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生态位法在小流域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生态位的原理与方法,对小流域森林资源各树种(组)的空间生态宽度进行定量测定,并通过测定结果对流域中森林资源的空间行为与空间决策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对小流域生态治理和修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易遭受破坏的主要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碳 汇等重要职责,已成为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点关注区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处于西南山 地农牧交错脆弱区,是我国修复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的关键治理区域。基于生 态脆弱区异质性、不稳定性与时空波动性特征,剖析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空间治理面临的重难点与 挑战,系统划定“深绿空间”、精细化划分“浅绿空间”,构建全域全要素生态空间治理体系,提出系 统实施生态修复、多维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增值、提升生态文化韧性的生态空间治理路径,引领典 型性生态脆弱区规划治理与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生态空间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阐述云南省土地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现状,对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退化状况及其分布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和石漠化治理4方面因素。针对以往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及生态空间退化状况,提出基于生态空间的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原则、修复模式。并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空间修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城市垂直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的有效办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融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完美结合和充分发挥的产物.对多数城市来说,垂直绿化还是人们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对垂直绿化的概念、优点进行了阐述,对垂直绿化的模式作了列举,并在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今天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景观设计参与者,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理解和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探索生态化景观发展模式,体现人、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共同努力维护我们生存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以湘潭市域空间尺度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格网尺度法、空间自相关(Moran’s I)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Anselin Local Moran’s I)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湘潭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ESV)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湘潭市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44.27亿元。(2)各生态系统类型ESV排序:森林>水域>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单位面积ESV排序:水域>针阔林>阔叶林>草地>针叶林>灌木林地>旱地>水田;各生态系统ESV服务类别排序: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各行政区的ESV相比较,湘乡市高于其他各区,单位面积ESV岳塘区最高。(3)区域内大面积水域(湘江、涟水、涓水、水府庙水库、花石水库)与空间ESV数据相一致,空间ESV数据与湘潭市自保地数据叠加分析,可以看出市格网ESV高值区域基本上与自保地分布区一致,区域内植被资源丰富的长株潭绿心、韶山风景名胜区、褒忠山、东台山、昌山、晓霞山、仙女山的ESV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城市群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加强生态廊道适应、消解城市生态风险的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本底与“风险、连通、潜力”进行生态韧性评价,依照生态韧性评价结果提取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分析韧性变化及不同政策背景下的生态廊道空间格局演变。【结果】1)2007—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韧性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生态韧性平均值呈下降趋势,由0.52降为0.47,整体分布较为稳定,中等和中低生态韧性空间区域变化幅度最大;2)生态源地数量减少,空间分布维持东、南部密,西部稀疏的格局;3)生态廊道呈“Y”字型分布,整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廊道质量呈东高西低的态势,空间分异明显。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韧性变化影响着生态廊道形态、结构变化,使得部分生态廊道存在消亡、改道的情况,廊道变化区域集中在湘潭市西部与株洲市中部地区。【结论】基于生态韧性评价结果划定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有助于提高廊道抗风险能力,构建更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城市群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概念泛化,生态策略介入设计的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设计结合自然"转变为"设计生态",并把"设计生态"作为一种基于"空间-时间"的过程性设计方法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文章对"设计生态"的概念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基于对"设计生态"的认识从生态、空间、机制3个层面提出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实施具有适应性和生命力的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直翅目昆虫除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入的新时代,也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带来了崭新的生态秩序,完整的国土空间三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大国土空间,并不是各自封闭孤立的空间,而是开放共享、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三大国土空间的交换,以多种形式、多种路径存在。最常见的路径,称之为"线性空间",包括输水管线、输变电线、交通路线、通讯网线等。  相似文献   

11.
阿拉尔市滨河生态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设计对阿拉尔市塔里木河沿岸地段进行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设计了阿拉尔市滨河生态主题公园。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主题公园由南到北分为5个层面,依次为游憩绿化带、绿化活动空间、平坦活动空间、亲水空间和水体。公园的主要基调是以绿色为主,强调生态主题,整个公园是自然式布局,给游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从景观体系角度将生态主题公园从西向东依次分为静、动、静3大功能区,自南向北分别为植物廊道区、少儿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以独具特色的中心广场、儿童活动区、茶室为主体。规划设计通过协调环城关系,不仅使塔里木河与城市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一处舒缓的亲水性空间,更将城市生态观光的意象提高档次,使阿拉尔新城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休闲和居家生活的园林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以地方植物造园为主,以水景和绿化为主要基调,建设生态合理、环境优美,适合老、中、青各年龄层次对环境心理需求,新疆当地园林树种与西方现代园林风格相结合、富有北国特色的城市休闲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明确的关系;(2)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与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与早熟禾(Poa annua)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高,说明它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能充分利用资源;(3)猪毛菜、黄花蒿、蒙古蒿同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对环境的生存条件比较相似,所以它们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中的种群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城·水之间     
杜蔼恒 《广东园林》2008,30(2):10-15
通过对水陆边界形态的再设计,对公共绿化空间与自然绿化空间的再组织,打造具有现代城市艺术意义的滨水生态公园,并借此探讨城市与水体、人文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树阵景观介于开阔的广场空间和复合式种植的绿地空间之间,可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叠加处理,能够创造舒适的人际交往灰空间,同时对周边小气候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文章通过对杭州市树阵景观的调查,明确了杭州市树阵景观主要有休憩型、通过型和观赏型3种树阵景观类型,应用树种以常绿乔木最为常见。同时,通过对代表性树阵进行研究,发现树阵景观对夏季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有显著影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增湿和减缓光照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镇化进程。专家估计,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39%提高到75%左右。面对这种燎原之势,各地一定要在总结过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生态城镇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一种宜居环境,包括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等内容。基于过去粗放型城镇化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及现阶段城市区域绿化生态空间建设普遍滞后的状况,迫切要求在向生态城镇化转型中,加强生态恢复与重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治理与修复。在城市拓展过程中,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门市上游段工业过度发达导致的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利用GIS空间分析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方法,探索西江磨刀门河口段小微湿地生态空间划定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空间划定面积为11 920 hm2,约占总面积的46.98%,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为“重要”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6.41%,生态斑块呈破碎化;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影响,整体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较高。基于划定结果,提出建立多层级修复网络、营造生物栖息地、构建湿地混合种养模块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众作为生态文化载体的使用者,其对载体项目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的偏好决定了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文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社会公众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市域宏观空间的总体生态感知处于较好评状态,部分差评原因集中在工作居住环境和"土"遗址空间生态感知的缺乏;2)公众对新建城市用地、城市更新区、遗址空间、自然景观区(户外森林环境)、自然景观区(临水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区(稀疏林草地)的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建设内容与形式有不同偏好;3)公众的上述偏好具有一定的总体趋势,同时也因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等因素出现一定的群体差异。文中根据上述公众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了目前西安生态文化感知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析人工水池生态景观设计及水体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可见,水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景观水体的设计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水体生态维护与水景、绿化等相结合,并根据空间变化形成多层次景观。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营造自然化、景观化的生态型绿色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罗定江滨公园及市政广场的景观设计,探讨城市新区核心开放空间景观的地域认知与活动空间设计问题。罗定江滨公园及市政广场的景观设计在充分了解场地条件和可利用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对市民广场、半岛酒店、休闲游憩地、儿童乐园、生态湿地等关键景观进行空间塑造。  相似文献   

20.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新发展观的角度,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元,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划分为1个生态区、2个生态亚区、8个生态功能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现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