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已有成效,农业合作呈现出多方式、多领域、多区域局面,但同中亚5国的农业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中亚5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对中国农业具有较强互补性,是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理想区域。本文对中国新疆同中亚5国开展农业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前景进行相关论述,并提出相关拓展并深化双方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中国处于农产品贸易逆差局面,政治友好、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是其合作的基础。通过剖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区域农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表明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业合作的重点聚集在扩大农产品贸易、搭建农业投资平台、创新农业技术合作等领域;同时,提出推动企业联盟、打造农业国际产业链、便利化贸易环境、建立政府层面的中亚农业合作信息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发展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农业合作是相关国家的共同诉求。中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地段和重要的建设地区,特别是农业又是中亚国家倡导的优先投资领域。中亚目前是河南农业合作投资的主要地区,但在农业"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面临着中亚国家政治环境不稳定、法律不完善等复杂多样的农业合作投资制度障碍和法律问题。一、河南对中亚农业投资合作的概况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潜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周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接壤,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毗邻。中国新疆与中亚5国在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缘文化等存在的相似性,以及中国新疆与中亚5国农业资源、技术优势的互补性为农业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科技合作对于推动中国新疆与中亚5国的农业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发展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本文首先分析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基础,然后针对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领域展开分析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合作的潜力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在6个方面的进展,提出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构想,包括合作的基本思路、方向和领域,提出了推进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继续加大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中亚农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社会资本和金融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示范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核心区域,是联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目前中国已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投资合作,但是由于中亚地区形势复杂,各国发展基础不一,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的阻碍。所以,充分认识中亚五国在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发展风险,对于加强与中亚五国的投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亚5国农业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已呈现出多区域、多领域、多形式的良好局面。然而,与我国毗邻的中亚5国却一直没有真正进入我国农业合作的视野。中亚5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与我国农业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理想选择地,加之新疆的独特优势条件,我国与中亚5国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农业投资等领域存在着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亚是中国著名"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农业合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介绍了中国和中亚农业的合作现状,从贸易、科技、投资等方面对中国和中亚农业合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中国和中亚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放在农业投资和农业援助的综合效益评价方面。此外,畜产品互补性及贸易流量预测也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仪,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设开放、包容、普惠的经济合作体系,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最终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利共赢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倡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是支撑中国农业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国际农业合作和全球农业治理新格局和新秩序的有效途径.着眼"一带一路"背景,开展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倡仪研究,既可为农业领域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为探索完善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倡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疆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新疆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相对的资金优势。新疆与中亚国家在农业领域有较好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具备很好的农业合作潜力,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平台和地缘优势以及日益改善的中亚投资环境为新疆农业"走出去"到中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种选择对提高新疆粮食安全和资源性短缺农产品供给程度以及建立未来的出口基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中国新疆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新疆具备与中亚5国国际合作交流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口岸优势及农业生产技术优势,与中亚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形成了强烈的互补,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产业对接、要素配置、强化配套服务等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互补性较强,其中,产业结构存在阶梯性差别,资源要素禀赋各具优势。推进双边贸易深化发展,增加有效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合作,拓展贸易机会,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区域自然条件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生物多样性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目前,中国在各类多双边合作机制下与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国家开展了跨境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种质资源收集等农业生态合作,下一步可继续与"一带一路"区域在草原生态保护、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合作等领域继续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哈两国的合作对中亚其他国家起着示范带动作用。本文从农产品贸易、直接投资、良种培育、农产品加工4个方面,对中哈两国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中哈开展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利益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利益是合作的根本基础,在深入剖析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迫切要求,强调新时期下适时转变合作模式与发展思路、在新的层面上找寻利益交汇点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和世界高度关联,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农业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农业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农业互利合作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多双边合作机制下,积极开展农业领域产业对接,成效显著,农业合作正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设定了按时间分步、商品优先序甄选的逐渐消减关税的政策,分析了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合作对各国宏观经济与农业部门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各项政策下,中国GDP累积存量会减少,但其对整体经济未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同时,此政策能够促进中亚各国GDP的增加,减少各国通货膨胀率,稳定参与国物价,增进中亚5国人民福利,促使良好、安定的社会局面形成。在水果蔬菜和肉制品方面中国具有优势,需加大投入,以促进与中亚5国间农业贸易,获得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签订双边合作协议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是中亚最大国家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及中哈农业合作潜力,对推动两国农业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主要特点,农业种植业以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也有一定优势。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中哈农业合作有一定基础且潜力较大,农业合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以科技合作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农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新疆在两国农业合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基于对农业基础和合作现状的分析,本文对未来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做出基本研判,即农产品贸易继续以互补性强的产品为主,科技合作以旱作节水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主,农业投资以全产业链投资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东盟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良好、成效显著,农业投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东盟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中地位显著,中国在东盟农业投资企业数量多、投资金额大、合作领域和产业链广泛,带动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政府间合作正在由援助、技术合作向战略顶层对接全面拓展,企业投资合作正在从独立经营模式向园区集聚模式转型。下一步,建议从战略对接、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东盟国家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区,同时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东盟国家,因此双方在天然橡胶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东盟国家"2+7"合作框架的提出,使双方在农业领域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与发展机遇,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天然橡胶原材料、合成橡胶、天然橡胶制品方面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最后提出应对竞争、深化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