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强  席险峰 《中国茶叶》2007,29(4):31-31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景宁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林 《中国茶叶》2009,31(2):19-20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从而使景宁惠明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1~2007年累计开发良种新茶园2.06万亩,从而使全县茶园面积达3.9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4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2%,名列全省前茅。产业效益大幅提升,2008年产茶1230t,产值1.1亿元。  相似文献   

3.
“茶园良种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人认为我省旧茶园面积这样大,换植良种不可能,就是新辟茶园采用良种也相当困难,其任务是艰巨的。希望大家从现在起注意这项工作,把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作为我省茶叶生产现代化起步的一项工作,以便逐步实现茶园良种化。  相似文献   

4.
一、武义茶叶及养生文化 1.武义茶业发展情况2013年武义县拥有茶园面积12.3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85万亩,良种化率63.56%,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省"有机茶工程"的试点县之一,实现总产量1.38万吨,产值7.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7%。其中名优茶产量5826吨,产值6.24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茶树嫁接换种,就是将老茶树地上部低位或齐地台刈,选择符合要求的枝干作"砧木",将无性系良种的"接穗"嫁接到"砧木"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形成完整的砧穗共生体——"嫁接茶树"。实现茶园无性系良种化,应针对目前种植有性品种的老茶园进行改造,传统的改造方法是进行改植换种。但按常规的换种改植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挖老茶树费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二是许多老茶园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新种茶苗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三是种后3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8.
沈华琴 《中国茶叶》2001,23(5):16-16
茶业是浙江省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之一.1999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90.9万亩,但良种茶园比例较低,无性系良种茶园仅16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已成为浙江省茶叶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茶树良种纯度和种苗质量,同时最大程度地使种植者有好的收益,建立和管理好采叶养穗兼用母本园尤为重要.杭州市茶科所从60年代起就开始良种选择和繁育研究,先后选育成迎霜、翠峰、劲峰、青峰、霜峰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以及十多个新品系.在兼用母本园的建立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基本采用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在全国130余万公顷茶园中约占60%,要换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则要挖掉重种,投入成本大、收效慢,若操作与管理不当,势必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因此,对老茶园大多还是采用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茶树短穗嫁接换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优良品种逐步更替现有生产上的群体种,不断提高我国茶树良种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茶园,是当前茶叶生产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更替现有生产上混杂茶园常用的方法,一是把老茶园的茶树统统挖掉,按照新垦茶园的要求,重新规划,种上优良品种。二是在现有条栽茶园行间,栽种一行良种苗,待良种树长大,再挖掉老茶树。这两种办法都可以达到换植良种的目的,但花工多,投资大,成本高,在生产上推广受到条件限制。本文探讨了第三种方法,利用嫁接改造老茶园的茶树,使之成为新的无性系,但此种方法国内外未见有关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由农业部投资,浙江开始在新昌县大市聚镇兴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经过3年建设,示范场已初具规模,现有茶园面积1000亩,其中采穗园700亩、良种繁育苗圃200亩、种质资源圃20亩、设施茶园20亩、品种园6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插穗40万kg ,无性系良种茶苗2000万株.  相似文献   

12.
余继忠 《中国茶叶》2003,25(5):22-23
2001年浙江省政府在“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中,提出了全省到201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浙江在十年中将要增加70多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根据目前名优茶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各地在进行良种工程建设时,应选择最适制本地主产名优茶的无性系良种  相似文献   

13.
台州地区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3.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0%以上。“八五”期间,为使我区茶叶生产持续稳妥地发展,茶树良种工作必先达到新的水平,初步设想,茶树良种工作上,着手进行四件事。一、制订良种发展规划“八五”期间,全区计划发展良种茶园面积3400亩,平均每年发展690亩。良种茶园的发展面积要落到实处,就应与其他措施紧密配合,切实坚持搞好几个结合。发展茶树良种与改造低产茶园、改植换种工作相结合。面向现实,今后欲要提高茶叶生产力,很难指望依靠发展新茶园,扩大茶园面积来实现。只能走挖掘现有茶园  相似文献   

14.
浙江茶情(1)     
陆德彪 《茶叶》2002,28(1):54-55
1.省政府出台政策扶持良种发展2 0 0 1年底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通知要求 :一是争取到 2 0 1 0年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 1 1 0万亩 ,占茶园总面积的60 %以上 ,使我省跨入全国茶树无性系良种化先进行列 ;二是要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 ,这是各级政府抓茶树改良的重要手段。省级在新昌建立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 ,为全省提供原种接穗与种苗 ,各地要根据需要建设好育苗基地和育苗点 ;三是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要运用市场机制 ,主要依靠茶农自行解决有关资 ,省政府每年安排一部分茶树改良资金 ,用于省级良种场建设和…  相似文献   

15.
1我县茶业发展现状1.1茶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1)2002年全县茶园面积4066hm2,比1994年翻了一番,其中:垦复面积1000hm2,新种或改植1000hm2,茶园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过去荒芜半荒芜的茶园,现在都变成了生长良好的高产稳产茶园。2)茶树品种有了很大的改良,新种或改植换种1000hm2茶园都是无性系良种,如九龙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等。3)2002年全县茶叶产量2350t,产值2390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89.8%和305.5%。4)名优茶得到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县名优茶产量达到430t,产值760万元,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比1994增长12.35倍和13.5倍,5)茉莉花…  相似文献   

16.
茶树经济树龄约50年,经长期栽培,树龄老化生产量逐渐降低,因此茶园更新、换种改植成为重要的措施。过去茶园更新的观念少,现存数百年的茶园也有,战后20年间改植换种也曾引人注目地推行,今后的茶业经营,在采取新植时首先应是老茶园的改植。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陕西西乡县牢固树立"欲做产业,先建基地"的理念,把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推动茶叶基地稳步扩张,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7.5万亩,使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累计达到10.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5.3%。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独特的自然气候和栽植技术影响无性系良种茶苗移栽成活率,是制约茶农种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  相似文献   

18.
对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部在1991年9月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会议上提出,"八五"期间我国每年要以茶园总面积3%的速度推广无性系(包括换种改植),"九五"起要加快良种推广速度,争取经过20~30年也即到2021年全国茶园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目前已达到26%,未来十五六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从中看出,还留有一小部分空间用来保留一些地方品种(尤其是适制传统名茶的品种)或少量发展有性系品种.当前,在茶树良种推广中也确实存在着无性系和有性系同时并举的状况,这是由我国茶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如种茶的立地条件、交通状况和经济能力等.试想,一个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无水浇灌,经济又不发达的地方硬要叫他种植无性系品种,显然是强人所难,所以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用茶籽直播发展新茶园,目前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良种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老茶区,新茶园发展已没有太大的空间,而现有茶园大多又是混杂的群体品种.重垦换种固然是改良群体茶园的有效方法,但重新垦植,从育苗到种植成园,需4~5年时间,投入成本高.所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嫁接技术改造老茶园.  相似文献   

20.
山区茶农科技培训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杨山村全村茶园面积仅80亩,产值3万元。1995年开始该村毛田自然村发展无性系茶园,到1999年底共发展新茶园210亩,到2001年全村共有无性系良种茶园43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