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害,5年期间,项目林内风蚀比对照减轻9.3%~55.5%;造林后,受防护林保护农田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0%~15.3%。通过大量走访风沙区农民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营造防风固沙林后,辽西北风沙区的农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10%~30%。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为了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特征和响应机制,评估不同人工林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辽西北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样地采用"S"型布点采样,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并进行混合,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UNGuild软件,获取并分析辽西北风沙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并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能显著增加土壤pH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土壤的C/N。该区人工林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优势真菌属类群为Guehomyces、被抱霉属及青霉菌属。NMDS和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显著,都可划分为两个聚类,其中,樟子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较大,而杨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与针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较大。土壤pH、速效磷、DOC和C/N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的主要因子。[结论]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特性及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杨树人工林显著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因此,在辽西北风沙区种植杨树较针叶树能更好地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4.
林农间作是林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杨国英,李成建(舒兰市大北林场)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地区的造林绿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更新造林一项,每年都给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可采伐木短缺,导致大多数林业企业处境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探索在滇南热带地区造林地进行林农间作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文章选择了6个热带亚热带速生造林树种,定植于景谷益智乡斗母信村造林地上,对每一树种分别采用林农间作管理和一般管理(每年进行两次砍草和铲塘)的两种方式进行幼林管理;定植后3 a时测定保存率、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林农间作方式管理造林林地平均可以提高保存率10%,加快地径生长1.98~4.30倍,加快树高生长1.89~4.51倍,使造林地提前1~3 a达到郁闭,而使造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减少林地抚育的年限和抚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调研的结果,提出了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3组模式,分析了北方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发展林农间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沈阳市新民地区杨树与花生、大豆、玉米、西瓜及苗木等作物不同间作模式进行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沈阳地区杨树林农间作模式中,大行距比小行距经济效益高,因此在沈阳地区,进行速生杨造林时,在满足单株营养面积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大行距造林,即4 m×8 m或3 m×10 m株行距.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发展林下经济是一种创新的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农-林复合经营,非但可以使林农获得"短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以耕代抚,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效应,更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考察调研,旧辽西北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做出全面总结,对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参考,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本文对湘西武陵山区农村生活烧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从武陵山区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改变目前农村生活烧柴的不良现状,发展薪炭林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