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9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麦9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以山东矮秆为母本、临汾42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寒耐热性好,落黄好,籽粒外观商品性好,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晋麦96号,已在山西省南部水地种植推广60万hm~2。  相似文献   

2.
晋麦9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6148为母本、晋麦3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507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2%。2011—2012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275.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晋麦92号高产稳产,优质强筋,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宝鸡旱地和河南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晋麦64号产量分析及选育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晋麦 6 4号具有综合抗性好、优质、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 ,在产量性状方面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产量结构三要素协调 ,高产稳产性好 ,是适宜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理想品种。通过对晋麦 6 4号的选育分析认为 ,在育种过程中 ,对品种性状的改良应注重总体水平的提高 ,而不是对单一性状的突出要求 ,在选育过程中 ,必须紧扣“丰中求优、丰中求抗、丰中求早”的原则 ,这样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才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晋麦104号的选育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麦104号(试验名:汾451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汾4412母本、陕旱867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现代选择、鉴定技术,经系谱法历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是集高产稳产、高筋高蛋白、抗旱节水、抗病抗逆性强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104号,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1070015。  相似文献   

5.
晋麦5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晋麦 57号的选育以抗耐旱为主要抗逆保证 ,高稳广适优质中早熟为育种目标 ,性状互补共增为原则组配亲本 ,以稳定穗数 ,提高粒重为模式调整产量结构 ,重视高光效的根茎叶穗理想株型和源流库生理协调的生长发育特性 ,保证综合抗性。采取及早产量测评 ,异地多点适应性鉴定以及在适当稀播的大田密度下选穗 ,全生育期系统观察等选择方法 ,使育成品种晋麦 57号表现高产稳产增幅大 ,抗旱抗青干能力强 ,品质优良 ,综合农艺性状好。  相似文献   

6.
晋麦110号是利用山农22为母本、晋麦8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改良系谱法经过8年选育而成的节水、中强筋、富含叶黄素的小麦新品种,是2023年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的第一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笔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要点,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运丰早号小麦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及育种体会。运丰早 1 0号、运丰早 1 8号(晋麦 56号 )、运丰早 2 1号 (晋麦 6 1号 )小麦新品种 (系 )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用郑 891和烟1 6 0 4杂交 ,经连年分离选择及生理生化选择 ,选育而成的高、中水肥地小麦新品种。运丰早号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节水、抗病、广适、高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 晋麦27号,原名长治2017,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1989年3月经山西省第15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正式命名为晋麦27号。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晋麦27号是用长治早熟3号做母本,抗3665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旱地选种圃上逐代选育,于1983年育成。  相似文献   

9.
南农7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通过江苏省审定.该杂交棉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前期示范过程中均表现结铃性强、抗病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高效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选育与产业化开发”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原所长汪若海研究员为主任委员,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农业大学,以及江苏、河南、山东等省  相似文献   

11.
对临远3158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病性能等方面阐述了临远3158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以及国家区试等试验结果,对定西40号遗传背景、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以及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定西40号选育采用的亲本遗传基础丰富、早代选择抗病性、较高世代选择农艺性状和品质的选育方法有效。定西40号丰产性好,国家区试折合产量2 805.6 kg/hm2,较对照增产11.48%;抗旱性3级;对条中32、条中31、条中30、水-14等混合优势小种表现免疫;含粗蛋白(干基)15%以上、湿面筋(干基)33%以上;稳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我国西北旱作春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豆新品种合丰43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对育种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合丰43是以北丰9号为母本、与合丰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增产效果显著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16.3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14.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6%。  相似文献   

14.
节水多抗冬小麦新品种临丰61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临丰615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的分析,剖析了临丰615具有的抗寒、节水、早熟、抗病、丰产性好的特征特性,以及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稳产性的遗传背景。同时对今后选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玉米发展趋势和河西地区玉米育种成就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河西地区玉米育种应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耐)逆境能力强,投资回报率高,自交系和制种田高产稳产,具有高效的种子生产潜力为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是选育株型适中、结实性好的中大穗抗病杂交种;在方法上采用系谱法与轮回选择相结合,选育高起点、多类型的自交系;开展异地抗性鉴定,引进高抗自交系;积极开展南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优良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及筛选优异育种中间材料,选育和推广北方春中早熟区组高油大豆新品种,采用梯级杂交育种方法,将多亲本优良基因进行聚合累加,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和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与病害鉴定技术,创新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合丰53’,该品种油分含量21.94%,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3036.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8.6%;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3.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9%.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是全国的稻瘟病常发重发病区之一,新品种在生产上使用年限短。针对这一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施州育种工作者确立了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持久抗稻瘟病育种,通过建立高效稳定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圃和抗病育种基地,广泛征集和积极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长期鉴定筛选,并利用筛选出的具有持久抗瘟能力的种质资源作供体亲本,采用相宜的杂交配组方式,创制人工制恢(保)组合,对其后代株系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具有持久抗瘟能力的不育(保持)系和恢复系,再通过合理配组利用,育成具有持久抗瘟能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20余年的努力,成功育成了一批基本符合上述目标的杂交水稻新三系和组合,并陆续投放于大面积生产,产生了较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和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及新种质。【方法】以感病品种圣稻13、圣稻1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交改良和回交改良2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H11-8、H11-12和H21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将Stv-bi(或其等位基因)转移到圣稻13、圣稻14品种中,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结果】通过2个自交混选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多份稳定抗条纹叶枯病材料;通过回交改良,获得携带Stv-bi的圣稻13回交稳定品系E01、E13、R107等6个。【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建立了抗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为今后开展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