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
李旭双  陈典  梁誉  王勇 《中国蔬菜》2012,1(20):88-93
以感病的大蒜品系Z-1001鳞茎为材料,经病原菌分离与单孢纯化,获得F、J、H、G 4种纯化菌株。依据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证实F菌株、J菌株为大蒜干腐病主要致病菌株。采用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F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J菌株为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ush.)Nirenberg〕,说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Matsush.)Nirenberg〕是大蒜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拮抗黄瓜枯萎病的生防细菌,从甘肃省22块多年连作黄瓜的枯萎病发生地块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并且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施用L1-3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4.71%,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对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十字花科专化型、辣椒腐霉菌、辣椒灰葡萄孢菌、辣椒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茄链格孢均有较强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盐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获得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M1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JS6-1和JS3-4。两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甜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90和21.05 mm,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S6-1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JS3-4。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KW1、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tia alternata HB2、香梨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 FL1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及产铁载体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和铁载体等物质。采用酸沉淀法提取两株菌脂肽类物质,并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BM1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脂肽类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5和19.05 mm,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  相似文献   

5.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王倩  朱宝成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47-1652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6.
新疆加工辣椒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干辣椒根腐病病样为分离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采集根腐病样211个,从中分离获得161个分离物,其中镰刀菌Fusarium spp.121个,占总分离物的75.16%;其它菌40个,占24.84%,说明镰刀菌是新疆加工辣椒的主要致病菌。经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18SrDNA-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序列分析,将80株有致病性的镰刀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其中尖孢镰刀菌57株,占镰刀菌分离物的47.11%;茄病镰刀菌23株,占19.01%。  相似文献   

7.
从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区菜地采集土样,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对白菜黑斑病病原菌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LBC-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LBC-1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1株广谱拮抗芽孢细菌菌株。  相似文献   

8.
唐蕊 《北方园艺》2007,(9):43-44
从污水中分离得到89株细菌,筛选出对西葫芦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50株,占分离菌株的56.2%,其中拮抗菌株6株,占分离菌株的6.7%.同时测试了拮抗菌株及其无菌培养滤液对西葫芦灰霉病菌菌落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拮抗菌株对西葫芦灰霉病菌菌落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67.04%~78.51%之间,其中XTB-37的抑菌带高达12.33 mm;拮抗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对灰霉菌生长的抑制率在44.94%~67.42%之间,与抑菌带的大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凤舞剑  朱强  白耀博  曹丹  陶佩琳 《蔬菜》2021,(12):40-45
为了有效防控草莓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徐州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离、纯化后获取了5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碱基序列测定结果比对发现:CMGF-1是胶孢炭疽菌或其亚种,CMGF-2和CMGF-3是棒孢拟盘多毛孢或其亚种,CMGF-4和CMGF-5是串珠镰刀菌或其亚种。黑根根腐的致病菌主要是镰刀菌和拟盘多毛孢菌,而红中柱根腐的致病菌是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铜、锌(EDTA-Cu、EDTA-Zn)对香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锌与拮抗菌21号(SQR21,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配合使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用尖孢镰刀菌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处理香蕉幼苗96 h后,对照植株萎蔫严重,呈枯死状,添加EDTA-Cu或EDTA-Zn,显著减轻了粗毒素对香蕉幼苗的伤害。(2)与对照相比,添加EDTA-Cu或EDTA-Zn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和真菌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镰刀菌酸的产量,分别降低73%和96%。(3)盆栽试验中,加锌(ZnSO4 · 7H2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其中锌与拮抗菌21号菌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好,处理75 d病情指数比直接接菌处理降低62%。(4)21号菌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直接接菌处理相比降低了18%,锌与21号菌同时使用显著增加了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直接接菌处理增加了30%。上述结果表明,锌离子可能通过降低香蕉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量以及增强拮抗菌21号菌的生防活性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油豆角腐皮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和温室防效测定方法,从发病油豆角根际(围)土壤中筛选拮抗能力强的芽胞杆菌菌株,以期获得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生防资源。结果表明:该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芽胞杆菌WJ-126,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0.92%。  相似文献   

12.
镰刀菌引起的北京市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市昌平区采集的35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3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的rDNA-ITS序列并进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北京市昌平区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菌株,从香蕉根际土中分离得到87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7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抑制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株255、D5、F2、ZK11、214、215、252的发酵液对菌丝具有显著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丰富的土壤微生物资源中挖掘对西瓜枯萎病有较高防效的生防菌株,通过梯度稀释和平板涂布法分离获得西瓜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测定盆栽防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比对获得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8份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到182个细菌单菌落,并筛选获得对西瓜枯萎病防效较高的3株拮抗细菌,接种30 d后盆栽防效均高于75%,与30%噁霉灵水剂防效无显著差异。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序列分析结果,明确拮抗菌株JHXG0406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菌株JHXG0221和XQXG011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获得了3株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具有作为生防菌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内生细菌Mg15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健壮的甜瓜品种MR-1根部分离获得17株内生细菌,经与西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获得有拮抗活性的细菌4株,分别为Mg2、Mg9、Mg15、Mg16。经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速率的测定发现,Mg15菌株发酵液拮抗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77.09%,并使西瓜枯萎病菌菌丝发生畸变。Mg15菌株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均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发酵原液的抑制作用最强,孢子萌发率仅为7.86%。而且对西瓜种子萌发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草莓根腐病菌C16-4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近年来设施草莓根腐病普遍发生并逐年加重的现状,明确北京地区引起设施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的种类。【方法】以草莓根腐病(Strawberry root rot)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上共分离纯化得到5个菌株,对主要致病菌C16-4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最利于C16-4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和淀粉。菌丝在10~35℃均可以生长,在本试验所设温度范围内,最适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分别为25℃和30℃。菌丝在pH值为5~7时均可以生长,最适pH值为7,中性条件下利于产孢。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在全黑暗情况下产孢量最大。【结论】通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将C16-4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17.
对从香蕉园和节瓜地土壤中分离获得的3株细菌菌株F1、HN10和ZCb进行离体抑制节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株的发酵原液、50倍液和100倍液的抑菌带宽度范围为9.6~14.7 mm;HN10和ZCb菌株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范围为13.7 %~58.4 %。  相似文献   

18.
张亮  袁红  盛浩  李华兴 《蔬菜》2022,(10):42-47
摘要:为了有效地识别和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在介绍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致病菌生物学 特性、发病症状与侵染传播的基础上,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防治措 施研究进展,最后进行了展望,提出集合抗病育种、农艺治理、土壤消毒、生化防治等防控措施的综合 防治方法是符合“科学、绿色、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的理想选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