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我省盐碱十地带占相当大的面积,如安达、肇东等地。有的能长野生盐碱植物;有的赤土一片不生植物;在较经盐碱土上,虽然能够生长作物,但是产量很低,而播种的面积也受到局限。扩大盐碱地的利用,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过土壤改良,和防止士壤继续盐渍化;另一方面是通过生理生化的处理,提高作物抗盐力。提高作物的抗盐力,也就能够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省在农业实践中,已提出盐碱地改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口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任务艰巨,因而大力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棉、油等农产品的需要,除了保证耕地面积外,主要是要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3.
盐分对小麦苗期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省有500多万亩盐碱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土壤因盐分含量过多,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如何合理利用盐碱土地,提高作物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以小麦为材料,探讨了盐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便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全 《农村科技》2011,(11):5-6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盐土区,盐渍面积达1100万公顷,约占全国盐渍土面积的1/3和新疆土地面积的6.6%;新疆现有耕地面积约416.4万公顷,其中盐碱地约占耕地面积的31%。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团场新建连队,表现为土壤贫瘠、盐碱重、作物产量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单产,经几年实践,探索出新建连队新开垦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农业要大干快上。黑龙江省1980年粮食总产翻一番和粗改细、旱改水、一季改两季的高产稳产任务,給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提出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提高作物总产的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包括开荒和提高复种指数;一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地少人多地区,开荒潜力不大;即使荒原较多,同样应该把提高单产和增  相似文献   

6.
肥西县位于合肥市近郊,岗圩并存,以粮油生产为主,畜牧渔业、瓜果蔬菜、苗木花卉兼有.总耕地面积约66000hm2,人均0.07hm2左右,其中水田5418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1.9%.农作物中,粮食生产比重大,特别是水稻生产,常年播种面积61955.9hm2,其面积和产量都属于作物之首.因此,努力改善提高稻米品质,对促进水稻商品生产,进一步巩固发展我县农业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为人类基本粮食之一,是维持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和耕地面积的缩减,玉米的产量也日益减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玉米进行高产创建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最新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来进行玉米高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绍兴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县是浙江省闻名的高产稻区、首批吨粮县之一,随着绍兴市、县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县粮食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减少。自2004年以来,绍兴县粮食生产虽连续6年有恢复性增长,但粮食市场产需矛盾仍非常突出。因此,保护现有耕地面积和质量,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依靠科技进步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是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面积增产,单位产量增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面积增产逐渐减少,单位产量增产则逐渐增加;总推行面积与成效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小麦杂粮增产成效逐年递减,水稻则逐年递增;冬季作物增产成效显著,夏季作物效果则弱.此种特点实与国民政府确定的粮食增产策略相吻合,亦是战时我国农业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后期随着面积增产成效逐渐下降,国民政府也力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惟限于战时各种条件制约,成效不似前者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省各地普遍存在有相当面积的盐碱洼地仍处于弃耕或产量很低的状况.虽然近些年来,盐碱洼地的有效利用有了长足发展,但仍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近些年实践证明,盐碱洼地种稻是治涝、治碱和致富的有效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吉林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提高作物单产的措施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仍然是化肥。通过多年来国内大量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证实,化肥是提高各种作物单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粮食生产的各项增产措施中,化肥的增产作用仍占40%~50%。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实践也充分证实了化肥在增产粮食中的重要作用。吉林省从1913年开始施用化肥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些年里,吉林省的粮食总产,就其总的趋势来看,一直是随着施肥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些国营农场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还不高,有的甚至不如农业社,可是农业增产的办法主要的又只有两条:一条是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一条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由于许多地方开荒投资很高,一时要大量开荒是有困难的,因此,必须多想办法从各方面着手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尤以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我认为在对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进行  相似文献   

13.
褚丽丽 《甘肃农业》2006,(10):281-282
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面积近1.4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1公顷,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后备资源又相对不足,要满足人民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复种指数固然可以使总产量有一定的提高,但目前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已达到1.56,再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已很有限;在保护山林、滩地、湿地的前提下再扩大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困难;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肥料的使用对作物单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别是化肥的价格不断上涨,目前仍在高位运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的挥发、流失等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对地下水硝酸盐的积累和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耕地养分平衡,提高耕地质量,均衡作物营养保证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专用硼肥应用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合理施用肥料,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朝阳地区不同作物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缺硼现象,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2003年,我们引进了辽宁宽甸县残联福利硼肥厂生产的棉花专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有着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是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生产粮食,以满足新增人口的吃饭问题。为此,我们的祖先一方面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则是对低产田进行改良,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早期阶段是以黄河流域为基地的,这里气候比较干燥,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土壤容易盐碱化:针对盐碱地,古代人民在对土壤盐碱性质认识的基础上,采用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使其适合作物生长,这些做法对当前农业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生产的粮食供给口粮有余,人畜共粮不足,增加粮食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问题,作物植株在全生育期中的光能利用率为“前期低-中期高-后期低”,在作物生 期结束时收割绿色营养体作饲料,能够增加作物种植次数,提高全年光能利用率,在单位耕地面积上可获得最高营养物质产量,并通过转化效率最高的动物转化成为优质食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逐年锐减,粮食需求却逐年增加,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依靠科技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才能达到解决粮食危机的目的。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可控因素包括使用高产的作物品种、配套良好的栽培耕作技术、拥有高产稳产的土地条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可耕地面积约为现有耕地面积的两倍,但预计到1985年,耕地面积最多能扩大10%,主要限于南美洲和澳洲,而且垦荒与灌溉需要庞大的能源。因此,目前不可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解决粮食增产问题。扩大粮食生产的基础资源——土、水、能、肥,目前都不算富裕。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必须对粮食生产技术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美国科学院根据福特总统1974年12月3日的要求,于1975年11月10日提出题为《世界粮食与营养的研究——提高美国粮食生产》的报告。报告中非常重视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利用比种间或属间更远的亲缘关系,通过遗传育种法培育新品种的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增开发性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但作物产量低,其主要原因是土壤盐碱含量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采用现代育种技术以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为中心的作物改良被认为是新一轮的“绿色革命”。本文从提高Rubisco羧化活性、将C4光合途径引入C3作物、降低光呼吸碳耗损等方面,介绍了优化改进植物光合碳同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实践应用;对当前改善植物光合碳同化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