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酚(gossypol)是一种萜类化合物,1886年英国化学家 Longmore 首先从棉籽油“皂脚”中分离出来。它存在于棉株的色素腺体中,是色素腺体中所含的主要化学物质,对人类和非反刍动物有毒,当棉仁饼中棉酚含量超过0.04%时,引起人畜轻度中毒,达0.15—0.20%时,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反刍动物食用过多的含棉酚棉仁饼,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长期以来,棉籽这一富含蛋白质、油份的天然食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利用棉籽蛋白的方法主要是棉仁加工去毒,虽然加工方法越来越先进,但在加工过  相似文献   

2.
棉花的色素腺含有棉酚及其有关的类萜醛化合物,这些色素腺在多数地上部包括种子都可找到。它保护植物免遭虫害,但是种子的胚中的棉酚是不希望有的,因为它对非反刍动物有毒。本研究的目的是鉴定其除种子外大多数地上部具有色素腺的一个六倍体棉株,并着手将这个特性转移到四倍体棉株。一个来自四倍体(2N=52)的陆地棉×二倍体(2N=26)的斯特提棉(G.sturtianum Willis)的种间杂交的可育的六倍体(2N=78)棉株表现出具有无色素腺种子和有色素腺茎叶及结实体的表型。这个表型的花芽和种子含棉酚百分率分别为0.29和0.02。来自六倍体同四倍体的陆地棉得州标记棉1号(TM-1)原种杂交的五倍体F_1 植株在得州布朗斯维尔看来似乎生产出与四倍体的得标-1同样多的籽棉。但是,其F_1 棉株的花芽产生0.31%的棉酚而种子仅产生0.02%的棉酚。得标-1的花芽和种子含棉酚百分率分别是0.58和1.29。这些结果表明,具有在植物茎叶和结实器官的色素腺中含棉酚但在种子的胚中不含棉酚的这个优异特性的可育的六倍体种质己经产生。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疆海岛棉替代进口埃及棉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海岛棉因内在品质较差,不能满足特纺产品要求,只能作小比例配棉使用,其余必须使用进口埃及棉。本文通过对新疆海岛棉纤维性状的分析认为,遗传基础是影响纤维品质的主导因素;提出从培育优良品种入手,是彻底改善纤维内在品质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国内市场上用新疆海岛棉全面替代进口埃及棉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无棉毒素棉无棉毒素棉的最大特点是棉株任何部分本身不含棉毒素,因而这类棉种不但含油无毒,而且棉仁饼还可作粮食吃。现在的栽培棉种的棉饼不能食用的根本原因就是棉种本身含有棉毒素,所以只能用作肥料。这种棉毒素又叫棉酚,分子式为C_(30)H_(30)O_3,含量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0.20—2.03%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个玉米无叶舌突变体Y43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EMS法构建的玉米骨干自交系昌7-2突变体文库中,发现了一个玉米无叶舌突变体,随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了纯合一致、稳定遗传的无叶舌自交系,命名为Y43。该突变体穗上部叶片直冲,表现为无叶舌,其他农艺性状与受体一致。通过对Y43与昌7-2及海9-21的F1、F2、BC1分析,初步确定该突变体无叶舌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Tyler 1908年发现夏威夷棉没有蜜腺后,接着 Meyer 等将这种无蜜腺性状转移到了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无蜜腺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ne_1ne_1ne_2ne_2)所控制,它们分别位于 A 染色体组的第 V 连锁群和 D 染色体组的第Ⅸ连锁群上,当 ne_1和 ne_2纯合时,表现为棉花叶片、苞叶基部,苞叶内均无蜜腺。由于蜜腺是某些害虫的重要食料来源,无蜜腺则可减少害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故无蜜腺具有一定的抗虫性。一些美国学者研究指出:无蜜腺性状可以使每代红铃虫虫口减少50%,并且成功地培育出了无蜜腺新品种,其斯字731N和斯字825种植面积(1979年曾占美国总植棉面积的2.5%左右。国内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无蜜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的覆膜面积和土壤残膜量一度上升,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质量.总结无膜棉特征及主要栽培技术,为残膜污染的治理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无色花色素(LAC)、前花色素(PAC)及单宁这些术语在文献中并非总是定义清楚或区别明显。在有关高梁叶片内存在apiforol的最新报道中,Watterson等(1983)提到的LAC包括了黄烷醇单体,如黄烷-3,4-二醇和黄烷-4-醇,而PAC(或凝缩类单宁)包括了黄烷-3-醇的低聚物。本报道也采用这种术语。经酸处理能将LAC和PAC转化成有色的花色素,前者经单体分子失水而成,后者经解聚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无症状表现的植物的不同组织,如黄瓜、苜蓿、三叶草、甜菜根、马铃薯块茎、花生仁、豆科植物根、蔬菜、狗牙根草的茎,及其它植物的贮藏器官内均已发现有内生细菌。这些内生细菌一些是存在于无症寄主或非寄主植物体内的病原菌,其它则不知是否能引起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发展中有关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和棉花产品综合利用的要求。遵照全国第四次农作物育种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于1982年8月9—12日,在河南安阳召开棉花抗虫育种和无棉毒素棉育种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13个单位共26位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治理由棉花覆盖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探索了适宜山东省德州市的无膜春棉绿色栽培技术。主要从精细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查苗定苗、中耕培土、合理化学调控、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当地春季棉花裸地栽培和地膜污染防控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鸡脚叶无蜜腺棉若干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害虫行为过程的形态性状是棉花抗虫的一个重要因素。陆地棉鸡脚叶和无蜜腺特性在棉花抗红铃虫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据本校研究:鸡脚叶棉的红铃虫落卵量、虫花率、青铃受害率均低于正常叶棉近等基因系,其种子虫害率相对减少20%左右;同样,无蜜腺棉的种子虫害率均低于有蜜腺近等基因系和亲本,其减少受害程度一般在20%以上。这项研究结果与国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勾玲 《中国棉花》2007,34(7):11-12
天然彩色棉由于具有不需化学染色、对环境无污染、穿着舒适等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世界各国兴起了研究热潮.目前天然彩色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纤维色泽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种油菜花瓣缺失突变体 无花瓣性状的遗传分析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两种不同类型油菜花瓣缺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与正常有花瓣油菜杂交并回交构建F2 和BC1 群 体,分析两种油菜无花瓣突变体的无花瓣性状的遗传规律。根据田间各遗传群体花瓣度( PDgr)的观察和统计表 明,甘蓝型油菜突变体APT02无花瓣性状由两对主效隐性基因和一对隐性修饰基因控制;白菜型油菜突变体 AM032无花瓣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两种油菜无花瓣突变体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都不存在母体细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15.
零式型与分枝型海岛棉光合色素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纸层析法对海岛棉两类株型9个品种的叶片光合色素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零式型海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层析迁移率、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结合度、可见光谱均高于分枝型海岛棉。因此,零式型比分枝型海岛棉的光能利用率和光合速率高,同化产物积累较多,有利于早熟、丰产。  相似文献   

16.
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EST测序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儿茶素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5148,序列全长1 30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7.5 kD,理论等电点为5.81。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0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与亚洲棉、草莓和葡萄的相似性分别为70%、68%、71%。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总儿茶素含量不同的4个茶树品种中与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花色素合成酶(ANS)等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FR和LAR基因的表达量与茶树中总儿茶素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而其他基因则与其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害虫防治方法就其对Bt棉、非Bt棉和无蜜腺棉不同防治效应作了调查。在每一种防治方法下,分别种植4个Bt棉及其轮回亲本,4个无蜜腺品种以及3个非Bt棉商用品种,以调查互作效应。(1)喷施既能防治盲蝽象又能防治烟芽夜蛾/棉铃虫复合种群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无密腺光叶棉的抗棉铃虫效果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密腺光叶属于棉花形态特征抗虫性,在抗虫机制中为害虫对寄主的不选择性。苞叶基部和叶脉无密腺,减少了棉铃虫成虫的主要食源,使之不选择或饥饿缩短其生命力和降低生育力。G·A·Niles(1977)报道无密腺使虫卵着附下降50%,但无密腺原始  相似文献   

19.
大豆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国内外报导中已经肯定。但是各种性状相对优势大小,不同学者的试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这些不同结果都和F_1的亲本基因型差别及其差异程度有关,但尚缺乏这方面的分析报道。 对于大豆籽粒产量及其有关性状的优势表现,能否作为亲本选配、组合鉴定和后代选拔的依据,长期来一直是否定意见居主导地位。作者根据1980年双列杂交分析的资料,认为大豆也和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一样,存在着用F_1资料的遗传信息指导育种技术的可能性。本文对杂种优势进行遗传分析,为直接利用F_1资料指导大豆育种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134个品种和200个杂种于孕穗期移入15℃的人工气候室处理4天,采用不育指标Sin~(-1)(%~(1/2))计算颖花不育性以测定其耐寒性。把种子培养在义田(YoShida)培养液中,10℃处理30天,再按1RRI(1975)出版的《水稻标准评价方法》对根系及幼苗的耐寒性进行评级。水稻品种可以划分为4种不同的耐寒类型。发现了低温时控制根系再生的新基因(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