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莉  张建兵 《福建茶叶》2016,(12):316-317
咏茶诗词,是中国茶文化与诗词文化结合的产物.唐宋文人的诗词创作与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而咏茶诗词本身,不仅彰显出了唐宋文人所具有的文学风采,同时也体现出了唐宋文人依托于茶所表现出的审美追求乃至人生理想.本文在对唐宋时期咏茶诗词的兴起与繁荣景象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唐代与宋代咏茶诗词所具有的审美追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苏轼作为我国文化历史的杰出典范,其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为政生涯,结合其本人对茶和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而创作了多达60余篇与茶相关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苏轼咏茶诗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理念进行独特性理解,其将为我们真正品读该作品的艺术内涵提供真正理解。本文拟从咏茶诗歌艺术的创作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苏轼咏茶诗的创作背景理解,通过分析苏轼咏茶诗的艺术价值理解,进而探究苏轼咏茶诗中所诠释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茶是我国的国饮,它在我国不仅是日常人们主要的物质消费内容,而且还渗透到文化领域,形成了人们喜爱的咏茶诗词作品。咏茶诗词在我国的发展当属唐宋年间最为迅速,且唐宋咏茶诗词具有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意象和审美意境,在诗人构造的茶诗意境之中,还传递出我国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对于我国的诗词创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意义和价值。本文即对唐宋咏茶诗词的缘起和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唐宋咏茶诗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4.
日常茶事,于外表现了茶事丰富的视觉体验,于内提升了茶人、茶事的艺术修养。其不仅展示了茶事独有的仪态与风度,也让人们在这样的游心玩味之中营造出了“雅俗相乐”的生活形式美感,从而整个饮茶过程的意境得以升华,同时也展现出茶事的秩序与韵律。本文从日常生活中喝茶的审美与意趣,延伸至品茶、享茶的韵味与文意,探析日常“茶颜器式”中的味象与律则隐现文化信仰对人之审美体验与生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抗 《福建茶叶》2022,(5):283-285
中国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多种文化特色相结合,其中茶文学是茶文化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宋代咏茶文学艺术不但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也展示出了宋代文学群体的美学追寻和审美能力等,所以,宋代咏茶文学拥有不可小觑的探究价值.本篇文章在对宋代茶文化的进步和咏茶文学创作的背景所进行的探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说“茗”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讲到在唐中期以前有关茶的名称:“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之称“茗”,陆羽在注解中引用晋代郭璞的话认定“早取为茶,晚取为茗”。然而,历代对此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余近读茶史,颇也有趣,自是说“茗”。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20,(8)
正与一位茶友谈艺论道,他说名茶一一品过,总觉得不含泥土气息,少了自然的韵味。我问,茶的韵味何解?他答:茶有自然的味道,才是极品好茶,好茶便带有自然的韵味。我点点头,觉得他领悟到了茶之真谛。茶友说,中国几大茶类,惟有黄茶产地与数量最少,茶的品质,亦是独一无二的。黄茶之名,我早有耳闻,唯独没有喝过。于是向茶友请教,茶友没有多言,让我等待几日。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在明代属于独特的时代。文徵明作为茶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开拓了明代的茶文化和茶文明。文徵明的茶画淡雅自然、超凡脱俗、平和冲淡,代表着整个明代茶画的艺术审美和情趣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品茶图》和《茶具十咏图》,重点分析文徵明茶画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产生文徵明如此画作的原因。这样的梳理有利于我们了解吴中文人茶画的整体创作风格,有助于从一个侧面了解明朝的茶画,甚至明朝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诗文化的融合衍生出独特的咏茶诗词,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唐宋年间十分兴盛,而其咏茶诗词也趋于鼎盛,唐宋咏茶诗词有其产生的背景,拥有极为丰厚的茶文化意象和艺术风格,呈现出极为唯美的审美意境,并有其独特的哲理追求,它不仅传递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还充分流露出了唐宋年间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0.
陈楠 《福建茶叶》2016,(5):303-304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竞相挥洒创作,呈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咏茶诗词作品,其中又以苏轼的咏茶诗词为典型代表。苏轼的咏茶诗词准确再现了当时的茶礼、茶俗、茶艺等,承载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本文从茶叶、茶艺、人生与心境四个方面对苏轼咏茶诗词中的意境美作出详尽分析,展示出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淡雅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中最具特色的商品茶,它以壮实的外形,自然的花香和甘醇的滋味而著称。由于采制铁观音必须选育纯种,且在初制过程必须善于控制生化进展,才能形成其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正是铁观音品质的  相似文献   

12.
熊英  张明利 《福建茶叶》2016,(1):226-227
明代茶画发展经历了一个繁荣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明代画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影响着茶画的艺术内涵,因此明代茶画中展现出了和谐淡泊的意境之美。从茶画作品中可以体现出画家的思想心境,而从画家创作的茶画中,又呈现出一种淡雅风韵。从明代茶画中不仅可以看出画家的创作方向和无限情怀,更表现了他们对于人生态度和审美价值的认知与表达。  相似文献   

13.
刘岳耘 《茶叶》2016,(3):170-174
唐宋时期咏茶的诗人不少,苏轼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茶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叙述之完备,分析之精到,寓意之深刻,为唐宋诗家中少有。苏轼不仅识茶、善茶、爱茶、惜茶,而且往往通过茶来寄寓他在宦海浮沉、转徙流离中生活境遇的感慨。他的茶诗,是他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中茶事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试图从茶史、茶艺、道义、思想、创作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赏析。  相似文献   

14.
刘岳耘 《茶叶》2016,(4):212-217
唐宋时期咏茶的诗人不少,苏轼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茶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叙述之完备,分析之精到,寓意之深刻,为唐宋诗家中少有。苏轼不仅识茶、善茶、爱茶、惜茶,而且往往通过茶来寄寓他在宦海浮沉、转徙流离中生活境遇的感慨。他的茶诗,是他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中茶事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试图从茶史、茶艺、道义、思想、创作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苏轼茶诗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赏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宋代咏茶词存在的背景,并从描物、抒情、言志三个方面进行了宋代咏茶词的审美鉴赏,同时就品鉴咏茶词,促进当代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夏敏 《福建茶叶》2016,(6):380-381
明代茶画受传统茶美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呈现出独特的虚静清雅的审美情趣。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对明代画家文人创作思路的影响,解读了明代茶画所表现的虚静清雅之美的内涵,并对明代茶画虚静清雅审美情趣隐含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探究,认为明代茶画虚静清雅的审美情趣是明代画家文人对高尚境界不懈追求和对自身修养孜孜以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与诗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而文人群体也会选择使用咏茶文章反映所处社会的茶文化,并抒发自身的心怀。明朝时期的茶文化"开千古茗饮之宗",明朝文人群体对茶文化的发展与变化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与茶相关的文学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也让当时的咏茶诗歌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本文以明朝时期的饮茶文化为研究内容,选取了明朝咏茶诗歌作为切入点,从文人群体对茶叶品质的执着追求、对饮茶审美环境的拓展以及茶人的精神诉求三个方面,对明朝咏茶诗歌所反映出的茶文化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祖国,产茶历史悠久,产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采制技术精湛,因此产生了琳琅满目的各类名茶,更由于茶的药理作用和提神、破睡的良好效果以及茶所特有的诱人的色,香、味、形,从而使得历代诗人墨客,对她产生无限好感,为之倾倒,为其吟咏赞美,甚至把自己也称为“爱茶人”、“别茶人”。本文拟以咏茶诗歌及茶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与茶     
欧阳修的一生,与茶相伴。他爱茶、好饮茶,常常作咏茶诗,或记录饮茶之事,或表达爱茶之情,又或赞茶之性。对茶事,他多有参与,既考评茶叶品质和泡茶之水品,又与友人互寄茶叶与水。对茶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关系,他见解独到,建议中肯,积极参与茶法改革。欧阳修对茶的喜爱,不但体现在个人生活与精神修养上,而且与他的政治见解和爱国之情相互交融。本文从欧阳修的咏茶诗、欧阳修的茶事活动、欧阳修的茶利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考证欧阳修与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因独特的功效,已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代文献中皆有茶的记载,而到了唐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已臻高峰,以黄庭坚为代表的咏茶诗更是大量出现,体现出卓越的艺术特色。唐宋咏茶诗繁盛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与原因,包括有唐宋诗歌题材的不同选择有禅宗“以俗为雅”的深远影响与“茶禅一味”哲学命题的时代滋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