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贸易结构优化问题,为增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贸易强度指数、序样本最优分类法及贸易专业化指数,从贸易市场结构、贸易产品结构及贸易模式优化的角度,探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结果]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较大,双方可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紧密度、进出口贸易增速、贸易成本状况,优化贸易结构,互利共赢,产生良好的联动发展效应.[建议]我国应准确选择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因"国"制宜,实现农产品目标市场的多样化;完善农产品政策支持体系,扩大出口能力,争取更大利润空间;依托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优化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在2001年后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农产品贸易面临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互补性不断降低等风险。因此,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契机,强化双边农业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GL指数测算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运用BI指数、HI指数分析中国与各国之间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征,最后运用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产业贸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上,阿富汗、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及产品类别之间均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产品质量的差异是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农产品发生贸易的重要原因.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贸易不平衡程度、地理距离、贸易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贸易不平衡程度呈现负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仅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SITC,Rev.3的3位贸易编码,采用GL指数和RCA指数,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产业内贸易和比较优势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不稳定;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速度较为滞缓,进口结构高度集中;中国对蒙俄和东盟依赖程度较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这种发展空间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利用UN Comtrade中中国与俄罗斯1995—2014年农产品贸易HS92两位编码数据,采用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竞争性、互补性两个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其互补性指数大于中国农产品出口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中国与俄罗斯在较多的农产品上表现出紧密的贸易关系,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但是部分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并不紧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应该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强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国家加大向西开放力度,鼓励外贸企业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中受益。2 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种类不断输送至中国西北乃至中原地区。如今,中国生产和加工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正通过新丝绸之路出口至沿线国家,特别是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近年来已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2—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使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中国与丝绸之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分解,并利用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产品竞争力在中国出口增速中贡献最大,但中国农产品对于进口国有进口替代现象,因此中国要继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尤其对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市场更须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建立在贸易伙伴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因此要利用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发挥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与农业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日益密切,贸易额增长迅猛,双方对外贸易中占居重要地位。但目前双边贸易中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并存、贸易市场和产品结构集中,对应性较强,对此,双边应提高互信度、更加促进多层次的交流,共同合作寻找弥补现阶段贸易弱点的策略,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哈两国的合作对中亚其他国家起着示范带动作用。本文从农产品贸易、直接投资、良种培育、农产品加工4个方面,对中哈两国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中哈开展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确立,必将对沿线国家特别是中国林产品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及哈萨克等国主要林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沿线国家林产品贸易的特点。结果显示:中国加入WTO以来,尽管俄罗斯原木产量有所下降,但俄罗斯在工业原木、锯材出口方面将继续占主导地位;印度在主要林产品供需方面均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口;中亚缺林国家仍然依靠林产品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原木、锯材等初级林产品贸易属于典型的单项补缺型贸易,但在人造板、纸和纸板等林产品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最后,针对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及中亚国家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特征给出了具体的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为中哈两国农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推动两国农业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保障措施不断完善,"走出去"需求不断提高等,不仅有利于实现哈萨克斯坦新经济政策的民生目标,还有利于提振沿线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丰富了政策对接的内涵。但随着战略对接的深入,农业合作也将面临大国消极因素、农业投资敏感性强等挑战。中哈农业合作需要以战略政策对接为指导,以建成若干示范项目为目标,以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农用物资贸易物流集散枢纽为定位,不断深化两国农业合作。为保障农业合作顺利开展,建议在机制、政策、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加强保障。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核心节点国家,近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方面的贸易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新疆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新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与中国新疆的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发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和海关HS四位编码对双方农产品贸易规模、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为提升中国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实现新疆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新疆毗邻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哈萨克斯坦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依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多边机制,以新疆作为桥头堡,加大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合作有潜力、有必要、有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个国家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的效率、潜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贸易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大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波动式螺旋增长趋势,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2)未来贸易潜力与提升空间很大,落脚点主要在于人为因素的提升;(3)在影响因素的自然因素中出口国经济规模、双边人口规模、出口国森林资源禀赋以及双边使用共同语言等变量对贸易流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在此期间出口国经济规模相较于中国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而两国空间距离因素起阻碍作用;人为因素中出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的关键因素,其他要素也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提出"设施联通、鼓励贸易商和企业参与引进、调整贸易政策、打造多元市场结构"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71-174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现状,选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11个国家经贸数据,根据引力模型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上各国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发展潜力。实证结果也表明,经济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在各国经济合作的模型测算上,提出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同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农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合作成效较为显著。在共建"一带一路"从写意画走向工笔画的背景下,持续深化沿线农产品贸易合作既是我国农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未来沿线农产品贸易合作要着力在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上下功夫,坚持战略协同,突出发展共赢,进一步优化农业营商环境,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农产品贸易合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将对中国农业结构带来变革。通过分析丝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及农业禀赋,找出农业定位并与中国当前的农业发展相互比较,对我国农业模式、农产品结构、品牌建设以及出口检验检疫标准提出建议,帮助我国农产品突破国际贸易发展困境,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已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印度作为重要沿线国家,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拓展空间,为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且两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印两国农产品出口竞争性有所减弱,但2012之后,两国农产品的竞争性不断加强。2004—2015年,中印农产品进出口额呈波动上涨态势,农产品贸易逆差也相应呈扩大趋势;中国向印度出口农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和其他农产品,而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则主要是纺织纤维及其废料产品,但其比例却一直大幅下降。未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鉴于印度农业地位的下降和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弱化,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徘徊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并运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及QAP方法等整体网络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密度和互惠性分别提升了6.9%和6%,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联系愈发紧密;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则处于中心位置;3)经济发展水平(GDP)、地理距离、语言是否相同及是否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协议是影响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及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签订FTA协议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就是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交流,在今天农业发展仍然是"一带一路"的交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这将是继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又一次地迎来巨大转变。我国农业将加快产业调整的步伐,全面构建新型农业国际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