铎权  蔡如 《广东园林》2021,43(2):14-17
远郊村数量较多且占地面积大,加快远郊型乡村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探讨广佛地区远郊村与城边村的发展条件差异,界定远郊型村庄概念,并以佛山市海丰村为例,总结其存在人口结构失衡、产业模式单一、景观资源单一等问题。并基于乡村产业和生态振兴的目标导向,提出两大规划策略:重塑乡村空间结构及乡土植物景观,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主题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融合。  相似文献   

12.
近期国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略居民的情感需求,乡村景观出现都市化、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以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四龙庙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居民访谈等形式,提取该村乡愁景观载体元素,构建乡愁景观载体元素体系。以牛心柿、农具等乡愁景观元素为载体,对四龙庙村进行景观提升,希望能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乡村景观的多种定义和研究内容,总结目前国内对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学派以及研究方法。展望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形势,指出我国在乡村景观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应深入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0,42(3):9-14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乡村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亟需得到重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二次改造,同时还可以强调地域个性,引起人们对乡土的回忆。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自然环境类、农业生产类、聚落建筑类、人文风俗类4类,并以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为例,可以从尊重自然肌理、运用乡土植物、提取乡土材料、形成农业生产景观、点缀农具小品、修复聚落建筑、复兴公共空间、情景再现、活动体验方面分别对4类元素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5.
孙陶泽  母洪娜 《绿色科技》2022,(1):61-63,69
由于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楚文化渊源、图腾、代表色彩、自然与文化符号及楚文化符号荆州方特、荆州园博园等当代景观中创新利用及其具体展示.提出了建议: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将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有机融合,为当代景观设计师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楚文化及其符号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随着园林景观行业的崛起与发展,集农业文化、景观元素与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园林模式--农业文化主题园林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该园林蕴含的浓郁农村乡土气息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农村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时尚文化的完美融合,受到人们广泛青睐,让其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此,对园林设计中农业景观元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原则及应用形式,以期更好地呈现出农业文化主题园林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7.
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渗透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发展与升华,竹文化造景也应运而生并盛行至今.竹景观是植物造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对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竹文化及竹景的营造与配置为切入点,从竹文化的内涵、传统竹文化的内容、竹景的营造与配置、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前人相关文献的梳理,从自然性、奇特性、有序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5个方面构建包含15个评价因子的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体系,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程序,并以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景观旅游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7处乡村景观美学质量由优到弱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女沟、程阳八寨、中渡古镇、下伦屯、鹭鹚洲、太阳村和景泉农庄,研究结果与实际较相符,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区域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金凤  杨洁 《绿色科技》2011,(12):35-37
指出了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态,所呈现给人们的文化内涵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析了徐州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徐州地域文化主线,着重论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