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双干"式盆景,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连根式",一种是"总干式"。当前,一部分带有"总干"的"一本双干"式杂木盆景,造型不太完备,只见"双干",不见"双冠",只有"主冠",没有"副冠"。这既违背了自然之理,又降低了艺术表现力。树木既然能长成了"副干",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副冠"。为了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力,对"副冠"的造型,不能忽视,不能敷衍。这种缺失"副冠"的"一本双干"作品,在一些外国作品中容易见到,我们中国盆景有自己的造型理念,是"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不能"东施效颦"!大家知道,浙江派松树"双干双冠"式造型很有名,自然与艺术结合得好,颇具拟人味道,值得学习借鉴。当然,一些杂木"一本双干"式盆景佳作,更值得学习借  相似文献   

2.
漫谈细叶榕     
适用于制作榕树盆景的白榕,称谓为小叶榕、细叶榕。实际上盆景爱好者都认为是大叶榕,而把某些叶子特小品种,称为细叶榕,而真正称得上细叶榕的品种极少,而“冒牌”的却很多。问题的提出和寻求《中国花卉盆景》于1994年12期转载了海外一篇精辟文章《浅谈杂木盆景》,作者写道:“在同一树种中,品种优劣,差距很大,例如榕树,目前榕树盆栽几乎全部实生苗,若要保持优秀品种原有特长,则必须以插枝培养,选择叶小、面平、富有光泽、叶与叶之间间隔小,并发育良好的品种。”这说明榕树在海外也不能满足盆景素材的要求,应寻找叶小、节短,发育良好的品种。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印度榕应用,最早见于耐翁先生1981年所著《盆栽技艺》。先生认为,“印度榕,叶小节密,但枝条肥笨、僵直,缺乏古树的老而瘦的气味,因叶特小,曾  相似文献   

3.
用盆景艺术向世界宣传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是海派树石盆景《浦江源头》的创作初衷。早在2006中国陈村世界盆景赏石博览会上,《浦江源头》就赢得了中外盆景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赏。美籍国际盆景雅石协会(BCI)和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领导人琳达布兰特颇为欣赏地与《浦江源头》合影留念。《浦江源头》能在大展上引起震撼,不仅让人领略了海派盆景的魅力,而且向世界展现了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地的母亲河——黄浦江源头的神韵美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卉盆景》第5期刊登了夏著华先生《从两件丛林作品看中国盆景与海外盆栽之别》一文。以往,笔者曾拜读过夏先生多篇文章,受益匪浅。但该文读后却让笔者稍感意外,我和他有一致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愿与夏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松柏盆景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广大桩友争相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使松柏盆景制作出现了空前火热的局面。相比之下,杂木盆景倍受冷落。在盆景园地中,似一个无人疼爱的孩子,寂然一隅,顾影自怜。平心而论,这不是正常现象。松柏类常绿树种有其自身的优点。但落叶木盆景也有着松柏类盆景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显示出从艺者的非凡功力。近读两件雀梅盆景,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令人难以忘怀。《双峰映月》是双干式高耸型盆景。此桩突  相似文献   

6.
杂木盆景会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这是松柏盆景及其它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杨积德的这几件作品,以寒景裸姿的形象出现,展露出杂木盆景的内在精华,它们或遒根强劲,或干古嶙峋,或虬枝峥嵘,无一不体现出自然树木的风姿神韵,让欣赏者清晰地看到:树势、树姿的定向定位,枝态细部的处理,鹿角枝、鸡爪枝的运用搭配;树的向上态势脉络,内部结构,层次,疏密,动静,刚柔及整体构图的匀称协调以及景深的艺术处理等等,使你一目了然,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你面前。盆景作品能以这种形式出现,并不是随便什么盆景都适合。这样的作品让你能认识到作者的养护培育创作盆景功底的深浅,这样的景象既别致而又富有韵味。笔者认为它给欣赏者的感受,一点不亚于其它季节所展示出的图景,甚至更具魅力及吸引力。有这样的“身子骨”想必让其穿上“盛装”同样不俗。  相似文献   

7.
山东青州市朱光亭先生现年59岁,热爱盆景艺术30多年。现拥有桂花、迎春、梅花、蜡梅及其他杂木盆景500余盆,现仅桂花盆景就有400余盆(见《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1期52、53页)。  相似文献   

8.
杂木盆景的树性不同于松柏类盆景,如果出现主干部分破损或坏死,要做成舍利干就不太合适,就是强行做了,也不会尽如人意。一是其纹理扭曲与清晰度不如松柏类强,二是耐腐蚀性也不如松柏类。  相似文献   

9.
去年第八期上,曾刊有林凤书同志撰写的《赏山水盆景(寒江独钓)》一文,并配有照图。现请作品的作者冯舜钦同志介绍他创作雪景盆景的一些经验。考虑到今年有不少新订户,且去年八期印刷质量也有问题,故再将照图刊登一次,供鉴赏。  相似文献   

10.
杂木盆景主要运用枝托造型,以枝条的长短作争、让、抑、扬等来创造作品姿态的美感,以枝形来表达创作神韵。创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采用截干蓄枝的技艺手法时,都是以剪为主,很少蟠扎。树形以自然界中姿态优美的树木为参考蓝本,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美化加工,非常讲究枝条粗、细、大、小、长、短比例及曲线美感等。  相似文献   

11.
悬崖式在盆景的范畴内比起其它式样要少得多。其原因是取得理想素材较困难。养护也同样较难,一般按正常情况养护,还没有等到作品成型,下部枝条往往就枯死了。而松柏类的悬崖式盆景则要好得多。落叶、杂木类树种的悬崖式制作养护要困难得多。图1是悬崖式雀梅盆景,图2是倾斜30度的养护状态图。杂木类树种尤  相似文献   

12.
看了贵刊1995年第四期《飞鸿集》中,《几点改进建议》和《值得研究》两篇文章及附图,我认为这样的学术交流,很有必要,对艺术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想趁此机会,就这两件桩景造型,发表一下个人浅见,以求教于诸家。仲先生文章对《雀梅》桩景提出“令人有四平八稳的感觉。两边过分均衡,使主从关系明显淡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这正是这件桩景缺点之所在。但从提示的改进图看来,又觉得不够令人满意。如图二,树冠修改后成左展右收状,虽然解决了“四平八稳,两边过分均衡”这一毛病,但新的问题随  相似文献   

13.
梨树生长快,寿命长,是制作果树盆景的良材。但要制作出好的盆景,笔者认为有三个重要环节需要认真把握。选桩育桩求树势一个优秀的果树盆景作品,必须具备优秀杂木盆景的树势,梨树盆景也不例外。因此,首先要按杂木盆景的树桩标准去桩材市场、果农果园,选购有较好树势、根盘完整、主干扭曲过渡自然、出枝合理的棠梨树桩,也可用种子自育或从市场选购幼苗。按照"意在笔先"的原则,在地培过程中,用剪扎结合的方法,将树势、出枝布局定型后,加强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七八年后上盆,也能制  相似文献   

14.
品赏枸杞盆景《今夜礼花灿烂》,顿觉心里一亮。作为观果盆景,既继承了中国盆景之传统,又有其个性;既玲珑,又大气,融杂木盆景与观果盆景特色于一身。第一,它以根代干,以根代枝,整个作品的主干,主枝与露根,都是一棵野桩枸杞的根。作者将主根作为主干,将侧根作为侧枝和露根,经过几年的养育,成为独具风格的作品。第二,果艳果繁,叶小且密;果、叶主次分明,突出了  相似文献   

15.
讣告     
植物盆景,随着时光的流动,它总是要这样那样,或快或慢地不断变化着。做为一个盆景人,怎样遵循、把握这种变化,适时的使用恰当的技艺、技巧予以改作,以求得变化和在变化中又求得新意。这,实际上是一个盆景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1年,文者虽在《中国花卉盆景》当年的第8期,写了一篇《我给一株铁树接个头》的文章,介绍自己这盆拱卫式铁树盆景的制作经过(见图照1)。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盆景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被接上的那个大的球体,底部周围也丛生了不少子球。这样就对原来盆景的整体和谐有了不少的冲击,美的画面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动了改作念头。  相似文献   

16.
在盆景艺术中,面对大型柏桩,按照常规的杂木树桩栽桩方法,很难使其枝托、收顶与主干协调起来。通过“丝雕”的手法,模仿自然界的枯枝断柯现象,将其做成神枝、舍利,使克服了上述缺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山松新树桩换土法与体会》(《中国花卉盆景》95年第6期)一文,谈的是使盆栽山松(马尾松)通过换土法,促使长旺盛。只有长旺盛,才能实施截干蓄枝法,加快成型速度。现介绍山松树桩纠形手术,也是加快成型的一种手段,并且可以与换土法先后进行。如能有效地实施纠形手术,可把山松成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把劣材变为可造之材,普通之材变为优秀之材。一、方法与体会〈1〉备用工具材料与适应范围:扦锯、树枝剪、铁线,塑料薄膜、竹片、各号型花篮罗丝。纠形手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张夷先生的作品,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创作视角新颖独到,切入点巧妙奇特,在常规中另辟蹊径,平淡里点石成金,为我们古老的盆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三幅一组题为《江南乐韵》的作品,就是巧借三枝江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氛围、情绪等等来丰富盆景作品的内涵,也力求用大自然的山石树木的有机组合,再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这又是作者一次新的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1993年第九期《中国花卉盆景》刊登了几件瑞安盆景,本人观赏后觉得尚有些不足(优点在这里不一一分析))。现提一些个人看法和意见,供参考。一、《水旱盆景》的不足是:1.整个作品中树体背对水面,缺少顾盼呼应。2.主树顶冠过大、过密,象一座小山  相似文献   

20.
读陈奇元先生《亦谈『舍利型』盆景》一文,很高兴。总感觉盆景论坛有点沉寂,以为谦和太多,活力就不足。但陈先生的论点并不能让我完全信服,于是又来写几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有必要先作个说明:我写《对盆景『舍利型』的思考》没有研究或评说日本『舍利型』盆栽的意思,只不过有感于国内『舍利』风越刮越紧,不由生出杞人之忧,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