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在玉米田中.杂草对玉米产量有较大的影响。这些杂草多为越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和早春性一年生杂草.如打碗花、田族花、苣荬菜、藜、蓼、草等。玉米苗期杂草危害可使植株矮小、秆细叶黄.导致中后期生长不良、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提高和穗粒数、千粒重下降.造成严重减产。据统计.玉米每年因草害而引起的减产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为了有效地防除玉米田间杂草.应抓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早期茎叶处理两个关键时期进行施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是指在播种后、出苗前…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青贮高梁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玉米对氮的吸收量苗期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占32.21%:抽穗开花期占18.95%籽粒形成期占46.7%。夏玉米由于生育期短,吸收氮的时间较早,吸收速度较快,苗期占9.7%;拔节孕穗期占76.19%:抽穗至成熟占14.11%。春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占总量的1.12%,拔节孕穗期占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期占53.84%。  相似文献   

3.
水牛奶的生产及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刚 《中国奶牛》1996,(6):40-41
水牛奶的生产及加工利用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系(广州市510642)韩刚目前全球有水牛1.3亿多头,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亚洲最多(约占世界水牛总头数的97%),其次是非洲(约占1.8%),再次为南美(约占0.7%),欧洲和前苏联水牛头数较少。水牛...  相似文献   

4.
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开展了分别以华北驼绒藜、紫花苜蓿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冰草饲喂苏尼特羔羊的试验。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试验共设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6个处理。结果表明,100%苜蓿处理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饲草处理,其饲喂效果最好。不同饲草组合饲喂效果为: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保健》2012,(10):85-85
已经证实含皂甙的饲料添加剂对猪的生产性能有积极的影响。藜麦壳含有高含量的皂甙。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用藜麦壳粉(QHM)作为猪日粮的饲料添加剂进行评估。用3种来自南美(SA)藜麦的剂量(100、300和500mg/kg)和一种来自丹麦(DK)藜麦的剂量(300mg/kg)测定QHM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藜麦的饲用潜力及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和食物安全问题给世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开发新作物资源有助于解决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食物安全问题。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除了籽实营养价值高而全面之外,植株其它部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藜麦还具有耐贫瘠、耐旱、耐盐碱和耐霜冻等特性,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具备了成为新的作物和牧草的潜力。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藜麦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了藜麦作为饲草使用的潜力,总结了其在干旱、贫瘠、盐碱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机制,以及其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特性,最后对藜麦的深入研究和饲用推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1999年12月20-28日,广西遭受了自1975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霜冻灾害,全区果树生产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据气象部门反映,这次霜冻灾害来势极其凶猛,全区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霜冻危害。其中受害较为严重的是南宁地区、钦州市、柳州地区等地(市)。据调查,不少多年生果树受到秋梢枯死、主枝枯死、主干枯死等不同程度的危害,表现为叶片焦黄、枝皮开裂流胶。截至元月5日,全区果树受灾面积达41.8万hm2,占全区果树栽培面积的37.9%,其中被冻死果树 5. 53万 hm2。…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ΦAO年鉴资料(FAO,“生产年鉴”1983),至1982年底世界养羊数115,769万头,比1974—1976年平均数多9984.8万头或多8.62%。表中所列为各大洲和一些国家养羊业的发展情况。亚洲占世界羊头数的大部分——29.6%(不包括苏联),其次是大洋洲——18.3%,非洲——16.1%,欧洲——12.3%(不包括苏联),南美9.4%,最末是北美和中美洲——2.0%。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1961—201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资料,通过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鄂温克地区初霜日平均为9月11日,终霜日平均为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28 d。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通辽市霜冻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71—2009年内蒙古通辽市初霜冻期、终霜冻期及无霜期序列,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分布频率等气候特征,指出了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而这种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2008年4月丹东地区柞树霜冻害的发生、症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柞树霜冻害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期对辽东柞蚕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Big sagebrush, Artemisia tridentata Nuttall (Asteraceae), is the dominant plant species of large portions of semiarid western North America. However, much of historical big sagebrush vegetation has been removed or modified. Thus, regeneration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land management.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key regeneration processes, however, represents an obstacle to identifying successfu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o gaining greater insight into the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 disturbance frequency and global change. Therefore, our objective is to synthesize knowledge about natural big sagebrush regeneration. W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ontrols of big sagebrush seed production, germination, and establishment. The largest knowledge gaps and associated research needs include quiescence and dormancy of embryos and seedlings; variation in seed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wet-thermal time model of germination; responses to frost events (including freezing/thawing of soils), CO2 concentration, and nutri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water availability; suitability of microsite vs. site conditions; competitive ability as well as seedling growth respons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subspecies and ecoregions.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big sagebrush regeneration could include that temperature increases may not have a large direct influence on regeneration due to the broad temperature optimum for regeneration, whereas indirect effects could include selection for populations with less stringent seed dormancy. Drier conditions will have direct negative effect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urvival and could also lead to lighter seeds, which lowers germination success further. The short seed dispersal distance of big sagebrush may limit its tracking of suitable climate; whereas, the low competitive ability of big sagebrush seedlings may limit successful competition with species that track climate.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y of big sagebrush regeneration should benefit resourc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land managers to anticipate global change impacts.  相似文献   

15.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最佳秋季刈割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霜后呈降低趋势;初霜前含水量处于恒定状态,初霜后逐渐降低,杀霜后大幅度下降(P<0.05);杀霜后茎叶比升高明显(P<0.05);杀霜前随着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前再生高度逐渐降低,杀霜后不再变化;增加1次秋季刈割及秋季不同时期刈割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越冬率没有显著影响;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后头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秋季刈割最早处理组的越冬后头茬产草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杀霜前刈割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初步结论为:北京平原区可以进行紫花苜蓿秋季刈割;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敏感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周、≥5 ℃有效积温<720 ℃,与杀霜日间隔>3周,≥5 ℃有效积温>90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佳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11周、≥5 ℃有效积温760~800 ℃,与杀霜日间隔0~3周,≥5 ℃有效积温0~40 ℃。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4类农业区分别开展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栽培试验,通过开展播期、种植密度以及肥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终霜日前7 d,海北州和海南州以75000~82500株·hm?2的密度种植'铁研53'能达到高产,海西州以90000株·hm?2的密度种植获得高产.东部农业区在终霜日前15 d以105000株·hm?2的密度种植获得高产.2)东部农业区乐都试验点终霜日时播种的'铁研53'蛋白质含量达6.8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0.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0.1%,淀粉含量为48.7%,品质最佳.3)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营养品质最佳.综合肥效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青海省各地区在种植'铁研53'时应合理施用氮肥,密度应控制在75000~82500株·hm?2时产量及综合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疏勒河上游冻土区高寒草地NDVI分布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对多年冻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温升高和活动层厚度增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从而对多年冻土区植被产生影响。以祁连山西段干旱-半干旱区的疏勒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土类型区高寒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建立不同冻土类型区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极稳定型冻土区到季节性冻土区,NDVI呈倒“U”形分布特征;1995年以来,极稳定型和稳定型冻土区NDVI略有增加,亚稳定型和过渡型冻土区NDVI增加相对明显,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不稳定型和季节性冻土区NDVI减少。从极稳定型冻土区到季节性冻土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从热量过渡到水分。  相似文献   

18.
疏勒河上游冻土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疏勒河上游冻土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于2010 年6-7月对这一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53头,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与我国西北高原地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相比,疏勒河上游地区的土壤动物数量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极端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尽管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大型土壤动物物种组成方面有较大差别,但其生物量和多样性与植被定量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之间,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过渡类型冻土中的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却显著大于其他2种冻土类型(P<0.05)。  相似文献   

19.
黔草1号高羊茅种子的千粒重对发芽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黔草1号高羊茅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千粒重对发芽率、出苗率、出苗速度和成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越大,其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越高,出苗速度越快,成苗素质越好,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发芽率与成苗率以及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陇南山区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阳坡和半阴坡生境下黄瑞香天然种群种子幼苗转化率,实生苗年龄结构和数量,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并对影响黄瑞香实生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生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半阳坡和半阴坡黄瑞香种子幼苗转化率均较低,且实生苗密度均随苗龄的增长而减小;黄瑞香实生苗各生长指标在后期生长中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叶面积和主根长则相反;两个生境黄瑞香实生苗干质量积累随苗龄增长而增加,且半阳坡>半阴坡;实生苗冠幅、高度和根茎干重与总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海拔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条件和总盖度是影响黄瑞香实生苗更新的主要因子,半阳坡生境更有利于黄瑞香实生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