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主要农艺措施产量函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吉林省中部农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产量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旋转设计试验数据的计算程序包”,解析了密度(x_1)、有机肥(x_2),氮肥(x_3)、磷肥(x_4)等主要栽培因素及其相互间效应和产量关系,提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和最优化的生产条件,为北方农区玉米生产技术规范化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闽单88高产制种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玉米闽单 88 主要栽培因子(密度、 N 肥、 P 肥、 K 肥)与制种产量的关系,通过微机对模型进行模拟,得出各因子对制种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及2 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通过频数分析,筛选出指定产量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建立了闽单88 在三明红黄壤条件下的高产制种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 淮北地区是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多年来大豆亩产一直在50—80千克徘徊。为了提高大豆产量,有关单位曾做过许多单因子或复因子试验,但因试验方法功能局限,实际上很难全面描述所研究因子与产量的关系。我们于1986年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淮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选优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淮北地区当前生产条件下,采取适宜综合农艺措施,大豆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产量。通过微机的模拟试验,可筛选出大豆高产栽培各项技术因素组合的较佳范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雁青秋大豆主要栽培因子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雁青秋大豆在三明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通过PC-1501计算机对模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通过频数分析,得出指定产量水平下的最佳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雁青秋大豆大面积规范化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临麦16高产高效优化模型设计与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 ,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 1 6的主要栽培措施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 ,明确了影响临麦 1 6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 ,为良种良法配套、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春大豆浙春2号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浙春2号春大豆主要栽培因子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浙春2号春大豆在三明红黄壤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通过PC-1501计算机对模型的解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两因子搭配的产量效应,通过频数分析,得出指定产量水平下下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浙春2号春大豆大面积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邓培延  张丽君  吕海鹤  毛春霞 《农技服务》2011,28(6):735-737,747
为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单8号在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优化配套技术、良种良法用于大面积生产,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贵单8号在毕节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了各试验因素对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密度>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模拟寻优提出了3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单8号在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优化配套技术、良种良法用于大面积生产,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贵单8号在毕节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了各试验因素对毕节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密度>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模拟寻优提出了3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9.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进行油菜多因子多水平试验,以建立油菜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优选法,获取一组666.7m^2面积上产量150kg以上的优化组合,从而为大面积油菜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米(Zea mays L.)杂交新组合的产量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对引进的22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筛选出了适合沛县生态环境条件的高产组合6个,明确了高产玉米组合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分析出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增减变化与产量高低表现均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土壤不同基质、土壤肥料不同配比对玉米栽培的影响,为玉米优质高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选地及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以期为玉米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夏玉米肥料配合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适宜淮北地区的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方法]以淮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生长期间施肥设置氮磷钾肥不同用量的10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91.12+15.99X-0.30X~2(R=0.987 7~(**)),磷肥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在施磷量较大时,随施磷量的增加,磷肥对产量影响作用减弱,施钾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100 kg籽粒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平均分别为2.87、0.90、2.09 kg。10个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9.68%、35.43%、50.01%。施肥对玉米株型结构、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及籽粒品质影响不大。[结论]淮北地区产量为10 500 kg/hm~2夏玉米的适宜施肥量为:N 300~375 kg/hm~2、P_2O_575~90 kg/hm~2、K_2O 75~9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套作春玉米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合理配比的生产函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苏南地区麦玉米稻三热制中套作春玉米的合理施肥量肥料配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追肥比例为1∶1时甜玉米的产量和百粒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1.37%~39.38%和9.68%~30.18%。在品质方面,当所有肥料做基肥施用时不利于品质形成,甜玉米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在肥料利用效率方面,以基追肥比例为1∶1处理综合表现较好,显著提高氮、钾和镁利用效率,与全部肥料做基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0.84%、65.83%和61.92%。总体而言,以基追肥比例为1∶1处理的效果最好,在甜玉米的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实现豫东潮土区夏玉米高产和轻简施肥。[方法]采取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周口市商水县潮土区实验点的结果表明,缓释氮比例占45%的专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较习惯施肥,千粒重提高28 g,穗粒数增加16粒。缓释肥促进了夏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可维持土壤氮素养分平衡,增产增效显著,较习惯施肥,应用缓释肥暨种肥同播技术,增产13.5%,增效1 920元/hm_2;较与供试缓释肥等养分的普通肥料,增产10.3%,增效1 215元/hm_2。[结论 ]该研究为周口市大面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缓释肥提供依据;为农机、农艺技术的创新融合拓展了更新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0802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作为鲜食玉米,可以在国内多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锌锰硼肥配合施用对玉米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间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单施锌、锰、硼,均有增产效果。三者相互配合施用时,以锌、锰配合效果最佳,锌、锰、硼三者配合效果次之。玉米施用ZnSO4·7H2O和MnSO·H2O的适宜比例为1:1。当前施用锌、锰混合肥料,每亩以1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硅肥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玉米上的应用报道不多,为了探讨硅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特安排此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探明:施用硅肥玉米一般增产7.9%-12.3%,最佳经济合理用量每667m2用40kg。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06-74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