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为猪圆环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17纳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现已知猪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猪圆环病毒I型和猪圆坏病毒Ⅱ型。猪圆环病毒I型为非致病性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为致病性病毒,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根据基因库中鸭Ⅰ型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鸭圆环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三重RT-PCR扩增条件优化、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三重RT-PCR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02bp(鸭Ⅰ型肝炎病毒),351bp(鸭圆环病毒)和474bp(番鸭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小鸭温病毒、鸭副粘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pg的鸭Ⅰ型肝炎病毒RNA、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DNA。建立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正博卡病毒为细小病毒亚科的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分为浓病毒亚科和细小病毒科亚科,浓病毒亚科主要感染昆虫,细小病毒科亚科主要感染脊椎动物。细小病毒亚科又分为貂阿留申病毒属、细小病毒属、红病毒属、博卡病毒属和依赖病毒属等。博卡病毒是无囊膜单股线状DNA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初步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健康仔猪携带病毒的病原本底,在贵州4个猪场采集了151头健康仔猪的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显示这些仔猪共携带25个科的病毒,包括噬菌体、昆虫病毒、脊椎动物病毒等。在脊椎动物相关的病毒科中,其中4个猪场共同存在星状病毒、冠状病毒、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等11个病毒科。此外,在每个猪场中,疱疹病毒、黄病毒在咽拭子中的reads数均大于肛拭子中的reads数;数圆环病毒、呼肠弧病毒、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在肛拭子中的reads数均大于咽拭子中的reads数,提示这些病毒的组织嗜性。对猪瘟病毒、类圆环病毒、博卡细小病毒、星状病毒、萨佩罗病毒的contigs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星状病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其他病毒与各自参考毒株进化关系较近;猪类圆环病毒与牛类圆环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很高,提示存在跨种传播或基因重组。对突隆病毒进行了检测,发现其广泛分布于4个猪场健康仔猪的咽拭子和肛拭子,阳性率为75%~100%。研究为健康仔猪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和本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布尼亚科病毒(Bunyaviridae)是一类医学和农业上的重要病毒。本文从NCBI数据库下载具有完整基因组序列的布尼亚科病毒的5个属20种病毒的序列,用生物学软件DNAman,DNAstar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布尼亚科病毒属中的植物病毒在核酸序列及蛋白结构上与动物病毒有很大差异:(1)只有植物病毒的M基因组能编码NSm运动蛋白;(2)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在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长度均有差异,表明该科病毒是进化速度较快的病毒;(3)植物病毒核酸序列的GC含量低于动物病毒;(4)通过SMART网络软件进行蛋白质拓扑结构分析发现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在糖蛋白GnGc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5)植物病毒糖蛋白结构较为复杂,有较多的紊乱区域,除INSV外,其他病毒都具有N端信号肽。这将对以后分子生物学检测中引物的设计及病毒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苹果病毒病有6种,分别为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茎沟病毒、锈果类病毒、花叶病毒和绿皱果病毒,其中前3种为潜隐性病毒,后3种属显性病毒。1发生与传播1.1褪绿叶斑病毒通过机械接种和嫁接传播。一般栽培品种感染褪绿叶斑病毒后无明显症状,叶片上产生黄色斑驳,或呈环斑或线纹斑。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在木本寄主上可经嫁接传染。苹果花瓣中的病毒比叶片多,病毒在不同枝条上的分  相似文献   

7.
犬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属单链小DNA病毒,与猫细小病毒和水貂肠炎病毒关系密切。感染CPV发病犬以呕吐、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以来,病毒性脑膜脑炎的发病明显增多,其病源大多为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基病毒及ECHO病毒),呼吸道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病毒病是影响菊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河南开封地区与湖北荆门地区菊花生产中的病毒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地区菊花感染病毒病的区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常在菊花中出现的5种病毒:菊花B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B, CVB)、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 TAV)、菊花矮化类病毒(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 CSVd)、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菊花B病毒、番茄不孕病毒是使菊花感病的优势病毒,在河南开封地区较为常见,而马铃薯X病毒仅在较少的开封菊花品种中检测到,菊花矮化类病毒、马铃薯Y病毒在开封菊花中均未检测到。而湖北荆门地区菊花病毒种类较少,除少数品种检测到菊花B病毒外,番茄不孕病毒、菊花矮化类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均未被检测到。以上结果说明,菊花B病毒、番茄不孕病毒可以作为病毒病的首要防治目标,可以减少对其他病毒的施药防治,从而减少施药对菊花生长的影响,以及减少菊花的种植成本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禽免疫抑制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鸡只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的总称。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有马立克氏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以及呼肠孤病毒等,此外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一定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1.
将新城疫病毒和“病毒克”颗粒剂一同注入9日龄的鸡胚,结果与仅接种新城疫病毒的鸡胚比较,“病毒克”颗粒剂能延长接种过新城疫病毒的鸡胚的存活时间,说明“病毒克”颗粒剂对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Orf99在杆状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功能.[方法]运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mOrf99缺失型重组病毒,研究BmOrf99对病毒复制、BV产生和病毒形态发生的影响.[结果]病毒转染细胞1.5h可检测到BmOrf99表达;通过Red重组系统构建敲除型病毒BmNPV-BmOrf99KO-polh-GFP,转染结果显示,敲除BmOrf99病毒仍能增殖复制,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mOrf99敲除对病毒粒子装配和多角体形成无明显影响.病毒DNA转染后24~72 h,敲除型病毒转染细胞培养上清BV水平略高于对照病毒BmNPV-BmOrf99WT-polh-GFP;转染后72 h,前者细胞培养上清TCID50略高于后者;转染6~72 h,敲除型病毒转染细胞中病毒DNA水平高于对照病毒转染细胞;敲除型病毒感染72 h后,细胞中BmOf998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提高2.21倍.[结论]BmOrf99为病毒早期基因,且复制非必需,缺失可促进病毒DNA复制,略增加BV水平,但对病毒形态发生无影响,BmOrf-99有可能通过调节病毒其他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病毒蛋白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病毒入侵宿主时,宿主通过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抵御病毒入侵。此外,新城疫病毒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甚少,具有抗肿瘤作用。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划分、病毒结构蛋白与毒力的关系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病毒抗肿瘤作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深入研究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进一步防控以及利用新城疫病毒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免疫系统是家禽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免疫反应或功能是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感染以及繁殖扩散的主要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家禽业中常见的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主要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由这些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大  相似文献   

15.
对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病毒Y、甘薯病毒G、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轻型斑点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6种侵染甘薯的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病毒的鉴定及甘薯脱毒种苗的检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最新病毒病普查及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血清学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采自四川省21个马铃薯主产区的981份田间病株、试管苗及薯块进行了马铃薯病毒检测鉴定。检出的病毒种类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M病毒(PVM)以及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等6种病毒,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同时对在安第斯山地区新发现的安斯山马铃薯潜隐病毒(APLV)、安第斯山马铃薯斑驳病毒(APMoV)2种病毒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四川还未发现这2种病毒。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I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经典和新型水禽呼肠孤病毒σ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通过优化病毒RNA提取方法和PCR条件,建立了番鸭呼肠孤病毒通用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自1株经典型或4株新型水禽呼肠孤病毒特异性扩增出436 bp条带,其最低病毒检出量为3.6 TCID50,而对鸭甲肝病毒、鸭瘟病毒、新城疫病毒、坦布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扩增均为阴性。对2011~2012采集的224份(番鸭74、鹅68、鸭82)疑似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 56份为阳性,番鸭、鸭和鹅阳性率分别为59.5%(44/74),11.0%(9/82)和4.4%(3/68),表明水禽呼肠孤病毒主要在番鸭中流行。  相似文献   

19.
寄生虫病毒是病毒寄生于寄生虫体内,属于超寄生范畴。由于病毒的存在,其寄生的寄生虫会因为携带病毒的原因而改变侵袭力,有的寄生虫会增强感染宿主能力,而有的寄生虫会减弱宿主的感染能力,也有的寄生虫因为病毒的存在而延长感染期。目前对此类现象研究的较少,文章就寄生性原虫病毒的特性,病毒对寄生虫感染力的影响及利用原虫病毒作为载体进行相关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的一种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先优化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的单独PCR检测方法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这2种猪圆环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条件,之后进行其特异性与灵敏度的检测,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检测。【结果】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圆环病毒3型双重PCR检测方法对猪圆环病毒1型、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当前常见猪源DNA病毒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的灵敏度分别是610、800 copies/μL。该方法对120份仔猪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的检出率分别为56.7%和38.3%,虽然稍低于各自单独PCR检出率;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单独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都达到95%以上。【结论】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双重PCR检测方法,为区分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