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指数保险由于缺乏精算模型、数据获取难、因子选取与指数构建复杂、指数难以跟踪等问题导致该险种产品开发困难、运营效率低,无法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基于深度学习、微服务架构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设计与实现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服务系统。系统通过内嵌农业气象灾害指数风险识别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两项关键模型,可以实现气象指数保险的在线自主开发、自助投保、在线跟踪指数和出险后的自动理赔等功能,为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管理能力、提高气象指数保险的服务效率提供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广州蔬菜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均居农作物之首,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广州的蔬菜种植以露天生产为主,极易遭受各种气象灾害影响,从而造成巨大损失。作为分散和转移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研发面向蔬菜种植的保险产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降水和大风作为气象指数,设定日降水量≥100 mm或日最大风速≥7级作为理赔标准,并根据广州各区历史气象数据的差异性,厘定各区不同的保险费率,降低基差风险,构建农户容易理解接受的蔬菜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在广州试点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丰富了广东农业保险品种,有效解决了广东农业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的突出问题,对提高蔬菜种植业抗风险能力、促进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气象监测密度,积极研发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加强保险产品研发合作,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气象指数保险的宣传力度,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完善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构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助力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本身的特性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面临的困难,包括气象数据不足、产品定价难度大、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低等问题。在分析我国问题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对策:一是增加气象站的数量,加强立法保障;二是完善保险产品的设计;三是加大宣传,增加需求;四是完善销售渠道;五是健全气象灾害损失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个创新产品,与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自新生之日起,经过国际发展和实践过程,显示了现有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与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利弊。农业气象指数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从政策环境、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5.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创新性产品,在应对全球天气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传统农业保险产品,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在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日本、加拿大和印度等国家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对世界各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总结日本、加拿大和印度3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比3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情况,分析中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国外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发展依靠各国较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其运行过程中又根据各国的现实需要创造了适合本国发展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产品。各国依靠自身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天气指数保险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了部分农业生产问题,对保障本国农业生产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印度创新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日本实施自愿和强制参保制度以及加拿大开办农作物保险并向农民解释其原则等做法,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取杨梅采摘期易对产量造成影响的降水因子作为保险设计的气象致害指标,定义连续降水影响日数作为杨梅降水指数;经杨梅产量分离和去趋势化处理,分析1995—2015年产量损失率和降水指数的关系,建立杨梅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历史降水资料,选用韦伯分布模型计算不同等级降水指数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赔付触发条件下的保险纯费率和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为杨梅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指数保险产品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宁波地区杨梅降水保险业务提供参考,以便在降水灾害发生后客观、便捷地开展保险理赔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基础上,提出当前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为科学合理设计保险产品方案、提高保险勘灾定损的效率和效益、加强灾害预警减轻灾害损失等提供服务,并从建立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规范和流程、数据库、业务系统平台、基本模型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基础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8.
舟山市气象指数类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飞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79-2083
农业保险是农业产业重要的风险转移工具之一,但因水产养殖的特殊性在该领域应用较少。本文以浙江舟山水产养殖为例,从舟山水产养殖现状出发,以点带面分析了浙江省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水产养殖保险及气象指数类保险发展趋势,在开展气象指数类水产养殖保险相对优势及配套政策等方面给出建议,同时为探索在浙江本地创新设计开发气象指数类水产养殖保险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准确评估农业生产风险基础上,合理区划可以有效地减小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基差风险,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历史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以江苏省为例,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定量描述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程度,通过灾害分离和去偏离值的方法选取样本,利用最优化技术确定参数,构建水稻高温热害保险气象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关联灾损的热害表征量划分区域,通过与高温致灾因子区划结果进行空间对比以及典型高温热害年份灾损发生情况的定量分析,来评估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特征和规律。经研究发现,江苏省水稻高温热害呈现"西南重、东北轻"的特征,典型发生年份的高温热害指数与减产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气象指数保险风险区划结果在表征灾害发生规律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相应的灾损情况,进一步说明高温热害保险指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利于减小基差风险,提高后续单一灾害保险产品设计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病虫害是中国农作物面临的重要灾害之一。为解决现有病虫害保险产品在保险责任界定模糊、起赔点设定不一以及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设计与运行方面的局限性,提出运用气象指数型保险进行病虫害风险管理的新思路。病虫害气象指数保险设计思路可概括为数据的获取与整理、病虫害减产量的确定、病虫灾害气象因子的选取和指数构建以及保险纯费率的厘定4个部分。未来,在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指数保险的研究中,应加强气象学、植物保护学、保险学及农学等跨学科领域间的合作,科学量化病虫害减产量,并且重视政府、保险公司以及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稳定和保障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地市级农科所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优势,阐述了地市级农科所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中的实践,并从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和产品宣传、制定主要农作物灾害性理赔操作规程、组建农险专业人员队伍、研发新的农业保险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势的策略,以期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财 《农家致富》2023,(5):56-57
<正>四、逐步提升农业保险“创新度”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引导激励各地各单位和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发展能力。一是积极开展险种创新,更好发挥政策带动作用加大保险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产品供给,逐步提高商业险占比,完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农险创新产品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本身的特性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宁海县发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面临的困难,包括高风险产品难以推广、气象数据的代表性有限、气象指数的开发设计有待完善和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促进气象指数保险的顺利开展和可持续性,在借鉴各地经验和结合宁海县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连云港市近30年冬小麦产量数据以及相关年份气象要素数据,使用5年直线滑动平均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研究结果,选取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设计气象指数产品.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内,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子不同,因此可以设计出多种农业气象指数产品,对冬小麦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处理,计算出不同相对气象产量范围内所对应的气象指数临界阈值.根据长时间序列气象指数的数据,计算出连云港市农业气象指数各等级灾损的风险概率,同时建立关于冬小麦产量的灾损模型,并且分别得出不同免赔额下各气象指数的保险纯费率.结果显示,在免赔率为0%时,各农业气象指数产品保险纯费率在2.35%~5.66%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连云港市冬小麦开展政策性气象指数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廊坊市霸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点1980—201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93—2018年夏玉米产量资料,基于水分亏缺率构建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通过分析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夏玉米灾损模型,提出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厘定干旱保险纯费率,设计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乳熟期内发生干旱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最大,选取拔节期至乳熟期和全生育期的干旱气象指数进行灾损分析,构建减产率模型,将夏玉米分为轻旱、中旱、重旱和严重干旱4个等级。设计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起赔标准为干旱气象指数>40%,在拔节期至乳熟期保险费率为5.6%,保费357.6元/hm2,全生育期保险费率6.5%,保费395.7元/h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水稻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产品,为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水稻产量灾损与气象因子、大气环流指数的密切关系,建立单季稻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的历史气象资料,基于Beta方法,计算全省各县(市)各级灾损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合同。【结果】依据水稻减产风险概率,确定沿海台州、温州、舟山、宁波地区中18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7.5%,兰溪等16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5.0%,嘉兴等34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2.5%;确定了3个区域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依据诱发系数及灾损模型,设计了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的合同。【结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依据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充分运用气象部门水稻产量预测的成熟技术,采用客观的气象数据定损,是水稻农业保险方案的重要创新。该指数的运用,有助于降低逆选择,基本解决传统农业保险中理赔时效低、成本高以及理赔准确度低的弊病,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迁西县板栗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开发板栗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为开展迁西板栗农业保险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唐山市迁西站1965—2015年逐年8月(果实膨大期)降水资料、1998—2015年逐年板栗产量资料,分析板栗减产率与8月降水量的关系,建立了降雨量干旱天气指数模型。通过盈亏测算确定了板栗干旱气象理赔的标准,设定了理赔触发值,即当迁西地区8月的累积降雨量120 mm,保险公司启动赔付。利用保证率方法对设计的理赔标准进行了风险评估,为保险公司客观、合理制定保险相关条款及快捷支付经济补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生产长期受到旱灾的影响,在当地开展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地畜牧业旱灾的主要特点。该地区春夏两季出现的干旱主要引起牧草长势差、牲畜入冬膘情不足、越冬死亡风险上升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在保险支撑防灾的保险产品设计理念下,拟定了通过旱灾指数保险补偿牧民补饲所需的草料成本的指数产品设计框架。在此框架下,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可表征草场和畜牧业旱灾的气象指标和遥感植被指数,确立了以遥感植被指数估算草地鲜重,测算相对减产率作为赔付依据的旱灾指数方案。利用那曲地区2001—2014年间的牧草生长季MODIS-NDVI数据,测算了保险赔付的触发标准,厘定了保险费率,并以2003年为例对该指数产品的赔付流程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开办相关指数保险产品,防范畜牧业旱灾风险,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美农作物收入保险产品: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作物收入保险能够对因产量降低、价格下跌或产量与价格共同变化所引致的收入损失提供补偿,因而成为国际农业保险产品发展的方向。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对中国发展收入保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采用比较研究法,分别介绍中美两国农业保险的组织架构,阐释两国农作物收入保险产品的具体设计和运作,并将两国农业保险产品置于巨灾保险(CAT)、买入保障水平(BUY-UP)和补充保障选项(SCO)的产品分类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作物收入保险以准收入保险产品为主,尚存在产量和价格数据设置不合理、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政策单一等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种类丰富,以累积多年的农作物产量数据和期货价格数据为基础,提供多档次可供选择的保障水平,保险单元按照个体和农场进行了区分,并设置了差异化的保费补贴政策。因此,从政策性农业保险要追随农业政策发展目标、提高农业保险组织效率和加强农业保险数据建设方面,对我国发展农作物收入保险给出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业指数保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农业指数保险的研究动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国内外农业指数保险相关研究近年来呈现出发文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和美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表现突出;国内研究热点主要为基差风险、费率厘定和保障功效等制度成效研究,国外更倾向于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和相关政策等实践改革的热点研究。针对中国目前农业指数保险现状,立足国情农情,创新保险产品,广泛借鉴国外科技服务、政策措施等的优秀经验,重视评估农业指数保险项目实施的综合效应,对于中国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思路以及发挥农业保险支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