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联合国全球千年生态系统评价中,干旱生态系统和土地退化、荒漠化是其主要内容。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价基础上,分别介绍如何正确理解荒漠化、荒漠化成因、荒漠化影响范围、荒漠化对生态系统及其人类社会影响、荒漠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关系、未来不同发展途径对荒漠化影响以及如何防治荒漠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的干旱化倾向是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速扩展的内在根源。因此,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就应该从控制人口和提高土地承载力人手,逐步缓解和消除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针对以往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需要进行思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关内容,并提出了荒漠化防治需要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荒漠化差值指数(DDI)的精河流域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精河流域1990和2011年TM-5影像数据,基于荒漠化差值指数(DDI)构建了精河流域反照率(Albedo)-植被指数(NDVI)特征空间下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990-2011年精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类型转化以恶化为主;年蒸发量和年均温是导致研究区荒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该区也存在潜在风蚀荒漠化风险;由气候变化导致的荒漠化发展,近些年来正被政府的积极措施部分抵消,但人口压力大,水资源低效利用等问题仍是未来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是全球性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中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每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面积的土地被荒漠化吞噬,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荒漠化是中国一些地区经济落后和人们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荒漠化与防治研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荒漠化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其现状和趋势进行准确的评价,将有助于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作为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荒漠化局部好转总体扩展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在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中国脆弱的旱地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荒漠化评价将为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从国家和地区尺度上,回顾了中国荒漠化评价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荒漠化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基准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难操作性和遥感数据源选用的随机性,进而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荒漠化已经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荒漠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涉及面广、数据和图像分析工作量大、空间分布复杂等特点,因此,传统的荒漠化监测方法会对评价、预测、处理带来很大困难。"3S"技术应用于荒漠化监测评价中,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图形上能更直观准确地了解荒漠化的进程和现状,在时空上为荒漠化监测研究的进行提供便利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问题成为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荒漠化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灾害经济学的发展,先后有一些学者对全球以及中国荒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研究和计算,并在中国得出每年荒漠化灾害损失540亿元[1]这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结果.由于采用的指标、参数、基准和方法等都不是统一体系和标准,因此多个研究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对过去这些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进一步评估荒漠化灾害经济损失有很大的帮助.对荒漠化灾害经济损失的进一步研究是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非洲地区荒漠化最为严重;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地区以及前苏联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我国也是受荒漠化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经过封沙育草,植树造林,引水拉沙,以水治沙等综合防治后,全国以治沙为主要目的的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000万hm~2,发展水利灌溉,从沙区开发出农田130万hm~2,1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典型地区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问题与挑战,而对研究区的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遥感监测可为荒漠化的防治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以2000-2014年的250 m分辨率MOD13Q1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决策树分类进行荒漠化程度划分,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和转移面积矩阵.结果表明:2000-2014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其荒漠化土地增长量为98 912.26km2和增长率为0.11%.其中,非荒漠化向荒漠化共转移308 289.73 km2,大于荒漠化向非荒漠化的转移面积266 497.67 km2.在空间分布上,中亚荒漠化土地由西南的严重荒漠化向东北的轻度荒漠化逐渐减轻,且向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不断推移;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吐鲁番和柴达木三大盆地中,且以宁夏陕西甘肃北部地区的减少为主.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总荒漠化面积增加,程度趋于严重,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志珠  马义娟 《山地研究》1997,15(4):311-316
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出了,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困扰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荒化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分析是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利用RS及GIS手段对对库布齐沙漠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土地荒漠化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信息,从荒漠化面积变化,等级转移、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荒漠化总面积减少的趋势很明显,荒漠化面积占地比例最低为77.89%(2002年),最高为91.18%(1989年),2002年比1989年荒漠化的总面积减少了13.29%。黄河沿岸大部分地区,荒漠化得到了治理,而研究区人口较为稠密的东南部、海子周边以及南部沙漠地腹荒漠化的治理出现再次恶化,荒漠化面积上升到83.72%(2007年)。为了治理荒漠化、巩固治理成果,除了一般的工程、生物措施外,还需要消除不合理人类活动产生的根源,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平衡,从根本上治理库布齐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防为主的荒漠化防治策略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对于荒漠化预警的研究尤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荒漠化预警指标体系,使预警工作难以进行.以地表稳定性为依据,结合当地植被盖度,通过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提出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灾害预警指标体系.但是由于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工作范围的局限,建立普遍适用的荒漠化预警体系和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吉林省西部地区便深受其害。该文在详细分析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现状、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荒漠化防治在该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出防治措施对策,并建议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区应尽快开展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树光 《土壤通报》2005,36(1):38-40
土地荒漠化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针对阜新地区的荒漠化土壤,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其机械组成的分形特征,从而揭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规律,同时分形特征也体现了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在发展沙化区的自组织程度要高于相对稳定沙化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首先是从沙土的骨架变化开始,而后经过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向混合复杂型沙土转变。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刚才  刘淑珍 《土壤学报》1999,36(4):559-563
土地荒漠化是一全球性的严重环境恶化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什么样的退化土地才是荒漠化土地,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程度和区划等问题的定量确定,至今未见有关报道[1,2].  相似文献   

16.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它的发生、发展及其逆转是气候、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 ,属于农牧交错带 ,是土地荒漠化类型齐全、结构复杂的典型区域。以遥感 ( RS)、地理信息系统 ( 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 ,利用 3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象 ,对阜新地区2 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 ,对土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 ,从恢复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针对阜新地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的分区利用模式和景观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应用PPP模式解决我国荒漠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荒漠化问题严重,并且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然而现有的荒漠化治理和投入资金的管理等都存在不少弊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特有的荒漠化问题。在荒漠化治理中引入国外的PPP模式,使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将政府部门对荒漠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与企业高效的资金运作和管理运营模式相结合,能够取得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从而有效地遏制我国荒漠化不断漫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和NOAA/AVHRR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西部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遥感监测技术是掌握荒漠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NOAA/AVHRR和MODIS遥感数据,首先依据湿润指数法确定了荒漠化范围和气候分区。然后选取出了可以反映不同荒漠化特征,并且能够通过中低分辨率的NOAA/AVHRR和MODIS遥感影像反演出来的5个荒漠化遥感监测指标,通过精度评价分析,确定了最佳指标组合。由于MODIS和NOAA/AVHRR数据的影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每一气候分区, 建立了分别适用于MODIS和NOAA/AVHRR数据的两套遥感指标分类体系。通过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确定了最佳分类方法-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对中国1995年和2001年的荒漠化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不仅能够成功地进行大尺度的荒漠化遥感监测,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最新结果表明,在21世纪初期,通过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重点荒漠化、沙化地区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破坏大于治理”转为“治理与破坏相持”,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当前形势分析,认为投入机制、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管理、产业发展和生态效益补偿等依然是制约荒漠化防治的几个突出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①拓宽荒漠化防治投资渠道,建立长效投入机制;②尽快建立荒漠化防治技术标准体系;③科学编制全国沙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④解决好荒漠化地区生态效益补偿问题;⑤进一步探索荒漠化防治新机制、新方法、新举措,加快我国生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西藏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也是环境敏感和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掌握西藏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对于该区荒漠化治理规划的制定和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西藏的两期荒漠化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1999年相比,目前西藏荒漠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但局部得到逆转。1999年~2004年的5年间,西藏荒漠化面积增加6.47万hm^2;荒漠化程度有加重趋势,表现为轻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和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8.26%、1.78%和0.41%,中度荒漠化面积增加10.45%;荒漠化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干旱区荒漠化面积减少11.17万hm^2,而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荒漠化呈一定的扩展趋势(未统计冻融荒漠化土地),其中阿里、日喀则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其他区的荒漠化面积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气候暖化和降水变化是西藏荒漠化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对西藏荒漠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和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