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14年度国际玉米市场供应将由偏紧转向宽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斌  周惠 《农业展望》2013,9(4):10-13
2012年美国玉米减产,国际市场供应偏紧,2012/13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创下39年以来新低,国际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价格高企抑制了国际玉米市场采购需求,并导致全球玉米贸易格局发生明显改变。2012年玉米价格上涨刺激2013年全球玉米播种面积同比扩大,并将带来产量增加,2013/14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将明显回升。预计2013/14年度国际玉米价格将低位运行,国外玉米运抵中国南方港口完税后成本明显低于国产玉米,中国用粮企业进口玉米可行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玉米消费的内部结构,研究得出,中国玉米消费的4种用途总量均逐年增加,美国食用、种用、工业用增加但饲用消费量却呈下降趋势。从消费占比指标看,中美两国均表现为食用、种用、饲用消费量占比下降,工业深加工消费量占比上升。中美玉米工业深加工内部消费结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均有向燃料乙醇和淀粉糖集中的趋势。因此,在对中国玉米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时,美国玉米消费结构的变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供求判断:国内供求:预计2002/03年度玉米新增供给比上年度增长5%左右。国内消费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饲料消费增长0.6%,食用消费减少1.6%,工业消费增长3.9%。国内玉米新增供给将略小于需求,本年度全社会期末库存将略有下降。国际供求:据有关方面资料分析,预计2002年全球玉米产量比上年减产1%,消费将与上年度基本持平,由于产量明显低于需求,2002/03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将下降到1.07亿吨,库存消费比仅为17.2%。预计今年美国玉米春季播种面积预期将比上年扩大,产量预期增加一成以上,巴西玉米预计将增长,全球玉米产量可能出现回升。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4.
正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天然橡胶趋势向好,利好因素叠加,行业迎来春天:(1)橡胶主产国产量下降,叠加出口缩减计划;(2)下游消费好转,重卡销量增长明显;(3)保税区库存降至新低;(4)合成胶与丁二烯价格暴涨,激发替代空间。维持"增持"评级。主产国天胶减产,全球供给呈下行趋势。中国天胶供给大幅依赖进口。中国是橡胶第一消费  相似文献   

5.
中国不仅是玉米消费大国,也是主要的玉米生产国。通过测算相对依赖系数,分析得出中国对美国和乌克兰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通过测算出口产出弹性得出,美国玉米可依赖度较低,过度依赖美国玉米,风险较大,而乌克兰可依赖度较高,玉米供给的风险较低。但是中国还需寻找其他玉米进口来源地,分散风险。在中国玉米进口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中,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缅甸、泰国的可依赖度较高,可以适度增加自上述国家的玉米进口量。中国应进一步采取合理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玉米生产和加工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推动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6/17年度国内外大豆市场回顾及2017/18年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17年度全球大豆主产国相继实现大丰收,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5亿t,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低位震荡,消费需求受低价刺激大幅增长,全球大豆贸易量达到1.4亿t,"大供给、大需求"格局进一步确定。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下继续增加,但仍远不能满足国内蛋白需求,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 349万t,较上年增加1 026万t。2017/18年度国内生猪存栏将继续恢复,禽类养殖也呈现恢复性增长,饲料蛋白需求继续增加。但国内杂粕产量增加,限制豆粕消费需求,预计2017/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 600万t,同比增长2.7%,增幅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库存普遍呈现出高位积压的态势,而在三大主粮中以玉米的库存积压问题最为严重。本文首先结合玉米库存消费比指标分析阐述了近年来玉米库存水平的变化走势,指出玉米库存积压不仅增加了政府储粮负担,还会加重农民卖粮难困境。然后探讨了玉米库存积压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玉米稳产增产、玉米进口量增加,以及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而抑制了玉米消费增长。为此,针对目前化解玉米库存的对策和提议,即新建仓库、减少补贴从而调减生产、发展生物燃料等,指出这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存在一定不足,并且可能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提出了化解玉米库存积压问题的解决方案,从短期看主要是增加玉米的市场需求、减少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从长期看,则主要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对耕地进行休耕改造,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潜在产能,实行"藏粮于地"的库存战略;打造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粮商和在自贸区尝试建设全球玉米贸易流通及库存中心,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玉米流通贸易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达到保障国内玉米供需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视     
2003年世界玉米生产、消费情况生产方面2003年世界玉米产量6.24亿t,增产5.0%;玉米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33.3%。美国、中国和欧盟的产量占当年世界玉米总产量的66.8%,2003年美国玉米产量比2002年增产11.7%。消费方面世界玉米消费6.3亿t,比2002年增长0.9%。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2003年世界饲料用玉米占玉米消费总量的68.2%。美国和欧盟消费量分别为20257万t和4220万t。库存方面世界玉米期末库存0.92亿t,比2002年下降6.2%。玉米库存占谷物库存总量的25.4%;玉米期末库存占当年消费量的14.6%。2003年,美国玉米库存比2002年增长23.2%,欧盟上升2.2%…  相似文献   

9.
正据菲律宾食糖署(SRA)最新预测,受厄尔尼诺以及种植面积减少的影响,2015/16种植季(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菲律宾食糖产量为215万-219万t,低于上一种植季的232万t。早前SRA批准进口14.2万t食糖。为维持与美国的食糖贸易及增加库存平抑价格,SRA正在研究增加进口。到目前为止,菲律宾已向美国出  相似文献   

10.
2012/13年度全球棉花面积、产量均同比下降,消费缓慢回升,但仍延续供过于求的格局,库存量持续增加,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高点。受中国收储政策影响,棉花贸易量同比减少,棉花价格相对平稳。国际棉价较低对中国棉花生产、进口造成较大影响。未来国际棉花仍将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产量下降、消费略增、库存持续增加,国际棉价将呈弱势震荡格局。  相似文献   

11.
2015/16年度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回落至180~190点,即2015年棉花产业仍延续2014年消费呈弱势"恢复性"增长和生产呈强势"缩减性"的分化态势。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巨大库存、石油价格下降、化纤替代增长、原棉消费减少以及中国进口减少影响,全球棉价下行压力增大,美国、中国、印度等产棉大国的棉花生产都呈收缩态势。中国主产棉区的新疆提出调减次适宜、不适宜棉田面积正是中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测,2004/05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达到7.09亿t,比上年度增产 13.7%。其中美国产量为3.0亿t,创历史最高纪录, 占全球总产量的42.3%;中国占全球总产量的18.3%, 居世界第二位。全球玉米消费将达到6.81亿t,增长 5.3%。其中饲料消费4.68亿t,增长5.3%,占总消费的68.7%。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1.28亿t。多年来首次出现增长,比上年度增加27.7%,库存消费比提高到18.8%。  相似文献   

13.
受美国和南美诸国旱灾影响,2012年世界大豆产量有所减少,消费则继续增长,库存消费比下降,全球供需偏紧。国际大豆价格在剧烈波动中上涨,大豆贸易因中国进口增长而略有增长。展望未来,2013年世界大豆产量、消费和贸易将继续增长,国际大豆价格有望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玉米生产出现波动,玉米产量增长不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全球玉米供求日趋紧张,库存消费徘徊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确立的世界粮食安全警戒线以下。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美国遭受严重旱灾,7月,美国农业部大幅调减本国玉米产量预期,导致国际价格暴涨,后期如果美国玉米带气候没有明显改善,预计国际玉米价格仍将在高位震荡运行。通过对国内外玉米市场形势对比以及辽宁、内蒙古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国内玉米市场的优势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强生产、保供给、稳市场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以应对国际市场突变。  相似文献   

15.
刘锐  杜珉 《农业展望》2014,(1):13-18
2012/13年度全球棉花面积、产量均同比下降,消费缓慢回升,但仍延续供过于求的格局.库存量持续增加,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高点。受中国收储政策影响,棉花贸易量同比减少,棉花价格相对平稳。国际棉价较低对中国棉花生产、进口造成较大影响。未来国际棉花仍将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产量下降、消费略增、库存持续增加.国际棉价将呈弱势震荡格局。  相似文献   

16.
刘锐  杜珉 《农业展望》2013,9(1):26-29
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收获面积增长,产量再次超过2700万t。受经济恢复迟缓等影响,同期棉花消费不足2300万t。国际棉花市场供过于求,期末库存继续增加,库存消费比达到67.4%的历史高点。受全球棉花供求关系和中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价相对稳定,国内外价差拉大。全球棉花进出口贸易加大,中国棉花进口激增。展望2012/13年度,预计全球棉花植棉面积产量下降,消费状况有所好转,但仍产大于需,库存持续增加,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国际棉价仍将保持弱势震荡格局。  相似文献   

17.
《饲料博览》2006,(8):40-40
由于产区气候适宜,中美玉米可能双双丰收,供应压力渐趋沉重。8月份与7月份相比,全球玉米产量大幅增加256万吨至68931万吨,其中美国玉米产量大幅增加599万吨至27880万吨,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14200万吨。消费方面,全球消费量仅增86万吨至72348万吨,美国消费量则增加203万吨至245  相似文献   

18.
2016/17榨季,中国食糖市场进入恢复性增产阶段,共产食糖928.82万t,同比增长6.74%。受全球食糖供给短缺、国内消费需求平稳、进口限制加大、打击走私效果凸显、抛储有限等因素影响,国际糖价回升和国内产不足需状况支撑国内价格企稳回升。2017年1—8月,食糖价格外弱内稳使得价差扩大,加上贸易保障措施作用进口量下降20.8%至167万t。国际市场受益于天气利好,亚洲各国增产促使产需缺口逐渐收窄,抑制国际糖价上涨。展望后市,在2017/18榨季国内外基本面情况差异明显,国内食糖供给有所回升,贸易保障措施控制进口节奏背景下,国内食糖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产不足需状况一时难以改善,将支撑国内糖价,国内食糖市场或进入库存消化阶段。国际糖市由于增产和需求低迷,2017/18榨季或将出现供应过剩,价格弱势运行可能较大,较低库存为国际糖价运行提供一定的支撑。但后期仍需关注国内食糖进口、走私糖打击效果、抛储节奏和巴西、泰国、印度等主产国产量变化情况及天气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贸易政策不断调整。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美国贸易政策对中美两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TVP-SV-VAR模型分析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玉米期货市场的等间隔和特定时点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玉米期货市场的影响时变特征明显且不具有持续性;两国玉米期货市场所受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中美玉米期货市场的脉冲响应分别呈现出负向和正向;在特定时点下,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玉米期货市场影响正负向交替进行并逐步减弱;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加大了美国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影响程度。据此,中国应通过贸易合作,扩大国内玉米产能、寻找玉米进口替代国,完善玉米期货市场等多举措齐头并进,应对美国贸易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豆、小麦产量未做调整——美国大豆库存量略减少南美大豆产量未调——中国玉米产量增加美国玉米供需数据未调——美国和全球棉花年终库存量减少2012年12月1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最新的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小麦:美国小麦出口减少5000万蒲式耳,反映了出口销售和装船进度缓慢及海外竞争加剧的状况。出口量减少导致美国2012/2013年度小麦年终库存预测量增加5000万蒲式耳。预测美国硬红冬麦出口量减少4500万蒲式耳,软红冬麦出口量减少1000万蒲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