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引起关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协调的关系对中国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仍然存在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大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的问题,即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将对如何促进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3-244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虽已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初步格局,但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依旧存在着较大距离。从人口、土地以及经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村新型经营形式不断创新,并得到了政府各个方面的支持,但仍然存在层级不高、城镇化进展缓慢、生产要素外流严重等问题,在对上述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生产、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完善三农保障体系,培养并保留各种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采用主成分因子法选取了反映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各20个指标,通过测定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再运用VAR模型描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广东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逐步上升,先后经历"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目前整体耦合度并不高;广东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拉动效应,较强于农业现代化的反作用,而长期内这种拉动效应渐渐被强化趋于平稳.因此,为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正向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国脱贫攻坚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筛选,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文献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58-259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发展的两大主流方向,两者结合起来协调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的内在影响机制,及其当前两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最后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也是统筹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武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武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在协调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武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为基础,依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系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两者间的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耦合度从低水平耦合阶段逐渐过度到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从严重衰退失调发展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低水平一直是制约两者耦合协调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注重社会保障服务质量的均等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作用,不能偏重于一方的发展或是交替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2007—2016年的数据,通过协调度模型对我国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城乡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影响,同比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受到这两种因素的影响。结合上述内容,作者建议西部地区,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去探索促进城镇发展的有效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2007~2016年的数据,通过协调度模型对我国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城乡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影响,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受到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建议西部地区,结合经济发展情况探索促进城镇发展的有效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6,(7):62-65
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分析兰州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兰州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关于"人"的城镇化和"人"的现代化。通过分析,兰州市城镇化发展已进入高级阶段,农业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兰州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人地矛盾问题,农民"市民化"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应采取积极对策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领先城镇化发展到城镇支持、反哺农业的历程,通过总结发展历程和分析目前美国城镇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结合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际,从3个方面提出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联。两者之间的配套化发展,不仅仅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以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经济、人口及其土地资源等三方面深入探析影响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是东北三省新时期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可以形成互相促进、和谐共赢的局面。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4年东北三省的有关数据为样本,通过综合评分法分别对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计算,总体上看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其协调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不断优化提高,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从时间序列比较分析结果看,辽宁省的发展态势呈现相对平稳增长,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发展波动则较大。通过协调发展度的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离散程度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和城镇化规划纲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3年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基本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由1995年的0.283 2上升至2013年的0.725 4,上升趋势明显。但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2013年刚步入中度协调阶段,离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阶段差距依然较大;且仅有2010年属于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其余年份均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研究表明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匹配化程度依然偏低。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使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效内洽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给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SPSS软件和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2000—2013年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入了历史性快车道;山东省两化同步发展的协调耦合度越来越高,由2000年的中级协调逐步发展到2005年的良好协调,2013年进入优质协调阶段;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且二者差距呈现持续加大趋势;城乡统筹发展进展缓慢导致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过低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依托数据分析结果,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民受教育水平4个方面总结提出两化同步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加大政策与资金补贴力度为突破口,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各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寻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并分析其发展阶段和类型。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平稳波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内部不平衡性和差异化较大,多数城市属于高强度、中高强度拮抗耦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上海市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明显优于其他城市,达到勉强协调,多数城市处于轻度、中度失调阶段。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河南"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问题。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选择: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的一般方法、结合传统农区的实际,以传统农区黄淮4市(河南省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为例,分析了2003-2012年其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水平的变动趋势之后发现,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甚至不协调状态,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制约了二者协调水平的提高。因此,传统农区需要在维护粮食安全水平的基础上,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提下,重点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以使二者协调发展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快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