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策略和已获得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BSA)、平行芽变分析法(PSA)和已知信息捕捉法(KIH)是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已获得了大量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这些标记是果树基因作图、图位克隆、分子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等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果树中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应用于果树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导入法。介绍了DNA直接导入法中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原理、类型和基因枪的轰击参数、受体材料、基因型、轰击前后的培养条件等对其遗传转化频率的影响,并系统地概述了基因枪法在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改良果树性状相关基因、启动子及多基因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果树基因枪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果树》2007,(3):69-69
为促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加强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相互间项关研究的交流,提高我国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推动“十一五”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与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中国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拟于2007年9月中、下旬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召开《全国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上应用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研讨内容(1)果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指纹图谱研究;(2)果树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究;(3)果树重要功能基因分子标记、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精细定位研…  相似文献   

4.
对野生西瓜某些性状如苦味、白瓤、抗枯萎病性的遗传表现研究认为:苦味、白瓤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较强,抗枯萎病性遗传相对较弱。不同时期西瓜植株不同部位同工酶研究表明,某些酶带的出现或缺少可作为利用野生资源改良西瓜品种中预选和鉴定的生化指标,其中以种子酯酶同工酶及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西瓜同工酶酶谱的表达部分揭示了某些性状的遗传状况及后代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果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关林  方宏筠 《中国果树》2002,(3):43-47,49
果树的基因型多为杂合型 ,杂交后代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分离。因此 ,把许多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果树品种上是非常困难的〔1〕。果树基因工程为果树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迄今国内外果树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果树基因转化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及基因工程对果树遗传改良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最后根据目前果树基因工程面临的问题和作者的研究工作体会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1 果树基因工程研究概况1 983年 ,科学家们首次利用农杆菌( Agrabacterium tumef aciens)介导将 npt II外源基因导入烟草 ,获得转基因植株 …  相似文献   

6.
核果类果树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综述了核果类果树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主要包括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果实经济性状等方面的遗传规律研究,以期为核果类果树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塔1’芦柑无核性遗传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1’芦柑及其原种(有核芦柑)、沙田柚ב塔1’无核芦柑的杂种群体为材料,通过同工酶分析,研究了无核突变的同工酶标记和无核性状的遗传动态。结果表明:(1)PER同工酶的Rf=036酶带与芦柑无核性状突变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芦柑无核性状选择的遗传标志。(2)在沙田柚×无核芦柑的杂种实生苗中,PER同工酶的Rf=036酶带出现的频率为12:204=1:17,接近于1:15。根据遗传学知识,可推测该酶带由4对基因的重叠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8.
番茄多茸毛基因Womz的遗传表现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敏  丁云花 《园艺学报》2002,29(2):133-136
 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研究设计, 以普通番茄多茸毛品系LS1371 与普通品系强力62 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群体, 研究番茄多茸毛形态突变基因Womz的遗传机理, 通过各世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关系的研究分析, 提出控制该多茸毛性状的Womz基因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在实际育种中, 比较Womz基因与Wo基因的避虫性表现, 表明Womz基因在番茄抗虫育种中更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比较12个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研究蛹虫草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形态有一定差异,匍匐状菌丝更有利于现蕾;农艺性状不同的菌株间其酯酶同工酶酶带也不同,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大的菌株其亲缘关系较远.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为蛹虫草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同工酶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同工酶”(Isoenzyme)一词首先由Moller和Markert(1959)提出。从50年代到现在对它的研究进展很快。由于酶蛋白多肽链结构差异取决于DNA分子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以基因结构的差异是产生同工酶的主要原因。同工酶潜是基因在代谢水平上的表型,利用同工酶分析法可以比较直接地判断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规律。目前同工酶的研究分析正被广泛地应用。本文试图对果树同工酶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果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果树绝大多数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一年生作物所不具有的特点,如童期长,遗传上高度杂合,占地面积大,一定程度上使通过常规有性杂交选育新品种的工作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多基因伴性遗传,有性杂交常产生一些劣质性状,达不到育种的预期目标。辐射技术则可以产生小量突变,在改良品种的同时又不会改变原有品种的固有优质性状。本文仅就近年来我国在果树辐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一概述。1 辐射育种创造的新种质  我国果树辐射育种开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果树遗传改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较大,并在10多种果树上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树基因工程所取得的进展。但要通过基园工程使果树品种改良走向实用化,还应在提高转化率和植株再生率、果树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转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柑桔的多胚性、童期长、品种杂合程度高、一个性伏由许多基因控制,因此性状遗传复杂。由于酶是基因的原初产物,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非连续凝胶系统(管状和平板)以及平板等电聚焦对叶片中的两种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研究。结果表明:柑桔叶片中苹果酸脱氢酶共有三条酶带,为二聚体。其基因组成如下:枳橙一条酶带,为AA;莱姆酸橙三条带,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工酶鉴定柑桔杂种与遗传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肖顺元  章文才 《园艺学报》1989,16(4):255-26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柑桔几个杂交组合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谷草转氨酶(GOT)同工酶可以鉴别华农本地早×三湖化红的杂种植株。谷草转氨酶、过氧化物酶(POX)、苹果酸脱氢酶(MDH)三种同工酶系统以及叶片形状四个指标均能充分鉴别华农本地早×宜昌橙的杂种。对华农本地早×宜昌橙F_2代进行GOT、POX同工酶遗传分析表明,GOT-2的分离符合二个或三个基因位点控制的假说;而POX-B分离广泛,尚难以进行遗传解释。对GOT-2、POX-B两种同工酶谱之间及其与叶片形状、嫩梢颜色两个形态学性状之间进行了独立测验,表明它们之间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豌豆隐性突变体带化茎伞状花序(Fasciatedculm and umbel) 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研究表明, 突变体的花蕾密生于茎顶端, 花序呈伞状。遗传试验表明, F1 代植株皆具正常的茎和花序, F2 代突变性状和正常标记性状呈3∶1 分离, 表明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支配, 用基因符号fcu 表示。fcu 基因具有使茎带化和产生伞状花序的双重遗传效应。以标志基因系L1238 和w2 为工具材料, 对豌豆fcu 突变体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 突变基因fcu 与矮茎基因le 表现连锁, 其交换值为31 .92% ±3 .62% 。已知le 位于第IVB 连锁群,因而推定fcu 也在该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6.
野生与栽培甜瓜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甜瓜‘LCW-01’为父本,栽培甜瓜‘X09-18’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其杂交后代分枝数、坐果率、单瓜重等20个主要性状的表现,采用ADM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研究杂交后代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基本倾向于亲本遗传,瓜长、单瓜重和肉厚等性状有很大改良空间;正反交F1结果不同,说明存在母体效应。瓜瓤颜色和果肉苦味有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分别受1对和2对显性基因控制,白色对橘色为显性,苦对不苦为显性;果肉颜色和果肉酸味为受多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分枝数等其余性状为数量性状,不同性状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7.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一种抵御外源核酸入侵的防御反应,属于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现在已被开发成通过改造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病毒载体来抑制植物内源基因表达的遗传技术。与传统的植物转基因技术相比,VIGS技术具有简便、高效、高通量的优势,近年来在果树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VIGS技术需要借助病毒载体来实现,所以选择适宜的病毒载体是在性状各异的果树中成功构建VIGS体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在果树中应用的VIGS载体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并分析了病毒载体在诱导果树基因沉默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同工酶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分类、亲缘关系和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在果树上虽已有许多报道,但多属于植物分类学上属、种间的差异分析,用于品种间差异分析的报道较少。程家胜(1981)、胡乃成(1988)曾对同一树种内不同品种间的同工酶谱型进行过研究,认为同工酶技术可以用于苹果品种间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9.
刘富中 Gosti.  s 《园艺学报》1999,26(6):380-383
对豌豆隐性突变体带化茎伞状花序(Fasciated culm and umbel)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 扫描电镜研究表明,突变体的花蕾密生于茎顶端,花序呈伞状。遗传试验表明,F1代植株 皆具正常的茎和花序,F2代突变性状和正常标记性状呈3:1分离,表明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支配,用基因符号fcu表示。fcu基因具有使茎带化和产生伞状花序的双重遗传效应。以樗基因系L-1238和w-2为工具材料,对豌豆fcu突变体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苹果品种间杂交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3个苹果品种(国光、金冠和元帅)自交和杂交后代的子叶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实生苗的子叶和叶片在主要特征性酶带上表现一致;还表明个别同工酶区带的遗传行为完全符合经典的孟德尔分离定律,证明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受单基因所控制。根据Pc区带的遗传行为,可以认为‘国光’和‘金冠’的基因型是杂合显性型(Pcpc),而‘元帅’则是纯合隐性型(pcpc)。在‘国光’ב元帅’的杂交组合中有可能出现Pc基因的某种生化突变,其突变率约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