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害,5年期间,项目林内风蚀比对照减轻9.3%~55.5%;造林后,受防护林保护农田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0%~15.3%。通过大量走访风沙区农民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营造防风固沙林后,辽西北风沙区的农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10%~30%。  相似文献   

2.
关于林农间作的探讨张海军,张启云,李广祥(吉林市林科所)“百年树木”对于林业这一长周期的生产行业,只是一味地造林,致富奔小康是很难的。而我国农业正受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的扩大和新交通线路的开通,农田耕作面积锐减,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特征和响应机制,评估不同人工林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辽西北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样地采用"S"型布点采样,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并进行混合,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UNGuild软件,获取并分析辽西北风沙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并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能显著增加土壤pH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土壤的C/N。该区人工林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优势真菌属类群为Guehomyces、被抱霉属及青霉菌属。NMDS和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显著,都可划分为两个聚类,其中,樟子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较大,而杨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与针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较大。土壤pH、速效磷、DOC和C/N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的主要因子。[结论]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特性及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杨树人工林显著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因此,在辽西北风沙区种植杨树较针叶树能更好地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4.
林农间作是林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杨国英,李成建(舒兰市大北林场)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地区的造林绿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更新造林一项,每年都给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可采伐木短缺,导致大多数林业企业处境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5.
在辽西坡地上,通过枣农、梨农、桃农、杏农等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试验筛选及产量、产值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适宜的林农复合优化模式为枣农复合模式;通过榛子、核桃干果树种+作物复合经营与枣农复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农复合经营为辽西坡地林农复合首选模式;继续试验研究了枣农复合优秀组分为铃铛枣与谷子,是辽西坡地同一土地单元内高效的林农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西北沙地人工林更新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更新造林设计;(2)在更新方式上,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3)实行合理采伐,采伐要为更新创造条件,要因地制宜确定采伐方式;(4)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5)积极实施更新造林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在滇南热带地区造林地进行林农间作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文章选择了6个热带亚热带速生造林树种,定植于景谷益智乡斗母信村造林地上,对每一树种分别采用林农间作管理和一般管理(每年进行两次砍草和铲塘)的两种方式进行幼林管理;定植后3 a时测定保存率、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林农间作方式管理造林林地平均可以提高保存率10%,加快地径生长1.98~4.30倍,加快树高生长1.89~4.51倍,使造林地提前1~3 a达到郁闭,而使造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减少林地抚育的年限和抚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调研的结果,提出了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3组模式,分析了北方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发展林农间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树林地郁闭前林农间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郁闭前的杨树人工速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农间作研究,结果表明:林农间作不仅能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对林木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贵学 《林业科技》2021,46(4):34-36
通过对沈阳市新民地区杨树与花生、大豆、玉米、西瓜及苗木等作物不同间作模式进行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沈阳地区杨树林农间作模式中,大行距比小行距经济效益高,因此在沈阳地区,进行速生杨造林时,在满足单株营养面积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大行距造林,即4 m×8 m或3 m×10 m株行距.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辽西北沙地造林经营的现状,辽西北沙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辽西北沙地影响人工林生长的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生态脆弱区和社会贫困区,但却是辽宁大中工业城市的生态屏障。文章以辽西北生态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人工林生态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间种模式(间种黄豆、西瓜、花生、松苗和不间种)油茶幼林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油茶新造林以间作花生和松苗较好,但是有间作植物的油茶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均低于未间作的油茶纯林。  相似文献   

14.
发展林下经济是一种创新的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农-林复合经营,非但可以使林农获得"短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以耕代抚,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效应,更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考察调研,旧辽西北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做出全面总结,对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参考,促...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间种模式白木香幼林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间作作物可有效提高幼林保存率;3种间作模式以间种花生的间作效果表现最好,其次是间种西瓜,最差的是间种番薯.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起,在辽宁省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中探讨实用造林抗旱技术,即:植苗覆盖栽植技术;SAP容器苗培育、深栽造林技术;灌木培抗旱土堆、剪干保活技术;一次成林沙地樟子松移植技术;杨树窄带宽距营造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造林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合辽西地区最佳的兔害防治方法,以侧柏、花楸、刺槐等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隔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保护趋避、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等措施进行免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最优的兔害防控措施为树干缠绕废旧报纸、树干缠绕螺纹塑管、荆条防治、套笼法,野兔危害率为0.29%~5.0%。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辽西北地区造林现状,容器苗造林的优势以及主要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进行林农轮、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木麻黄二代更新。以采用轮作+间作措施,二代更新效果最佳。成活率比对照高14%,树高大2.6倍。轮作效果次之,间作效果最差,但三者都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湘西武陵山区农村生活烧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从武陵山区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改变目前农村生活烧柴的不良现状,发展薪炭林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