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科克森国际狩猎场盘羊夏季昼间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盘羊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惕、休息、运动、修饰和其他6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37.82%、4.58%、42.57%、8.07%、3.66%、3.29%,休息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39.46%、6.24%、34.23%、12.80%、3.60%、3.67%,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占最多,修饰消耗时间最短。在一天中盘羊的休息有1个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从11:00持续到18:00;采食有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00—10:00和19:00—22:00;在17:00—18:00有1个较为明显的运动高峰期,然后迅速降低。其他行为在一天中发生较为随机,雌雄在警惕、休息和运动上差异性显著(P0.05),而在采食、修饰和其他行为上差异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散养状态下野生双峰驼(下称野骆驼)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野骆驼行为生态学基础资料,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0—12月期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试验性放归的4峰野骆驼(2雄2雌)进行昼间行为的观测。将野骆驼的行为分为6类:休息、警戒、运动、采食、反刍和其他行为。【结果】时间分配上雄性采食行为时间比例最高,为28.13%±10.42%,雌性野骆驼由于适应新的环境表现出警戒行为比例最高,为28.22%±10.74%。观察期间雌、雄性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无显著差异。随月份变化,野骆驼休息、警戒和反刍时间呈下降趋势,运动时间和采食时间呈上升趋势。野骆驼昼间警戒和运动行为存在晨昏活动的高峰,其采食行为有2个高峰时段,出现在当地时间日出之后(9:00—10:00)和日落之前(14:00—16:00),野骆驼的休息高峰出现在中午时分(11:00—13:00)。散养条件下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类似。【结论】散养条件下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相似,相关数据可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摸清金斑蝶成虫的行为特征,[方法]在田间的网室内跟踪观察其飞行、取食、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金斑蝶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8:00—10:00,成虫羽化当天基本处于停歇状态;羽化第2天起至交配前,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及日平均飞行时间均逐渐增加,雄成虫的日飞行高峰在13:00—15:00,雌成虫的日飞行高峰期在9:00—11: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平均飞行时间和日飞行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飞行次数与飞行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雌蝶:r=0.978,p0.05;雄蝶:r=0.957,p0.05)。金斑蝶雌雄成虫羽化次日开始取食,自羽化第2天起,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及日平均取食时间均逐渐增加,雄虫的日取食活动高峰期在9:00—11:00,雌虫日访花高峰期在11:00—13: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取食时间和日取食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取食次数与取食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雌蝶:r=0.949,p0.05;雄蝶:r=0.853,p0.05)。最早交配时间发生在羽化第4天,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配,交配主要发生在14:00—16:00。产卵时间主要在11:00—13:00,雌成虫的产卵方式为散产,主要产卵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结论]金斑蝶成虫期可分为运动器官成熟阶段、补充营养和促进生殖器官发育阶段、求偶和交配阶段、产卵等4个阶段,各阶段内行为有交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变化,为保护区珍稀雉类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08—09、2011-03—09月的研究期和2013-08—2015-05的研究期,分别利用36和60台红外相机,在保护区的90和188个研究相机位点,监测研究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共获得295张有效独立照片。【结果】1)红外相机的拍摄率在4—9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5月拍摄率最高;2)红腹角雉雌性和雄性每日均只有1个活动高峰期,其中雌性出现在10:00—12:00;雄性出现在06:00—08:00;3)人类干扰活动有2个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在人类活动干扰后,平均间隔10.28天±4.07天才能再次拍摄到红腹角雉活动;4)在有人类活动干扰出现的区域,红腹角雉为了避开人类活动高峰期,变成有2个活动高峰期,分别出现在06:00—08:00和16:00—18:00。【结论】初步明确了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和受到的人为活动干扰情况以及红腹角雉在适应人为干扰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饲养方式,首次对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izeensis成虫日节律进行全程观察记录。结果发现:会泽新松叶蜂羽化成虫中雌虫数量占优势,羽化率73. 17%,被寄生率12. 17%;成虫羽化随时间变化十分明显,羽化高峰期在11∶00—13∶00,其间羽化数量占羽化总数的71%;交配行为日节律明显,高峰期集中在11∶00—13∶00,12∶00时最高,达到25%;产卵行为从7∶00开始增加,在13∶00—15∶00处于高峰,13∶00时最高,达到32. 5%。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静息行为,其次为移动行为和产卵行为,最小的是交配行为;移动行为主要在白天进行,高峰出现在11∶00—13∶00,夜间成虫基本不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7.
了解圈养大熊猫活动节律有助于改善大熊猫的饲养管理。本研究采用连续时间记录法于2014年7月~9月对峨眉山熊猫馆的3只大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平和香琳的活动曲线相似,1天之内有3个高峰期和1个次高峰,芦琳则有4个活动高峰期和两个次高峰。在9:00~10:00和16:00~17:00这两个时间段3只大熊猫同时处于活动的高峰期,活动率在66±22%~89±37%之间。建议将投喂大熊猫的时间安排在大熊猫的高峰活动期间,以助于提高大熊猫的进食效率,减少食物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SPCBCRW)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全事件抽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的昼间(自早09:00至下午04:00)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获得以下结论:首先,羚牛的夏季白昼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及其他活动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依次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其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最后,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对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发现,同一群羚牛的个体活动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自治区人民政府於一九八二年四月八日批准成立“卡拉麦里山区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濒危珍贵动物——野驴、盘羊(大头羊)和鹅喉羚以及引起学术界极为关注并在认真调查的野马和赛加羚羊等.为了保护这些动物,对它们赖依生存的自然环境,如山、石、植被和水源等都是保护对象.该保护区的位置是西起滴水泉、沙丘河一线,东至老鸦泉和散巴斯陶东缘一线,南到自流井一线,北至乌伦古河以南三十公里一线,即东径88°30′—90°00′,北纬44°46′—46°00′,面积一万四千平方公里.地垮阿勒泰、昌吉两地州,奇台、吉木萨尔、富蕴、青河四县,海拔800公尺至1473公尺之间.  相似文献   

10.
育幼期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繁衍的关键期,而产后30 d幼仔死亡率高发,是为其存活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母体育幼期间的时间分配,活动节律以及育幼行为,将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以及种群数量与质量。小熊猫的育幼期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2013至2016年期间4只育幼期小熊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休息行为(58.32%±1.78%)是主要表现形式,其次为育幼(20.43%±2.39%)、探究(6.89%±0.71%),运动(6.27%±0.88%)、求适(5.59%±0.69%)、摄食行为(2.49%±0.56%);2)育幼行为仅在01:00~5:00较低,摄食行为主要发生在19:00~21:00和01:00;3)育幼与摄食、运动、求适和休息显著负相关(P0.01);而运动与摄食、求适行为显著性正相关(P0.05);4)在育幼行为中,舔仔的发生频率最高(68.64%±3.02%),其次为哺乳行为(23.45%±2.71%)。  相似文献   

11.
拉市海越冬末期斑头雁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宁  李德品 《西部林业科学》2004,33(4):69-74,89
2004年2月18日~3月14对在拉市海越冬斑头雁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方法进行行为取样,并对其在越冬地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斑头雁通常是早上7:30后飞离夜栖地,傍晚19:30以后从主要活动地飞回夜栖地。观察后期(3月7~13日)与观察前期(2月18~25日)相比,其飞离夜栖地的时间提前约20分钟,而从觅食地飞回夜栖地的时间则要晚10~25分钟。斑头雁无论取食还是夜栖,都喜集群,通常还有其他鸟类与斑头雁混群,如赤麻鸭等。3月初,有部分斑头雁开始北迁,大部分北迁是在3月中旬。越冬末期斑头雁行为时间的分配率为取食35.01%、静栖34.95%、警戒13.88%、运动8.35%、理羽6.77%、饮水0.63%、社群行为0.41%,所占比例依次减少。经对斑头雁在陆地和水域生境中的行为样本分别进行计算,表明斑头雁在这两种生境中有不同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在陆地里,斑头雁的主要行为是取食(约占47%),而在水域中,斑头雁的主要行为是静栖(约占46%),表明斑头雁的食物主要是从陆地中获取。在一天中,斑头雁的不同行为出现的高峰时间不同,取食高峰时间和警戒高峰时间在早上9:00至10:00和傍晚17:30~19:15;静栖高峰时间在14:00~17:00;运动高峰时间在10:30~12:30;理羽高峰时间在14:30~17:00。  相似文献   

12.
滕丽微  李枫  刘振生 《林业研究》2002,13(3):241-244
从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4只笼养东北虎(1雄3雌)进行了系统的行为观察。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可以分成5种主要的方式:运动、卧息、睡眠、取食和其他行为(饮水、排尿、修饰、嬉戏和站立)。在所有的行为类型中,睡眠和运动所占的比值很高(占整个时间分配的75.18%);而卧息、取食和其他行为仅占24.82%。除了取食,一只雄性和其中两种雌性东北虎的其他4种主要行为具有相似的活动规律,在白昼和夜晚各有一个活动高峰;而另外一只雌性东北虎在夜晚则具有两个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云南野生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繁殖期白化孟加拉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情交配期雌雄白化孟加拉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均将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在妊娠期雌性白化孟加拉虎将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较少的时间用于摄食、睡眠和其它行为,对比妊娠期4只雌虎的行为,不同个体在同一种行为间差异性极显著(P〈0.01);产仔期雌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产仔和舔舐幼虎,其次是休息;在哺乳期雌虎将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其次是哺乳和运动。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繁殖期不同阶段休息行为差异性极显著(P〈0.01),睡眠、运动和其它行为差异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笼养东北虎(Panthera tigiris altacia)的行为观察(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4只笼养东北虎(1雄3雌)进行了系统的行为观察。笼养东北虎的行为可以分成5种主要的方式:运动、卧息、睡眠、取食和其他行为(饮水、排尿、修饰、嬉戏和站立)。在所有的行为类型中,睡眠和运动所占的比值很高(占整个时间分配的75.18%);而卧息、取食和其他行为仅占24.82%。除了取食,一只雄性和其中两种雌性东北虎的其他4种主要行为具有相似的活动规律,在白昼和夜晚各有一个活动高峰;而另外一只雌性东北虎在夜晚则具有两个活动高峰期。表2参16。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红外相机观察研究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日、年活动节律,结果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都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红腹锦鸡日活动高峰期在8∶00-10∶00和16∶00-18∶00,红腹角雉日活动高峰期在6∶00-8∶00;红腹锦鸡在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其次是秋季和夏季;红腹角雉在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和秋季差距不大,冬季活动极少。  相似文献   

16.
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0 3% ;繁殖后期黑嘴鸥成鸟的各种行为不具明显的规律性 ,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取食 4 2 5 3% ,休整 1 4 2 1 % ,运动 1 7 6 5 % ,警戒 1 4 5 2 % ,饮水 1 0 93%。繁殖后期运动和警戒行为所花费的时间比繁殖前期显著增加 (P <0 0 0 1 ) ,休整行为显著减少 (P <0 0 0 1 ) ,导致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取食地点的变化和后期的育雏行为。黑嘴鸥雌雄抱孵时间比为 1 2 4∶1。抱孵时间随孵化天数的增加而相应延长 ,一次抱孵时间最长可达到 2 0 1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早实核桃新品种‘农核1号’的光合特性,为该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早实核桃‘农核1号’为试材,采用Li 6400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_s)及主要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农核1号’叶片P_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9:00,峰值达15.67 μmol/(m^2·s)。11:00—19:00,P_n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P_n及其他光合参数在不同时段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_n与T_r在13:00—19:00呈极显著正相关;P_n与G_s在各时段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_n与C_i在7:00—9:00呈极显著负相关,在9:00—13:00呈不显著正相关,在13:00—19:00呈不显著负相关。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农核1号’叶片的LCP较低且LSP较高,分别为53.84和752.16 μmol/(m^2·s),说明‘农核1号’对弱光照较为敏感,适应性强。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00—9:00主要环境因子PAR对‘农核1号’叶片P_n的影响大于G_s,两者均表现正效应;9:00—13:00各指标按照对叶片P_n的影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_i、WUE、G_s,C_i表现负效应,G_s和WUE表现正效应;13:00—16:00主要光合参数G_s对叶片P_n的影响大于C_i,G_s表现正效应,C_i表现负效应;16:00—19:00主要光合参数WUE对叶片P_n的影响大于T_r,两者均表现正效应。【结论】在生产上引种和栽培‘农核1号’时,应注意扩大株行距,保持通风透光,从而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了同一条道路上的两段不同绿化配置形式作为实验样地,实地监测了晴天和阴天两个典型天气条件下街道中空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并比较了在典型天气条件下两种道路绿化配置形式对街道中空气颗粒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