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一、会议概况为促进中日韩三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相关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分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地区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推动遗产地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韩国乡村遗产协会(KRHA)、韩国忠清南道锦山郡政府主办,中国农学会农业遗产分会(AHSB-CAASS)、联合国大学(UNU)、日本GIAHS网络协办的"第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13~28日,由FAO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第一期培训班在中国成功举办,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2个国家农业等相关部门的23位代表参加了活动。此次培训全面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理念,强调了加强GIAHS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分享了中国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有关经验与挑战,帮助各国代表一起制定了启动和挖掘、申报农业文化遗产的行动计划框架,为推动GIAHS工作的广泛参与作了重要铺垫。培训期间,学员还实地调研了中国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等遗产地。  相似文献   

3.
<正>东亚地区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域。截至2023年5月,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拥有GIAHS项目共37项,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基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领先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试点工作及其国际影响,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于2013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中日是世界上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目最多的两个国家,比较分析两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措施可以为相关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和中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国际、中央和地方政府3个层面分析比较两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措施。中日两国农业文化遗产在遗产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两国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也较为相似,日本在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结合方面所做工作更为细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完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为促进中日韩三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学术交流、分享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遗产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联合日本佐渡市政府主办,日本农林水产省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大学(UNU)、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韩国乡村文化遗产协会、日本GIAHS网络  相似文献   

6.
中日韩3国拥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量超过全球总数的1/2,且各自积累了丰富的保护与管理经验。比较分析3国GIAHS管理特点,对中国进一步完善GIAHS管理体系及以农业文化遗产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日韩两国虽然在GIAHS方面比中国起步晚,但日韩两国对GIAHS的资金支持力度都比中国大,且GIASH类型较中国均衡。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3国GIAHS现状、保护政策、资金支持、监测评估等保护措施及管理异同,提出优化中国GIAHS申报规划和布局、加大对GIAHS的政策创设和资金支持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国GIAHS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外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FAO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联合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已经有13个国家的31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各个国家的不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通过不懈努力,在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途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分析国外各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并从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与发展规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国内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公约对推动GIAHS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一工作的深入分析。本文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3项较为成功的国际公约(条约)为例,通过系统分析发起历程、组织结构、经费来源等,总结该类国际公约从发起到批准的国际经验,认为大部分国际公约从概念提出到公约批准皆历时较长、初期参与国家少、大国发挥重要作用等特点;并对设立GIAHS国际公约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虽然面临一定挑战,但当前推动设立GIAHS国际公约也面临一些优势和机遇。作为GIAHS第一大国,建议中国继续加强对该领域工作的支持与引领,早日推动GIAHS国际公约设立。  相似文献   

10.
廖丹凤 《农学学报》2019,9(1):62-64
笔者简述了中日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基本情况,总结了日本大分国东半岛林—农—渔复合系统保护与发展GIAHS的良好经验,诸如政府宣传到位居民参与度高、合理确定政府和企业在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高以及丰富体验活动传递重要理念等,在此基础上,从保护理念、管理机制、科学普及等方面对中国GIAHS 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认为要注重GIAHS的动态性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要创新并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互利共赢、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以及不断强化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GIAHS认知度与保护意愿。  相似文献   

11.
闵庆文  何露 《古今农业》2014,(2):117-120
正4月7-10日,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联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于2014年4月10日在江苏兴化召开。这是农业部组织的第一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工作交流会,是强化遗产管理工作的创新行动,也是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会议系统总结了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以来中国开展此项工作的有关情况,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有着相似的农业发展历史。由于韩国各级政府、农户社区、科研机构等对传统农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卓有成效。因此,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实地考察和农户访谈的一手资料为基础,从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遴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及保护与发展措施方面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经验,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情况,介绍了GIAHS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现状,总结了10年来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和发展的经验,提出GIAHS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下,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于2002年发起的一个大型项目。GIAHS项目中国试点于2009年正式启动,在FAO和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和遗产地,围绕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途径探索、提高公众意识、动员群众参与、示范点建设与经验推广,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史实考证与历史演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特征、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可持续性、政策保障机制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促进了中国与FAO及其他GIAHS试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遗产地民众的自豪感与保护自觉性,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吴琼 《北京农业》2016,(4):178-18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联合国FAO于2002年发起的,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地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态系统、历史文化及农耕技艺。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在保护遗产地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其经济效益,吸引劳动力、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到遗产地建设中来,实现其自身发展。基于此,试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政府保护GIAHS的原理,并根据国际上现行保护GIAHS的措施,对我国GIAHS保护和发展提出国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邀请了11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遗产保护实践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国际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支撑作用;中国典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等。访谈结果表明: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对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全新的范式,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方参与及惠益共享机制,以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中国—FAO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的成效与经验,认为其在支持GIAHS管理机制完善,增强国际共识,带动更多国家参与及稳固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军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完善的空间。建议下一步中国应继续加强双边和多边GIAHS合作,有侧重性地开展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GIAHS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闵庆文  何露 《古今农业》2012,(4):120-120
为更好地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2012年8月以来陆续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FAO于2002年发起的一项工作,旨在借鉴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模式,推动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GIAHS秘书处设置在FAO水土资源司(Land and Water Division)。为推动该项工作,FAO专门成立了GIAHS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和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指导委员会由GIAHS协调员、参与国家代表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协调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