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科学》2006,25(4):F0004-F0004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始建于1986年,当年入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成为网站成员。担负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污染事故的调查鉴定及监督监测、珍稀水生物种生态环境的监测、水生生物毒物残留的监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渔业环境影响的评估以及赤潮预报监测等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学》2006,25(6):F0002-F0002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位于大连市黑石礁,始建于1986年,当年入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为网站成员。担负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污染事故的调查鉴定及监督监测、珍稀水生物种生态环境的监测,水生生物毒物残留的监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渔业环境影响的评估以及赤潮预报监测等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学》2006,25(5):F0002-F0002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位于大连市黑石礁,始建于1986年,当年入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为网站成员。担负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污染事故的调查鉴定及监督监测、珍稀水生物种生态环境的监测.水生生物毒物残留的监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渔业环境影响的评估以及赤潮预报监测等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学》2006,25(7):F0002-F0002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位于大连市黑石礁,始建于1986年,当年入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为网站成员。担负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污染事故的调查鉴定及监督监测、珍稀水生物种生态环境的监测、水生生物毒物残留的监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渔业环境影响的评估以及赤潮预报监测等多项任务。2004年6月1日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目前可开展的检测项目有,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水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质量等,包括海洋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重金属、有机物、石油类、海洋生物、微生物等52个项目的检测与分析,还可开展多种生物实验及其病理、毒理的检测分析。建站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部局的渔业环境评价、赤潮预报、渔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09,(3):F0002-F0002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省渔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近完成了全国渔业系统第一辆渔业质量安全监测车的改装。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学》2004,23(5):F003-F003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始建于1986年,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所属的原渔业生态研究室和水化学研究室组合而成。当年入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为网站成员。主要从事渔业生态、养殖环境、海洋生物与环境、海水化学、化学分析等专业研究。有实验室290m^2,主要有理化监测室、毒理实验室、生物现察室、生物技术室、微生物技术室、显微观察室、分析仪器室和数据处理室。  相似文献   

7.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中国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以及渔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投入与积极引导下,增殖放流事业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各界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势态。辽宁省作为渔业大省一直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原则,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积极养护恢复渔业资源,努力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稳步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速度,不断推动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广西水产研究所负责承建的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经过近三年的筹建,于2006年1月通过了农业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首次授权认可和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具备了渔业产品、渔业环境、饲料等四大类131个项目参数的法定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9.
臣俊 《水产科学》1982,(3):70-70
中国水产学会海洋渔业资源委员会和辽宁省水产学会于1982年7月2日到7月28日在大连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一期“渔业统计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来自全国各海区研究所,沿海各省水产研究所,长江所,厦门、浙江、湛江和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及辽宁省的省、市、县水产研究所,渔业指挥部和渔业公司等29个单位,正式学员52名,旁听学员20名,共计72名。  相似文献   

10.
各地信息     
《现代渔业信息》2008,23(5):29-31
农业部牛盾副部长谈渔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谈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李富荣局长谈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对策研究;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候英民厅长谈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2年陕西省主要水产种质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区渔业水域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陕西省主要保护区渔业生态环境总体质量状况良好,营养盐类指标总氮超标较为普遍,部分保护区水域还一定程度受到非离子氨、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的污染。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营养盐类N、P污染物的治理和预防,有效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生长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李延森 《齐鲁渔业》1997,14(5):46-47
我国渔业环境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李延森(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烟台2640011当前我国渔业环境的主要问题11污染事故多,损失大《一九九五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改变,并呈加重趋势。1995年我国近岸海水水质以超三...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水产》2006,(3):F0003-F0003
河南省渔业监测中心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水产品质量、水产养殖投入品和水生生物病害检疫的检测及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2001年取得全国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乙级资格,开展各类渔业污染故事调查22起。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伊洛河黄河鲤鱼天然产卵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李振龙报道)9月27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举行。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彦亮、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志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赵胜利、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荆南进、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广文出席了启动仪式。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各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世界  相似文献   

15.
凡适宜经济水生生物生存、繁殖和生长的海洋和内陆水域均属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环境的中心任务是采取措施,防止渔业环境被破坏,减少或消除对渔业环境的污染,为保护渔业资源提供有利条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水体污染日益明显。70年代全世界每年排入水体的污水量在6000—7000亿立方米。各国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水体污染,收到一定成效,如英国的泰晤士河和日本的濑户内海等已重新有鱼虾类栖息。全球渔业每年为人类提供1.3亿吨水产品而且潜力巨大。如果良好的环境遭到破坏,想恢复起来就需财力和时间,得到偿失。保护好经济水生生物资源所需的生活环境,具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鱼类中毒症状与污染物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增加,超过水生生物忍受极限,死鱼的事故就随时可以发生。在十几年前渔业环境污染引起的死鱼事故,尚未引起重视,使渔业环境日愈恶化,渔业经营者权益受到损害,渔业生产发展遭到破坏。近年来,每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死鱼事故有几千起,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随着事故频繁的发生、海洋毒潮规模、发生次数上升,渔业环境监测和国家渔政管理部门目前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对重大污染水域监测后,拿出足以使污染排放者赔偿渔业经济损失的科学证据。为了快速、准确地分析出污染物,确定引起污染死鱼事故的污染源,必须以生…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因此,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对水生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业生产是以水生经济动物植物作为其生产对象的,这些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发育每一阶段都必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完成.鱼虾蟹贝藻类储存量的增减,质量优劣都直接受渔业水域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间接对渔业生产产生影响.因此,渔业水域环境是水生经济动植物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渔业水域实际是保护整个渔业经济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同时也是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  相似文献   

19.
正渔业水域是水生生物生存与渔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城市化的的快速扩张、对环境的破坏也给渔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外部物质与能量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域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并造成生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物种的消亡。如果出现大面积急性注入,甚至可能造成水域内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20.
王年斌 《水产科学》2007,26(4):199-199
经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海渔发[2007]41号文)、辽宁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批准,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在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挂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